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姆患病瘫痪,善良雇主义无反顾收留照顾
每天早上,王顺先起床要简单活动一下,在李绍光的帮助下,她坐到一个方凳上,稳定后再用双手抓起另外一个方凳,靠着臂力,整个身子移了过去,接着她再抓起原先的方凳……王顺先的“行走”,只能靠着这一前一后的挪移。王顺先“行走”的速度很慢,但从始至终,李绍光都在她身旁照顾着,嘴里还不停叮嘱着“慢点慢点”。李绍光已坚持了26年……
时间追溯到1987年秋,李绍光的外孙冬冬出生,李绍光请来了在一家医院当临时护工的王顺先到女兒家做保姆,照看孩子。3年后,冬冬上幼儿园,不再需要保姆了。就在李绍光准备辞退王顺先时,不料王顺先被检查出患上肌肉萎缩症。病情日见严重,下肢不听使唤,甚至走几步就要倒在地上。
王顺先老家在四川泸州,中年丧夫,无儿无女,生活来源一直靠当保姆或做临工维持,这一“瘫”,就成了大问题。王顺先心中充满着悲苦。此时,李绍光的亲友纷纷建议他赶快解除与王顺先的雇佣关系,毕竟他没有义务对王顺先的病负责。
但出乎意料的是,李绍光不但没有将王顺先赶出家门,还把她送到医院,并从不多的退休工资中拿出3500元替她办了住院手续。李绍光的举动让王顺先感动得热泪滔滔。她几乎哽咽着说:“雇主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完全是仁至义尽了。”
可住院一个多月,王顺先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医生建议她回家进行康复锻炼。“我以为出院后,李绍光就不会再让我回李家了。”病床上的王顺先整日以泪洗面。没想到,李绍光不仅将她接回了家,还腾出了自己的主卧给她住。李绍光作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把保姆王顺先留下来照顾,并继续为她治病。
打工挣钱贴家用,老汉竭尽全力照料重病保姆
“我和他无亲无故,仅仅在他家做了3年保姆,他却把我当家人一样不离不弃。”李绍光的义举仿佛阴霾中的一道曙光,让当时万念俱灰的王顺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李绍光最初的想法是,等王顺先腿好了再让她离开。孰料王顺先自此再也没能站起来,也就一直留在了李家。看着父亲为王婆婆铺床,替她倒水送药,忙里忙外的样子,女儿李敬林心里十分矛盾。王顺先孤苦伶仃,她也深表同情,“但咱家没有责任和义务来照顾她呀!”一开始她也劝说父亲别去背这个“湿棉袄”,但在父亲的坚持下她还是选择了同意,只要有空,她就会过来帮父亲一把。
早先,时年56岁的李绍光因右脚有些腿疾,提前病退,每月领40元钱的退休金。闲来无事,他就和邻居在小茶馆里打打小麻将。直至1991年将瘫痪“保姆”王顺先重新接回家,李绍光的退休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李绍光只有一个女儿,而且女儿女婿工作忙,还要管孩子,所以王顺先的一日三餐及日常生活都得由李绍光一人担当,自此他便再没踏进过小茶馆半步。
后来,李绍光的退休金涨到了每月100多元。工资不高,一个人开销倒是够了,可要负担两个人的生活,还有王顺先的药费,就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李绍光就经常出门做点杂活赚钱来补贴家用。
那时李绍光已69岁,但他认为自己的体力还比较好,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女儿李敬林托人帮他谋得了一份守仓库的差事,时间为每晚19点至次日7点,工资每月150元。李绍光每天下午5点安顿王顺先吃完晚饭后,从大坪出发搭乘公交车赶到石桥铺,再步行一个小时到上班的地方;次日7点交班又步行到石桥铺坐车回家。
直到1999年,年逾古稀的李绍光才停下工作,通过申请低保,保障两人生活……在李绍光照料下,王顺先渐渐可以自己用手撑着两个方凳“行走”了,可她的双腿不仅不见好转,反而萎缩得越发厉害。照料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王顺先下床“行走”都需要李绍光尽力做好“保镖”——扶她下床以及摆好板凳。
或因久病在床的缘故,王顺先的脾气越来越差,经常焦躁不安,乱发脾气。每当这时,李绍光总是安慰她,让着她。对于王顺先的境遇,他感同身受。“既然我当初决定照顾王顺先,那么只要我还能动,哪怕生活困难重重、哪怕我自己步履蹒跚,也依然会坚守承诺,不放弃对她的照顾。”而王顺先每当平静下来后,对自己的焦躁脾气深感愧疚,含泪道:“我和李老头子非亲非故,他却像亲人一样照顾我,如果有下辈子,就让我做牛做马来报答他吧!”
