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教育内涵,提高管理品位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的特殊职务,担负广大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指导的责任,其本身也应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从校本培训的角度来分析、阐述推进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重要性,进而探索新的育人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重要性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推动下,校本培训迅速在全世界风行起来。校本培训内涵的基点:一是以校为本,即以学校为培训组织的基本单位,培训的场所也主要在校内;二是以学校实际需求为本,即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
  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三是以校中人为本,即实现学校中最富有的资源——人力资源最大的发展。
  
  一、推进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意义和特点
  
  以往校本培训在我国许多中小学风行,成为解决中小学教师培训重心下移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高校里推进校本培训,也已经具有更多便利的条件,并且产生更大的实际效果,应该说也实现了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新突破。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中的特殊职务,作为高等院校专门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既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专职干部。在这支队伍中推进校本培训将更具划时代的意义。
  从校本培训的内涵来看,作为一种基于辅导员所在高等院校开展的在职培训模式,与其他培训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培训目标明确。校本培训的培训目标是在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后提出的,目标指向性明确,其过程目标是把校本培训的成果在高校学生的培养和管理等实际工作中作为实践追求,终极目标就是从校本需求出发,与学校的自身发展同行,培训成果直接转化为迅速提升全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和管理能力。
  (2)培训组织便利。校本培训是以辅导员所在学校为依托,其培训的场所主要是在校内,时间上也可以完全视学校的具体工作情况来安排,在组织培训的安排上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基于学校实行的校本培训,相关管理机构(部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会更直接有力,易于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而且更有利于缓解辅导员在职培训中最突出的问题——工作、学习和生活之间的矛盾。
  (3)培训形式灵活。现阶段,很多培训主要通过讲授式来实施,培训形式单一。而校本培训具有可灵活自如地整合多种培训形式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参训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校本培训中,既可以运用报告、讲座形式,也可以采用学生工作中的课题研究、情境设定和角色扮演分析、微格教学研究、案(课)例分析和行动研究交流等方式。
  (4)培训促进共同发展。校本培训是作为高等院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存在于学校工作目标中,而且,它强调了“全员、全程、全面”参与培训和学习,这一校本培训的重要特征,充分体现了实施辅导员校本培训,将有利于促进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队伍的共同发展。
  
  二、当前推进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继续教育作为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技能提高和岗位培训的重要途径,正普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上岗前虽然也都参加了相应的岗前培训,但由于这支队伍的工作特殊性,他们的工作对象具有相当的动态性和多变性,因此当我们审视、分析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时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相当实际和突出的问题、困难,与当今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现状是不相适应的。
  (1)辅导员继续教育管理相对松散。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目前还处于比较粗放、松散的管理阶段。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发文要重视辅导员的培养,要求高校对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但实际上大部分辅导员工作依然耽于事务,继续教育工作并没有在他们中发挥多大作用。高校对于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主要部门是人事处,有的在教务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都没有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投入太多的精力,只是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提出一些相关的要求和规定,缺乏对辅导员继续教育工作长期、整体地规划和组织,管理和督促工作就更无从谈起。特别是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校扩招使辅导员的实际工作量进一步增大,对于他们继续教育的关注也就更少了。
  (2)辅导员继续教育行为多为自发学习。在高校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中,由于培训规划和保障制度的缺失,自发性的追求或是自我的学习要求是比较集中和常见的体现。很多辅导员为了提高自身的学历、管理水平、研究能力,特别是学生工作起点相对低、学生管理知识相对单一的辅导员,常常自发、主动地参加相关学习和培训。更多的辅导员想主动参加一些针对性强的学习,却碍于条件只能将独自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作为自发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但这种自发性的学习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知识更新和能力需求的速度。
  (3)辅导员继续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实际工作也许大部分只能像我们学校一样,从每周一次的政工例会以及每个学期为数不多的业务学习中窥见一斑。而且,学生工作的业务学习又常常被各种各样的活动、会议、工作布置或学生突发事件所打断。即使是业务学习,也经常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多数是浮光掠影介绍,缺乏就事论事地讨论探索,当然实效也就不能尽如人意。长此以往,辅导员们就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谈不上什么主动性了。
  
