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取向下实践路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转型发展阶段,大学生群体中价值观迷茫、人生意义缺失、伦理观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等情况日趋凸显,特别是自杀、他杀等生命危机现象频发,使生命教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心理取向下探索生命教育路径有助于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实现全人教育的教育目标。
  关键字:生命;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分类号】G641
  近年来,随着学业、就业、情感等多方压力日益增加,处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新时代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由此带来的生命危机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成为高校不能忽视的重要教育环节,直接影响生命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效果,及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践取向
  美国是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二战后一系列社会危机日益凸显,美国青少年的生活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吸毒、暴力事件、自杀、他杀等危害生命的现象频发,以死亡教育为切入点美国开始了生命教育的历程。通过死亡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尊重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确立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英国从20世纪80年代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以公民教育为切入点实现生命教育目标。各国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解虽各有不同,但核心都认为生命教育是关乎生命的教育,致力于完善生命,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
  人的本质属性包含自然属性、精神属性与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精神属性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机制,社会属性则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生命教育就是从完善与发展人的本质属性出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生命的质量。有学者提出生命教育就是全人的教育,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构成了满足生命的基本需要、生命教育的全过程。[1]
  从全人教育这一内涵出发,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相对应则可采取生理取向、心理取向与社会取向三个角度开展生命教育。生理取向主要对学生进行生命基本知识的介绍,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实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目标,这一取向的教育大多在中学阶段完成。心理取向是从更高层次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生命观,以人格的完善为基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通过更好的自我调适、人际交往及社会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悦纳自我、确立生活目标、创造人生价值的教育目标,这一取向的教育大多在大学阶段完成。社会取向则是在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后通过社会实践践行生命观,从生命体验中进一步深化生命领悟,实现超越自我的最高層次追求,这一历程本质上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经历的。因此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开展主要以心理取向为切入点,在人格完善与社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活动的引导、社会实践的深化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确立生活目标、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生命价值。
  二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近年来,自杀已成为全国第五大死因,而且是15-34岁人群首位死亡原因,大学生自杀新闻更是频见报端。2006年,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北京、上海、沈阳等地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6.5%的学生偶尔有过自杀的念头,2.1%的学生经常有自杀的念头,其中造成自杀念头的主要原因是人际关系失败、学业压力大和失恋等,另外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近半数不满意目前的生活状况,认为目前的大学生活与理想有很大差距[2]。陈建梅等(2010)对重庆市11所高校的9808名大学生进行了自杀意念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3%,其中20.4%考虑过具体自杀计划,8.7%做了具体的自杀准备。[3]
  大学生群体除了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之外,生命意识、生命观也不够理性。许海元等(2008)对北京、河北、湖北、河南、江苏5个地区7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生命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生命存在意识强烈,但是对自我生命的关注高、忽视对他人生命的关注;重视自我实现,不重视对生命的社会价值追求;喜欢对人生信仰进行思考,但因缺乏实践导致理想、信念迷茫。[4]肖杏烟(2007)对广州地区10所高校的学生进行的生命教育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强调自我发展,但普遍感到迷茫;价值取向多元,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生活中困扰较多。[5]
  通过梳理国内近年来的调研不难发现,大学生在人格不完善、人际交往技能不足、各方压力交错影响的情况下出现自杀报告率逐年上升的趋势,生命观不够理性、对生命的认识有待深化,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
  第一,部分学生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不够理性。多数大学生对生命与死亡在认识上比较理性,但一部分学生出现重视自身生命、对他人生命比较漠视的倾向,并且不能正确的看待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现实生活中自杀现象、伤害事件、校园暴力、虐待动物等负面事件频发也折射出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尚未形成理性的生命观。
  第二,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普遍比较浅薄。当前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深受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淡薄,物质化、务实化追求为主,精神追求不高的倾向。部分学生重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对人对事偏激刻薄,不懂感恩宽容,以自己利益的满足为标准、不考虑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生命价值理解的浅薄导致生活目标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伦理观浅薄等现象的出现。
  第三,生命意义缺失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普遍重视自我发展,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普遍存在生活迷茫、人生目标模糊、生活无意义感、无聊感。尤其在体验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后,表现出思想颓废、不思进取、虚度青春等各种现象。
  通过梳理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除了做好生命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外,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只有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生命教育,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生命观、确立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三国内高校生命教育发展现状
  与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发展完善的英美等国和台湾地区相比,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生命教育,主要将安全教育、健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对生命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针对未成年人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小学学生生命教育的工作方案,辽宁、湖南、黑龙江、上海、云南等省市结合工作方案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了未成年人生命教育。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必须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国家级文件中正式将生命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的框架中。