女儿爱心接力,父女双双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1年春节前,华福巷社区专职社工邓履英在上门探访李绍光时,闲聊中才偶然发现了他照顾瘫痪保姆王顺先20多年的感人事迹。随后,大溪沟街道专门安排华福巷社区志愿者奉光明、专职社工邓履英与王顺先结对,帮助老人买菜、做家务等。社区还每月送给王顺先260元爱心券,可购买餐食、理发。同时,街坊邻里也会常常来到李绍光家中,或是端来可口的菜肴,或是帮助修理家电,为李绍光减轻了不少负担。
然而,正当生活渐渐改善时,2012年6月的一天,80多岁的李绍光在一次外出买菜时不慎摔倒。他的腿脚变得不如过去灵活,这位年迈的“雇主”再也不方便照料王顺先了。“摔倒后,父亲身体大不如从前,我是既心疼又着急。”眼看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女儿李敬林准备将李绍光接到自家居住,却遭到老父的拒绝:“我要是走了,那王婆婆怎么办啊?她就没人照管了,这不行。”父亲的坚持与善良感染了李敬林,她立即说:“是呀,是呀,我心一急怎么把王婆婆给忘了,我们不能丢下她不管!”于是,李敬林请了一个保姆,每月支付2000元,她叮嘱保姆要像照顾父亲一样,照料好王婆婆。
2015年11月,李敬林在单位退休。看着父亲日渐衰老,很难再照顾王婆婆了,而雇佣保姆毕竟每月要支付报酬,思忖再三,李敬林做出一个决定,自己搬到父亲家里,由她来接棒父亲照顾王婆婆。征得丈夫同意后的李敬林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亲,李绍光先是一愣,接着哈哈笑道:“好,好啊!我高兴啊……”李敬林泪光闪烁地对父亲说:“爸,你照顾王婆婆辛苦了二十多年,这多么不容易,现在该歇歇了,你多保重自己,今后王婆婆由我来负责照顾,保证让婆婆满意!”躺在床上的王顺先听了父女俩的对话,洒下了一行行热泪。
由于女儿的加入,一家人变得更加温馨。每次上街前,李敬林来到王婆婆的床头,问她今天最想吃什么。王顺先长期卧床,咀嚼功能退化,李敬林买菜总是挑最新鲜的,烧菜时会多用一阵功夫,把菜烧得熟烂一些。时常,李敬林会削好苹果,切成片,在小碗里捣成“果浆”,再用汤匙一口口喂给王婆婆吃。长时间在家“闷”得慌,李敬林把王婆婆抱起来,放在轮椅上,推着她到外面散心看风景。
李绍光无怨无悔26年照顾瘫痪保姆的感人事迹“曝光”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称他的故事为现实版“桃姐”,赞叹李绍光为“中国好雇主”。2016年12月,李绍光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其女儿李敬林的一片孝心也引得网友的高度赞美,父女俩双双荣登“中国好人榜”。面对赞誉,李绍光十分淡然。他说:“我和女儿会一如既往地好好照顾她,如果我在她之后死,就一定给她送终。”
每天早上,王顺先起床要简单活动一下,在李绍光的帮助下,她坐到一个方凳上,稳定后再用双手抓起另外一个方凳,靠着臂力,整个身子移了过去,接着她再抓起原先的方凳……王顺先的“行走”,只能靠着这一前一后的挪移。王顺先“行走”的速度很慢,但从始至终,李绍光都在她身旁照顾着,嘴里还不停叮嘱着“慢点慢点”。李绍光已坚持了26年……
时间追溯到1987年秋,李绍光的外孙冬冬出生,李绍光请来了在一家医院当临时护工的王顺先到女兒家做保姆,照看孩子。3年后,冬冬上幼儿园,不再需要保姆了。就在李绍光准备辞退王顺先时,不料王顺先被检查出患上肌肉萎缩症。病情日见严重,下肢不听使唤,甚至走几步就要倒在地上。
