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环节 提高电教效率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间作用不断加强,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紧跟各学科的改革步伐。而优化教学环节,则是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优化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成法。”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相应地要创新教学方法。
  
  (一)直观感知法
  计算机教育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过,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让他们看得清楚,弄得明白。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对心中的疑团有所解开,并在脑海里建立起一个对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
  
  (二)对比讲解法
  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对比教学方法。如讲述中文录入,可先用拼音码、五笔码、区位码录入同一个汉字,然后调用高级程序语言自编的机内码换算程序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无论何种输入法,在同一个标准汉字库下其机内码是唯一的,从而打消了有的学生在录入汉字时,因录入错了编码而抱怨电脑的问题。
  
  (三)自由作业法
  数学作业同一个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计算机作业也一样,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也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在讲述粘贴、复制和移动命令后,进行练习时,不是纯粹地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前提下,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
  
  二、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投影机、幻灯、录像、图片等)去探究和操作,使课堂结构从“二元主从结构”双向反馈信息变为“师、媒、生三元结构”的多向反馈信息。既给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创造条件,又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创造时机,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如在机房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三、优化实践环节
  
  上机操作是教学环节中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实践途径。计算机学习首要条件是设备和设备的使用,特别是指令的掌握。因此,上机操作是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的保证。
  为提高上机效率,在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进行操作的前提下,每次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三基知识转化为能力。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启迪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和检验假设,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发现认知点,巩固理论概念,发展他们高水平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上机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检查每个学生掌握的程度,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针对中学生比较活跃,好奇好动的特征,必须加以耐心细致的正确诱导,提高上机效率。对好学的学生,提供方便,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针对不少学生非常喜欢玩游戏的现象,可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也可给学生讲解游戏的程序结构和破译方法,促使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协调,引导他们向研究程序方面发展。
  总之,计算机教育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环节的优化,更好地把新知识、新技术运用于教学,着眼于开发智力,着力于掌握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切实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责任编辑杨博
其他文献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只是换了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名称呢,还是有什么新变化呢?这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予以聚焦,作出解答。    一、教学目标上的新变化    从“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与“大纲”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以下新变化:  1.“提出问题”被纳入课程目标的既定范畴。  “课标”在总体目标的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认真开展好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外,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学生搭建数学学习的实践“平台”,把固定的内容转化为动态的数学活动材料,使学生亲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大地,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课前预设——提前感知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有效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此,我们要深研教材,明确每一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就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几点粗浅探讨。  一、深入观察,培养兴趣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应该扎根生活,因为他们还只是靠着自己对世界的有限认识,去写人生百态、人生感悟,往往会感到“囊”中羞涩,捉襟见肘。那么到底怎么去观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校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是以体育课为主。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如何当好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方面    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能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本质工作,勤奋好学,为人师表,热情诚恳,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二、理论知识方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所以自主探究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面对新知识,我们要让学生独立探究,使学生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取成功,使其探究意识不断增强。    1.猜想——期待探究。    猜想,是建立在已有事实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推测性想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猜测情境,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