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窄带隙BiOI光催化剂因电荷重组速率快而导致其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效率较低. 本文以NaBH4为还原剂, 采用简单的常温原位组装法在BiOI上构建氧空位、金属Bi颗粒和Bi2O2CO3共作用, 以克服BiOI的缺点. 在合成的三元Bi/BiOI/(BiO)2CO3中, 氧空位、双异质结(即Bi/BiOI和BiOI/(BiO)2CO3)以及Bi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均促进了电子-空穴分离和电荷载流子浓度的增加, 从而提高了可见光的整体光催化效率. 将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可见光下去除连续流空气中的ppb级NO. 结果表明, Bi/BiOI/(BiO)2CO3的NO去除率显著增强, 大约为50.7%, 并远高于BiOI(1.2%).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 Bi/BiOI/(BiO)2CO3复合材料可明显促进光催化NO氧化的活性氧生成. 本文可提供一个新的策略来改性窄带隙半导体和探索其他含铋异质结构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剂. XRD结果发现, BOI-70中出现Bi和(BiO)2CO3的特征峰, 但BOI却很微弱; XPS结果表明, 高价态Bi3+被NaBH4部分还原而形成低价态金属Bi颗粒, 且I 3d峰位结合能进一步证实了BOI-70样品中存在BiOI, 由此可见, 成功制备了三元Bi/BiOI/(BiO)2CO3异质结催化剂, EPR结果表明氧空位的产生. SEM和TEM结果表明, BiOI和三元Bi/BiOI/(BiO)2CO3催化剂为纳米片组装的花状结构. HRTEM的结果进一步显示了金属铋、正方晶相BiOI和(BiO)2CO3对应的晶格间距. 紫外-可见光催化去除NO的测试结果表明, BOI-70(50.7%)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BOI(1.2%)和P25(11.5%), 且在循环测试实验中表现出 优异的稳定性. UV-vis DRS测试结果显示, BOI-70具有更强的光吸收; PL结果表明, 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更高. ESR结果表明, 参与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为?O2?和?OH自由基. DFT计算结果证实了OVs对电荷载流子的局部环境和快速传输: OV为电子捕获陷阱, 使电子从OVs转移到O2分子形成活性氧物种; O2表面的吸附能从无缺陷BiOI时的–0.29 eV降到有缺陷的–0.76 eV, O–O键长从1.30增至1.37 ?, 说明OVs通过降低氧的吸附能可促进O2分子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综上所述, 由于Bi NPs的异质结效应和SPR效应以及OVs的存在, Bi/BiOI/(BiO)2CO3三元体系的原位组装通过增加载流子浓度和加速电子空穴分离使光催化活性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