王顺先老家在四川泸州,中年丧夫,无儿无女,生活来源一直靠当保姆或做临工维持,这一“瘫”,就成了大问题。王顺先心中充满着悲苦。此时,李绍光的亲友纷纷建议他赶快解除与王顺先的雇佣关系,毕竟他没有义务对王顺先的病负责。
但出乎意料的是,李绍光不但没有将王顺先赶出家门,还把她送到医院,并从不多的退休工资中拿出3500元替她办了住院手续。李绍光的举动让王顺先感动得热泪滔滔。她几乎哽咽着说:“雇主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完全是仁至义尽了。”
可住院一个多月,王顺先的病情丝毫不见好转,医生建议她回家进行康复锻炼。“我以为出院后,李绍光就不会再让我回李家了。”病床上的王顺先整日以泪洗面。没想到,李绍光不仅将她接回了家,还腾出了自己的主卧给她住。李绍光作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把保姆王顺先留下来照顾,并继续为她治病。
打工挣钱贴家用,老汉竭尽全力照料重病保姆
“我和他无亲无故,仅仅在他家做了3年保姆,他却把我当家人一样不离不弃。”李绍光的义举仿佛阴霾中的一道曙光,让当时万念俱灰的王顺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李绍光最初的想法是,等王顺先腿好了再让她离开。孰料王顺先自此再也没能站起来,也就一直留在了李家。看着父亲为王婆婆铺床,替她倒水送药,忙里忙外的样子,女儿李敬林心里十分矛盾。王顺先孤苦伶仃,她也深表同情,“但咱家没有责任和义务来照顾她呀!”一开始她也劝说父亲别去背这个“湿棉袄”,但在父亲的坚持下她还是选择了同意,只要有空,她就会过来帮父亲一把。
早先,时年56岁的李绍光因右脚有些腿疾,提前病退,每月领40元钱的退休金。闲来无事,他就和邻居在小茶馆里打打小麻将。直至1991年将瘫痪“保姆”王顺先重新接回家,李绍光的退休生活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因李绍光只有一个女儿,而且女儿女婿工作忙,还要管孩子,所以王顺先的一日三餐及日常生活都得由李绍光一人担当,自此他便再没踏进过小茶馆半步。
后来,李绍光的退休金涨到了每月100多元。工资不高,一个人开销倒是够了,可要负担两个人的生活,还有王顺先的药费,就显得捉襟见肘。于是李绍光就经常出门做点杂活赚钱来补贴家用。
那时李绍光已69岁,但他认为自己的体力还比较好,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女儿李敬林托人帮他谋得了一份守仓库的差事,时间为每晚19点至次日7点,工资每月150元。李绍光每天下午5点安顿王顺先吃完晚饭后,从大坪出发搭乘公交车赶到石桥铺,再步行一个小时到上班的地方;次日7点交班又步行到石桥铺坐车回家。
直到1999年,年逾古稀的李绍光才停下工作,通过申请低保,保障两人生活……在李绍光照料下,王顺先渐渐可以自己用手撑着两个方凳“行走”了,可她的双腿不仅不见好转,反而萎缩得越发厉害。照料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次王顺先下床“行走”都需要李绍光尽力做好“保镖”——扶她下床以及摆好板凳。
或因久病在床的缘故,王顺先的脾气越来越差,经常焦躁不安,乱发脾气。每当这时,李绍光总是安慰她,让着她。对于王顺先的境遇,他感同身受。“既然我当初决定照顾王顺先,那么只要我还能动,哪怕生活困难重重、哪怕我自己步履蹒跚,也依然会坚守承诺,不放弃对她的照顾。”而王顺先每当平静下来后,对自己的焦躁脾气深感愧疚,含泪道:“我和李老头子非亲非故,他却像亲人一样照顾我,如果有下辈子,就让我做牛做马来报答他吧!”