  三、挖掘资源、整合优势,推进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
  
  从急剧发展的高校招生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办学规模属于中等偏低,但是学科门类覆盖较广,同时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同样在学校中占有重要位置,管理的学生量大、面宽、层次多,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工作的难点。辅导员的来源不一,素质参差,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学期间没有学生工作经历和体会的辅导员教师来说,更是举步维艰。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辅导员教师的素质呢?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觉得高校辅导员的校本培训,应该坚持以校为本,以学校的办学发展和需求为本,以辅导员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本,以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为本,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指导辅导员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拓展工作的能力,从而带动广大学生,并肩前进,共同提高。
  高校是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场所,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培养的人才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何提高与高校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辅导员的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务办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些优质人力资源的潜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开展辅导员校本培训活动,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同时,也利于加强辅导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只要经过努力和合理运用,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1)学术大环境是辅导员校本培训的丰富矿藏。我们广东教育学院的校训是“进德修业,为人师表”,处在高校浓厚学术氛围中的辅导员队伍,周围教师自觉对学术的追求和钻研,在他们身边已经形成求知、探索、思考的学习氛围,这为高校开展辅导员校本培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高校具有丰富的学术和学习资源,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大师荟萃,各个学科、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构成了学校最宝贵的学术、人力资源库,也成为实现辅导员校本培训绩效最优化、最雄厚的根基。他们当中既有校内的专家、学者,还有许多前来交流、访问、学习的外来人才,多种思想、理念、理论的交汇融合,更有助于实现辅导员校本培训在内容、形式和管理方面多元化的良性发展。
  (2)实践探索是辅导员校本培训的康庄大道。美国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把“知识的发现”看得比“单纯的教学”更为重要的办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在实践中探索知识为高校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行知精神”,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相关的探索研究也秉承“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既是校本培训的一种组织模式,也恰恰是实现辅导员校本培训向纵深、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每一个成员包括辅导员都应该显示他的探索能力,大学应该继续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而实践带动学术的探索使高校走向知识和智力的源泉,为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的科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学科多样化是辅导员校本培训的系统网络。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大爆炸宣告任何人都无法做到通晓百科。那么,如何把各种零碎的知识、信息整合起来,树立全面的知识观就显得十分重要。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以及学生们的学科、专业背景都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无疑这有益于工作。对学习、培养、发展方面而言,高校辅导员实施校本培训,可以便利地了解、运用各个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对培训方式方面而言,有利于在辅导员校本培训中体现不同的学科(专业)自己独到的方式、方法,为培训方式、方法创新提供了可能。对技能培养方面而言,有利于辅导员们训练、形成多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4)灵活安排是辅导员校本培训的高效润滑剂。除了固定的政工例会对业务学习的时间善加利用,我们还设立辅导员工作论坛,要求辅导员根据工作特点,科学、合理、灵活利用自主时间。只要我们有关部门多方沟通、合理统筹,把辅导员校本培训列入学校的整体培养工作,内容也根据学生管理的实际进行设计,除了提高理论,更加强调实际操作,并且加入有关心理调适的团体康乐辅导形式,有助于吸引辅导员参加培训活动的兴趣,增强培训的实效。
  综上所述,传统意义上的校本培训中,教师大多是作为培训的顾问、专家和指导者出现。而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这支队伍中开展校本培训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对解决当前高校辅导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难的问题也具有现实意义。而且,高校推进辅导员校本培训有利于改变高校注重教师个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实现个人提高与队伍建设并重,是打造一支职业化、专家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管理和服务能力最基础的战略性举措。
  
  参考文献:
  [1] 张国定.“校本”建设:探索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 米占敏.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3] 汤仁云,周跃新.高校教师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文教资料,2008
  (1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概述了电子专业传统绘图方法的弊端,介绍了基于PPT快速绘制标准电子专业的原理图、波形图的方法,以及细节处理的技巧,阐述了其图形如何方便实现动画与修改,以及PPT原理图与Word之间如何实现转换。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PPT;绘制;电子原理图;课件    目前,电子技术专业几乎都采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为此介绍PPT绘图工具的巧妙运用。    一、元器件的绘制    
摘要:传统设色山水画自从六朝萌芽以来,形式上由隋唐的“大青绿”逐渐向宋元的“小青绿”“浅绛”山水画转变,设色由浓艳向淡雅,手法则由工致向写意发展这样一个大趋势,这形式背后蕴涵着深刻审美观的变化:画坛审美思潮由追求“以形写形,以色貌色”,色彩宏丽的宫廷贵族的审美嗜好转变为挥洒自如、淡雅写意文人画审美观。  关键词:大青绿;小青绿;浅绛;审美观    中国山水画随着山水诗的蓬勃发展也开始了它的发展之旅
都说学生作文低幼化现象极其严重,那么作为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学生作文的低幼化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哭爹喊娘歇斯底里。雷声干嚎,表面激动,实则内心空空。第二,扭捏姿态故作深沉。崇尚小资,怨声泣泣,为赋新词强说愁。第三,平淡乏味低幼弱智。思想懒惰,拒绝成熟,着实让人心焦汗颜。第四,游离华美空洞虚幻。言语浪漫,气势缥缈,不知所云。  解决低幼现象,需要水滴之力,磨杵之功,即“读、看、
摘要: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制约学生工作的主要矛盾。学风不仅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更关系到毕业生将来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例,分析指出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调查;学风建设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问卷分
摘要:随着幼儿教育重要性的日渐凸显,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幼儿教育的问题,比如把学前教育列入义务教育、幼教资源不足、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范畴之中。本文从社会关注度较少的弱势幼儿角度出发,根据安徽省池州市内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发现弱势幼儿占有较大比例,而且有些弱势幼儿的情况比较严重,弱势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和正常幼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都有一定的责任。笔者考虑到弱势幼儿的实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取得相应的专业地位,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成长过程。本文介绍了作者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将积累的大量、繁杂的资料建立成方便参考、查找的教学档案,从而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档案   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趋势
斯特娜夫人说过:“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中队辅导员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要使命,应该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树立自主意识,能正确处理并协调好人际关系,在活动中
摘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音乐学科的素质教育功能,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感受、表现和创造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与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全力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音乐;优化教法;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自觉性,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摘要:池莉小说描写的琐碎繁杂的日常婚姻生活,笼罩着一种灰暗庸俗的基调,消解了日常生活的精神向度与诗意化色彩,而在其烦闷不堪的生活状态的背后,却蕴涵着深层审美意义,体现了一种达观而平静的美,体现了时代的“民族性格”,重构了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世俗;爱情;婚姻;审美意义;民族性格    在池莉的小说中,缠绵悱恻、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志同道合等理想主义的爱情话语成为被消解的对象,神圣而浪漫
笔者从事高中美术特长班教学多年,每当学生专业考试结束,总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总想说点心里感受,写点教学体会,也算是对一年来工作的一份总结。高中美术特长生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教育的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学科教学的适应性、现实性和超前性,以特长促进全面,在提高美术高考升学率的同时,真正地把素质教育引向一个新高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目前,建立合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