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合理布置场地器材
案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杆着地”的辅助练习时,辅助器材放在跳高垫两侧。练习前,教师让学生将器材调整到垫子正前方,并将跳高垫打开成单层,学生从正面开始练习。调整器材位置共用时90s,学生练习时间为110s,每组共10名学生,2名学生同时练习,平均每人练习时间为22s,练习次数为5次。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器材搬运回原处,耗时60s。
分析与建议:合理布置场地器材,不仅能提高练习密度,还能保证课堂流畅性,提高教学效果。此环节器材搬运耗时150s,大于学生练习总时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同时,本环节中,学生无论在正面练习还是在侧面练习,对于练习效果无任何影响。如果教师将2个辅助器材直接放置于垫子一侧,跳高垫子展开后,让学生从侧面直接练习,这样就节省了移动器材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次数。
二、课前培训学生
案例:在分组练习“腾空过杆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技术动作,中断了正在进行的练习,统一组织学生用iPad进行摄像,然后回看自己的动作视频之后继续练习、改正。由于学生对iPad运用并不了解,从开机到拍摄最快的小组耗时30s,最慢的小组耗时60s,拍摄视频耗时50s,学生回看视频耗时60s,得到反馈信息之后,学生再次练习45s。
分析与建议:执教教师的设计别出心裁,采用iPad辅助教学旨在通过iPad的拍摄与回放功能,让学生把正确动作与自己的动作进行对比,明確问题,找到改进的方向,但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耽误了大量时间。为此,笔者建议,教师课前要对部分学生进行iPad有关知识的培训,以保证该项练习的流畅性,提高练习密度。当然,课前培训不是要让教师把所教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把一些复杂的课堂组织或需要学生操作的多媒体有关知识等在课前告诉学生。
三、充分利用器材
案例:本节课中,执教教师布置了6块跳高场地,但在课堂练习的前35min内,一直都是只使用了其中的4块,另外2块长时间闲置,直至最后进行分层教学时才使用了另外2块配备了跳高杆的场地。
分析与对策:场地器材是影响练习密度的重要因素,但对于部分学校来说,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场地器材提高练习密度是较好的选择。“背越式跳高”技术复杂,本课教师基于班级人数布置了6块场地,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师利用并不充分,有2块跳高场地几乎成为摆设,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次数。如果执教教师将男女学生各分成3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别分成2个小组在6块场地练习,就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器材,减少学生的等待时间,增加练习密度。
四、热身操要紧凑
案例:本课的准备部分安排了3节简单的热身操,教师采取了先讲解后练习的方法。活动开始后,教师用时23s单独讲解3节操的练习方法,练习4个8拍后,为了增加难度,教师又用时26s讲解练习要求,然后再统一口令进行练习。
分析对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热身操是一节课的开始,热身操如果紧凑,不仅能够保持课的流畅性,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增加练习密度,提高练习效果。当然,前提是执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难度适宜的热身操。本课的热身操较简单,但教师采用先讲解示范后练习的方式,单独讲解耗时约为50s,影响了课的练习密度。如果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看边听边练习,就能节约讲解的时间,增加课堂练习的紧凑性。当然,热身操练习中还需要教师对重点环节进行语言提示,以保证练习的效果。
五、加强课堂调控
案例:基础部分即将结束时,执教教师启用了另外2块配备了跳高杆的场地进行分层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场地练习。最终70%以上的男生选择配备了跳高杆的场地,而原本用于练习的2块场地利用率下降;女生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多数女生聚集在最低高度的场地进行练习;同时,男生在最高高度场地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能完成腾空过杆动作。但是,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仅为230s,且大部分学生只练习了2~3次。
分析与对策:执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了分层教学,关注了个体差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男生敢于挑战,被跳高杆吸引,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而大部分女生则相反,胆子小,对跳高杆有恐惧心理,更不愿大胆尝试。这两个方面共同影响了课的练习密度。对此,建议使用橡皮筋替代跳高杆,且学生随着能力的提升,可以自主调整到更高高度的场地练习,避免学生过于集中于个别场地,进而提高练习密度。