女儿爱心接力,父女双双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1年春节前,华福巷社区专职社工邓履英在上门探访李绍光时,闲聊中才偶然发现了他照顾瘫痪保姆王顺先20多年的感人事迹。随后,大溪沟街道专门安排华福巷社区志愿者奉光明、专职社工邓履英与王顺先结对,帮助老人买菜、做家务等。社区还每月送给王顺先260元爱心券,可购买餐食、理发。同时,街坊邻里也会常常来到李绍光家中,或是端来可口的菜肴,或是帮助修理家电,为李绍光减轻了不少负担。
然而,正当生活渐渐改善时,2012年6月的一天,80多岁的李绍光在一次外出买菜时不慎摔倒。他的腿脚变得不如过去灵活,这位年迈的“雇主”再也不方便照料王顺先了。“摔倒后,父亲身体大不如从前,我是既心疼又着急。”眼看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女儿李敬林准备将李绍光接到自家居住,却遭到老父的拒绝:“我要是走了,那王婆婆怎么办啊?她就没人照管了,这不行。”父亲的坚持与善良感染了李敬林,她立即说:“是呀,是呀,我心一急怎么把王婆婆给忘了,我们不能丢下她不管!”于是,李敬林请了一个保姆,每月支付2000元,她叮嘱保姆要像照顾父亲一样,照料好王婆婆。
2015年11月,李敬林在单位退休。看着父亲日渐衰老,很难再照顾王婆婆了,而雇佣保姆毕竟每月要支付报酬,思忖再三,李敬林做出一个决定,自己搬到父亲家里,由她来接棒父亲照顾王婆婆。征得丈夫同意后的李敬林把这个决定告诉了父亲,李绍光先是一愣,接着哈哈笑道:“好,好啊!我高兴啊……”李敬林泪光闪烁地对父亲说:“爸,你照顾王婆婆辛苦了二十多年,这多么不容易,现在该歇歇了,你多保重自己,今后王婆婆由我来负责照顾,保证让婆婆满意!”躺在床上的王顺先听了父女俩的对话,洒下了一行行热泪。
由于女儿的加入,一家人变得更加温馨。每次上街前,李敬林来到王婆婆的床头,问她今天最想吃什么。王顺先长期卧床,咀嚼功能退化,李敬林买菜总是挑最新鲜的,烧菜时会多用一阵功夫,把菜烧得熟烂一些。时常,李敬林会削好苹果,切成片,在小碗里捣成“果浆”,再用汤匙一口口喂给王婆婆吃。长时间在家“闷”得慌,李敬林把王婆婆抱起来,放在轮椅上,推着她到外面散心看风景。
李绍光无怨无悔26年照顾瘫痪保姆的感人事迹“曝光”后,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称他的故事为现实版“桃姐”,赞叹李绍光为“中国好雇主”。2016年12月,李绍光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其女儿李敬林的一片孝心也引得网友的高度赞美,父女俩双双荣登“中国好人榜”。面对赞誉,李绍光十分淡然。他说:“我和女儿会一如既往地好好照顾她,如果我在她之后死,就一定给她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