  当前国内各高校对生命教育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干预,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危机干预体系,但对教育环节的重视和实践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中小学生命教育开展的系统化、规模化、课程化相比,各高校尚未形成明确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生命教育选修课程,如复旦大学开设了《生命教育研究》公选课,江西师范大学开设了《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等。针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现状,高校需进一步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教育渠道与方法、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大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力度,真正实现全人教育的生命教育目标。
  四心理取向下高校生命教育实践路径
  根据对生命教育实践路径的分析,心理取向既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重要实践取向,也是结合高校教育特点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功效的实践路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大多已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教育资源充足、教育手段丰富。将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既能深化心理教育的内涵,也能以正确生命观的树立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将生命教育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1 以课程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理性生命观的确立需要相应知识的讲授与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相关选修课能够传播基本的生命知识、澄清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价值取向。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掌握人际交往技巧、确立明确的生命目标、积极探索生命的意义,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通过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进而引导学生承担起生命的责任,这一责任不仅是珍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还包括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价值。
  2 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发对生命的积极情感体验
  生命教育是触及灵魂的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生命体验的机会,通过切实的生命體验引发学生对生命积极的情绪情感,从而验证并强化已经确立的生命观,激发产生积极行为改变的意愿。以讲座、演出、宣讲会、心理剧、参观纪念馆等文化活动为载体,无论是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逆境中顽强拼搏创造生命价值的事例,还是大型活动中志愿者们奉献青春的身影等,这些都能成为情感体验的积极素材。通过体验他人的生命历程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珍视,引发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思考,最终产生践行正确生命观、追求生命意义的行为。
  3 以社会实践为契机,激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追求
  生命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正确的生命观与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与深化,以丰富的社会实践为契机能够触动学生在行为上做出改变,最终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本质上的转变。高校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志愿者活动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热爱、感受生命的意义与自身价值;以创业实践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长社会经验;以素质拓展、野外生存训练提高学生生存技能、抗压能力与人际交往技能。社会实践不仅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长社会阅历的重要途径,更是最生动、最深刻的生命教育环节。
  4 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加强对个体生命的关切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因此应以人文关怀为导向,切实关怀每名学生的成长需要。在做好普及教育的同时,需要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存在心理困扰、心理素质差、出现轻生意愿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以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从逆境中探索生命的希望,从而积极面对今后更广阔的人生历程。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作用,帮助学生在群体互动中认识自我、调试行为模式,并通过积极的人际互动激发积极情绪体验,从而深化对生命、对价值的理解。
  5 以理论研究为指导,深化生命教育内涵
  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进行生命价值观、自杀意识调查,对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生命漠视的影响因素与干预路径的实证研究较少。调查研究中采用的问卷也并不是专门的生命价值观测量问卷,多以开放式访谈、主观幸福感问卷、生活目标量表、死亡态度量表等作为数据来源。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完善理论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设计测量量表、探索影响因素与干预路径,以更加完善的理论指导生命教育实践。
  除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高校不应忽视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人格的完善与精神的培育,只有以全人教育为目标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心理取向下探索生命教育路径有助于高校更有效开展生命教育,预防危机事件发生的同时能实现生命教育的全覆盖,帮助学生在形成理性生命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命意义、实现人生价值,激扬青春、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2]卢雪和.超过1/4的被访大学生曾经有过轻生念头[J].数据,2006,(4).
  [3]陈建梅等.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
  [4]许海元,张艳红,付海玲.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5]肖杏烟.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对广州地区大学生的调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报2007,(5).
  作者简介:栾劲松(1989— )女,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自主探究,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并学会质疑批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摘 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是促进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但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
新时期,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辅导员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所以应该坚持人性化的管理,做好学生的日
摘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一个人以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教师的缺失给较多的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造成立不可想象的影响,影响最为严重的是某些西部农村小学,这些学校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教师配备都远不及城市的学校,而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就更不必说,这种巨大的差异必将造就农村学校教学水平低下的必然现象。  关键词:农村教师;缺失;发展;影响  【分类号】G525.1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
当前,各地都在不断扩大草木樨的种植面积,需要种子较多。节约用种,合理确定草木樨的播种量是发展草木樨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1 斤草木樨种子大约有20万粒。如每亩播1斤种子,
根据大量孢粉分析与气候观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神农架地区现代花粉-气候转换函数;并以大九湖为例,运用所建回归方程计算出了晚第四纪12 500年以来的气候参量值.结果表
新课改下,本文就几个方面简单阐述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见解.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血液透析患者的医疗保险改革提供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在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期
当前,转化问题的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对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问题虽出在学生身上,但根子却出自家长身上.转化问题的学生,必须转化在教育子女上存在
学业规划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培养水平,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的视角下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模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