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数年来,课堂教学仍然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历史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对教学过程起着宏观调控作用,还能帮助学生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自己的知识世界、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历史教师一直在思索探讨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我以《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课为例,谈谈新课程卜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一、珍惜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
课堂生成是师生之问在教学活动中思想和心灵发生碰撞生出的灿烂火花,从中收获和提高的不单是学生,我们老师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问要形成一个平等对话,使学生处在自主探究的最佳状态。在《收复新疆》一课中的诸多活动都是教师预设的,但在教师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却不必按照自己的轨道把学生限定在固定的圈圈里,应充分珍惜生成性的资源。如:问题1: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左宗棠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不论学生如何看待,都是课堂生成的宝贵的资源,教师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切不可武断地让他们接受教师和教科书中的观点。但这并不是说学生说什么都是正确的,教师不用任何评判。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师是真正的导师,为了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教师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封建社会,从而通过史实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这也是历史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论从史出,以史料为依据判断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的这种判断与认识上的升华就是在课堂生成的基础上得来的。
二、确立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三个“维度”。三者之问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三者的有机交融和相互渗透。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插上发展的双翅。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图片、音像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我提问:“新疆之最?中国用一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自然而真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学生在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心灵会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又深知历史的现实功能,及时补充了“左宗棠的相关资料”,可以培养学生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也充分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思考,令人惊喜,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也只有讲究目标落实的整体,才有可能达到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最终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和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问里没有发言或被教师关注到。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就由小部分学生控制着,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教学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收复新疆》一课中,可以这样提问:请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或欣赏一段舞蹈,让我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分布在哪个地区?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教学设计展开,为完成课堂教学的三大目标而展开。而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他们有话而说,有兴趣去思考和回答。课堂因为全体学生的参与变得异常美丽。
总之,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情感的多彩性和丰富性。寓情于史、寓情于理的历史教学使学生获得的不单是从理智上,更是从道德上、美感上、心理上的一种熏陶和沐浴,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历史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对新课改的肤浅理解,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并不是像教科书中为了教学方便而一课课的分节分章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历史课的内容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中有着属于历史的内在的关系,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传统教学割断了这种天然的联系,把历史教学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这种状况改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现历史教学魅力
随着教学与实践不断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极其豐富的教学方法,今后还会不断的创新一个崭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选择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把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相结合,选择出一个恰当的实际教学方法。谈话法能唤起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问题探究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实现交互学习、开放式学习,为历史课堂注入活力和生机。
六、深入学习教改新知,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己实施多年,但是有些一部分的老师由于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注意学习等原因,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习惯“穿新鞋,走老路”。然而,必须转变这种旧观念,学习利用新理念,尤其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应该适当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学设计要确定教学目标,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研究学生所需要的是什么,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的措施,这是教学设计中的任务。教师只有明确程序和内容,才能游刃有余地设计好教学,增强教学魅力,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结语:
总之,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主动的结合教学实际,学习、研究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充实和提高自己,做到常教常新,永葆教学艺术的青春。
参考文献:
[1]艾咏东.“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2]罗庆林.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J].学周刊.2014(10)
[3]苟育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2(06)
关键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 教学反思
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历史教师一直在思索探讨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更符合新课程理念。我以《左宗棠收复新疆》一课为例,谈谈新课程卜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一、珍惜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
课堂生成是师生之问在教学活动中思想和心灵发生碰撞生出的灿烂火花,从中收获和提高的不单是学生,我们老师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问要形成一个平等对话,使学生处在自主探究的最佳状态。在《收复新疆》一课中的诸多活动都是教师预设的,但在教师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却不必按照自己的轨道把学生限定在固定的圈圈里,应充分珍惜生成性的资源。如:问题1: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左宗棠是怎样一个人?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不论学生如何看待,都是课堂生成的宝贵的资源,教师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切不可武断地让他们接受教师和教科书中的观点。但这并不是说学生说什么都是正确的,教师不用任何评判。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师是真正的导师,为了纠正他们认识上的偏差,教师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封建社会,从而通过史实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这也是历史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论从史出,以史料为依据判断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的这种判断与认识上的升华就是在课堂生成的基础上得来的。
二、确立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包括三个“维度”。三者之问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意三者的有机交融和相互渗透。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插上发展的双翅。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图片、音像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我提问:“新疆之最?中国用一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自然而真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习惯,学生在思考与回答的过程中,心灵会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又深知历史的现实功能,及时补充了“左宗棠的相关资料”,可以培养学生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也充分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思考,令人惊喜,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也只有讲究目标落实的整体,才有可能达到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真正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最终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和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问里没有发言或被教师关注到。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就由小部分学生控制着,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状,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机会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历史,感受历史教学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在《收复新疆》一课中,可以这样提问:请同学们来听一首歌或欣赏一段舞蹈,让我们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个民族,分布在哪个地区?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教学设计展开,为完成课堂教学的三大目标而展开。而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很多问题都是开放性的,他们有话而说,有兴趣去思考和回答。课堂因为全体学生的参与变得异常美丽。
总之,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情感的多彩性和丰富性。寓情于史、寓情于理的历史教学使学生获得的不单是从理智上,更是从道德上、美感上、心理上的一种熏陶和沐浴,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四、历史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对新课改的肤浅理解,突出的表现是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致使课堂中出现了虚假的“繁荣”。
“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历史并不是像教科书中为了教学方便而一课课的分节分章的,历史是一个连续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历史课的内容在看似不同的章节中有着属于历史的内在的关系,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传统教学割断了这种天然的联系,把历史教学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这种状况改变。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
五、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展现历史教学魅力
随着教学与实践不断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极其豐富的教学方法,今后还会不断的创新一个崭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选择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把教学内容、学生特征、教师素质、教学环境相结合,选择出一个恰当的实际教学方法。谈话法能唤起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问题探究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实现交互学习、开放式学习,为历史课堂注入活力和生机。
六、深入学习教改新知,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己实施多年,但是有些一部分的老师由于信息闭塞,不能及时注意学习等原因,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习惯“穿新鞋,走老路”。然而,必须转变这种旧观念,学习利用新理念,尤其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应该适当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学设计要确定教学目标,研究和分析教学内容,研究学生所需要的是什么,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的措施,这是教学设计中的任务。教师只有明确程序和内容,才能游刃有余地设计好教学,增强教学魅力,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结语:
总之,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良好的教学设计同时也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纲领,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主动的结合教学实际,学习、研究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充实和提高自己,做到常教常新,永葆教学艺术的青春。
参考文献:
[1]艾咏东.“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2]罗庆林.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J].学周刊.2014(10)
[3]苟育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途径[J].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