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不上大夫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希同因为对王宝森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引咎辞职,是四月底见报的;中共中央决定对陈希同进行审查,是六月初公布的。
  在听到第一则消息之后,在第二则消息传出之前,某地一位杂文家在一篇文章里议论到陈希同的辞职,结果,导致有关报刊的获“咎”。
  古称“刑不上大夫”,今则“议”亦“不上大夫”欤?那篇杂文对引咎辞职者的议论,其实并没有涉及他的“咎”吧,横隔千里,竖隔多重,怎么能深知其人之“咎”呢,不过议了议“辞职”罢了。
  事后之议如果不能有,事前之议当然更无从。不过若真允许事前之议,比如那位一度是贵州“第一夫人”的贪污犯,若当她在河南初露锋芒,或稍后在贵阳满城风雨、物议纷纷的时候,就能有公开的舆论示警,而有所收敛,也许未必非闹到枪毙不可的。
  议不上大夫,害了某些“大夫”。
  忽然想起最近楚庄兄批评白居易《长恨歌》之不足,未免是求全责备了。白居易议论的已不是大夫而是皇帝,尽管是隔着几代的“先帝”,毕竟是当朝的先人。让诗人迟生一千二百年,尸骨怕不容葬在洛阳龙门的风水宝地。“一篇‘长恨’有风情”,终不愧为没有史诗的国度的史诗。
  此当代之所以无史诗也,即使是《长恨歌》这样的,并不是没有“此恨绵绵”的题材。——呜呼!
  
  一九九五年八月六日
  
其他文献
问:你很重视自己的伦理学,但有些地方好像没说清楚。  答:我以为都说清楚了。有何问题,请提出,但我的回答大概仍是重复一遍而已。  问:例如,你既明确区分伦理与道德,道德只讲心理形式,为什么又提出宗教性道德和(现代)社会性道德,应该是宗教性伦理和社会性伦理嘛。  答:这不是就外在群体的伦理规范(制度、秩序、风俗、习惯等)做分类,而是指个体内在的道德心理中所包含的不同的伦理内容(即规范)。同一道德心理
士原来是西周贵族的最低一层,但到了东周战国,这种身份越来越不固定和明确,“士”和上层贵族如“卿大夫”的界限也越来越不清楚,或至少很容易越过。而且,随着武士向文士的转变,随着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理念的广泛传播,“学”越来越不在官府。而有“学”或只是有一特殊“技艺”即可成“士”,如此一来,“士”越来越多地摆脱了身份血统的约束,而完全可以通过个人后天的努力来达到。于是,“士”也越来越像是一个泛称,
格林尼治皇家观象台是一个漂亮的去处。当我登上横跨本初子午线的山坡时,这里已是一片秋色。举目望去,比邻的海军学院建筑典雅,风景如画。如今,天文观测的功能已经移到别处,皇家观象台成了一个有关天文和航海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里,有一个关于如何确定经度的展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个被称为H-1,H-2,H-3和H-4的钟表。“H”代表了一个人,他叫约翰·哈里森。“H”即哈里森(Harrison)的第一个
话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墙上到处贴着毛主席的手书:“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看上去局势异常紧张。我正在念小学高年级,喜欢听抓特务的故事,喜欢读抓特务的书籍,喜欢看抓特务的电影,至今都能随口报上一长串片名来,比如《秘密图纸》《羊城暗哨》《跟踪追击》……  那时的人警惕性非常高,一个个瞪大火眼金睛,左右搜索,似乎身边随时会潜伏着特务。脑子里装满了反特故事的我当然不例外,心里一直想着能有机会把潜伏身边的特
2015年,是我和永昌结缘并陷入热恋的一年。  大多数中超球迷都有地缘情结,喜欢家乡的球队。我是土生土长的河北人,这片土地从来不缺看球懂球的人。这里的球迷感念乡土情怀,饱含激情。然而,很多年里,河北球迷在中超赛场上没有归宿感。心花怒放的青年寻不到身边的恋人,很多河北球迷选择了异地恋。即便异地恋也会本着就近原则,因为撇不开对家乡的眷恋,这似乎是最高尚也最无奈的移情别恋。比如在张家口,很多人成了国安的
“样板戏”对于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是历史记忆的重要部分,是那个时代官方思想的艺术具象。它把意识形态的演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极端。样板戏起源于现代革命题材戏剧的编演,最早可以追溯到延安的新歌剧运动,《白毛女》是经典的代表。样板戏的主要剧种是京剧,最初八个戏中有五个属于这个剧种。其他两个是舞剧,一个改自新歌剧电影《白毛女》,一个改自电影《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则属于京剧《沙家浜》的
多年以前,基于对亚洲民众戏剧的热衷追求,经常往返于台北——菲律宾之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从一位民众戏剧组织工作者的手边,拿到一本实务操作的小册子,前言是一则寓言,大抵是这么说的:  一个夏天的午后,林鸟不意间瞧见树下有一只缓缓爬动着的蜗牛。  林鸟便问蜗牛说:“我让您三个月时间,我们从这树下到森林外的另一棵大树下,看谁比谁先到达,您觉得如何?”  “我……我……”蜗牛一时答不上话来。  “怎么
  
一九七九年初春,邓小平提出,要规定一些政策,通过立法,以限制人口增长。李先念在向陈云介绍“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政策时,陈云回答说:“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那时我国人口不到十亿,国家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如果不采取强硬措施,降低人口生育率,整个社会将面临难以应付的人口局面。随后,以一胎化为标志的计划生育政策,于一九八二年初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一直习惯于将中国的制度变迁视为“经济体制改革”,其实它远非经济问题所能概括,而是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整体性、全方位的转型,或曰现代国家建构。这个过程从晚清洋务运动算起,已经延续了一百五十年之久,至今没有完成。如韦森教授在《大转型》序言中指出的:“如果我们把晚清以来中国人民为寻求富强和建立一个现代国家视作具有一定连续性的社会进程,那么,可以认为,自一九七八年以来的中国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