案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过杆着地”的辅助练习时,辅助器材放在跳高垫两侧。练习前,教师让学生将器材调整到垫子正前方,并将跳高垫打开成单层,学生从正面开始练习。调整器材位置共用时90s,学生练习时间为110s,每组共10名学生,2名学生同时练习,平均每人练习时间为22s,练习次数为5次。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将器材搬运回原处,耗时60s。
分析与建议:合理布置场地器材,不仅能提高练习密度,还能保证课堂流畅性,提高教学效果。此环节器材搬运耗时150s,大于学生练习总时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的浪费。同时,本环节中,学生无论在正面练习还是在侧面练习,对于练习效果无任何影响。如果教师将2个辅助器材直接放置于垫子一侧,跳高垫子展开后,让学生从侧面直接练习,这样就节省了移动器材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练习次数。
二、课前培训学生
案例:在分组练习“腾空过杆技术”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技术动作,中断了正在进行的练习,统一组织学生用iPad进行摄像,然后回看自己的动作视频之后继续练习、改正。由于学生对iPad运用并不了解,从开机到拍摄最快的小组耗时30s,最慢的小组耗时60s,拍摄视频耗时50s,学生回看视频耗时60s,得到反馈信息之后,学生再次练习45s。
分析与建议:执教教师的设计别出心裁,采用iPad辅助教学旨在通过iPad的拍摄与回放功能,让学生把正确动作与自己的动作进行对比,明確问题,找到改进的方向,但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耽误了大量时间。为此,笔者建议,教师课前要对部分学生进行iPad有关知识的培训,以保证该项练习的流畅性,提高练习密度。当然,课前培训不是要让教师把所教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把一些复杂的课堂组织或需要学生操作的多媒体有关知识等在课前告诉学生。
三、充分利用器材
案例:本节课中,执教教师布置了6块跳高场地,但在课堂练习的前35min内,一直都是只使用了其中的4块,另外2块长时间闲置,直至最后进行分层教学时才使用了另外2块配备了跳高杆的场地。
分析与对策:场地器材是影响练习密度的重要因素,但对于部分学校来说,存在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因此,充分开发利用场地器材提高练习密度是较好的选择。“背越式跳高”技术复杂,本课教师基于班级人数布置了6块场地,从实际教学来看,教师利用并不充分,有2块跳高场地几乎成为摆设,减少了学生的练习次数。如果执教教师将男女学生各分成3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别分成2个小组在6块场地练习,就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器材,减少学生的等待时间,增加练习密度。
四、热身操要紧凑
案例:本课的准备部分安排了3节简单的热身操,教师采取了先讲解后练习的方法。活动开始后,教师用时23s单独讲解3节操的练习方法,练习4个8拍后,为了增加难度,教师又用时26s讲解练习要求,然后再统一口令进行练习。
分析对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热身操是一节课的开始,热身操如果紧凑,不仅能够保持课的流畅性,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增加练习密度,提高练习效果。当然,前提是执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难度适宜的热身操。本课的热身操较简单,但教师采用先讲解示范后练习的方式,单独讲解耗时约为50s,影响了课的练习密度。如果教师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看边听边练习,就能节约讲解的时间,增加课堂练习的紧凑性。当然,热身操练习中还需要教师对重点环节进行语言提示,以保证练习的效果。
五、加强课堂调控
案例:基础部分即将结束时,执教教师启用了另外2块配备了跳高杆的场地进行分层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场地练习。最终70%以上的男生选择配备了跳高杆的场地,而原本用于练习的2块场地利用率下降;女生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多数女生聚集在最低高度的场地进行练习;同时,男生在最高高度场地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多数学生不能完成腾空过杆动作。但是,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仅为230s,且大部分学生只练习了2~3次。
分析与对策:执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了分层教学,关注了个体差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男生敢于挑战,被跳高杆吸引,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能力;而大部分女生则相反,胆子小,对跳高杆有恐惧心理,更不愿大胆尝试。这两个方面共同影响了课的练习密度。对此,建议使用橡皮筋替代跳高杆,且学生随着能力的提升,可以自主调整到更高高度的场地练习,避免学生过于集中于个别场地,进而提高练习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