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中物理教学难度的不断提高,如何让高中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高中物理知识,成为了当今高中物理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物理模型的建构旨在简化问题,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形象化,易懂化,从而引导学生观察物理实验和事实。在高中物理教学模型构建中寻找其共同特征,深度挖掘物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高中物理问题,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
关键词:物理模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模型建构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模型建构能够很好地适应高中物理新课改的要求,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促进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培养;建模思想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从事物的表象出发,逐步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辅助学生在对事物的感知中,建立系统完备的物理模型,从而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物理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建构模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就建模思想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措施展开了探索,总结了几点有效可行的教学建议。
一、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物理知识,并让学生在物理实践活动中进行总结与反思,获取更多的高中物理知识和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模型建构能帮助学生形象地呈现抽象的物理知识,使复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和问题等的观察、分析、总结与归纳,探索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隐藏的各种规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现象和问题的理解与掌握,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學生需要从课本中的概念和例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进行总结。
二、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高中物理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物理学科的状态,且部分教师为了树立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教学中很少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地物理知识交流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新课程框架下运用高中物理教育模式时,应坚持主体性原则。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多样化原则
高中物理在组织建构模型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素材,使学生通过构建物理模型了解物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或者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具体地呈现,方便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通过类比、联想进行建模
类比是指学生通过观察,阐明某些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并通过联想,利用推论得出某类相似的结论,帮助学生以最快的时间熟悉陌生的事物,在高中物理建模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电势能”的时候,关于电场的分布、电势能的变化等抽象知识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我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重力势能的相关性质,并在两种能量的变化相似之间建立一定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电势能的时候,建构一个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换关系”相近的物理模型,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学生的物理思维。
2、通过替代、迁移进行建模
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核心是在一个方面用相同的效果替换两个对象,通过替代和迁移过程,引导学生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所谓的等效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两个不同物理过程在某一方面取得相同的结果,可以将物理问题由研究事物转为研究模型,方便学生挖掘物理现象的实质;第二,可以在处理物理过程时,选择相对简便的方法来得到相同的结果,并且不影响物理的实质。
例如,在计算“均强电场中带电摆球周期”时,我可以用相应的等效替代指导学生检验单摆在重力场和均匀电场中的作用的相似性。在计算的时候用重力场来替代均强电场,以更简便的方法解决这一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开展物理实验,促成模型构建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严谨科学的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到新知识的加工过程中来。以此方式,学生能从中体验到新知识建构和应用中的快乐,也能让学生筑牢模型建构的桥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建物理实验操作的机会,引领学生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建构物理模型。
例如,在“认识磁场”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引领学生认识磁现象和磁场时,便可以通过实验呈现的方式辅助学生感知。从最基础的奥斯特实验,我引领学生认识奥斯特现象,在给学生们做实验的过程中,从小磁针发生偏转转动的过程认识出发,让学生见证人们对磁认识的起点,辅助学生意识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以此方式推开人们认识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大门。此后,我再引领学生认识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等知识时,也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辅助学生在实验认知和建构的基础上,探索磁和电、磁和力之间的关系,以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为学生的模型建构添砖加瓦,促成学生模型结构的完整建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建构物理模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不仅能够简化物理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克镇.高中物理教学之物理模型建构实践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01):46.
关键词:物理模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模型建构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模型建构能够很好地适应高中物理新课改的要求,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促进高中学生物理知识的培养;建模思想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从事物的表象出发,逐步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辅助学生在对事物的感知中,建立系统完备的物理模型,从而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物理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建构模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就建模思想下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措施展开了探索,总结了几点有效可行的教学建议。
一、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物理知识,并让学生在物理实践活动中进行总结与反思,获取更多的高中物理知识和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模型建构能帮助学生形象地呈现抽象的物理知识,使复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和问题等的观察、分析、总结与归纳,探索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隐藏的各种规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现象和问题的理解与掌握,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學生需要从课本中的概念和例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进行总结。
二、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部分高中物理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学习物理学科的状态,且部分教师为了树立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在教学中很少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地物理知识交流与探讨。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新课程框架下运用高中物理教育模式时,应坚持主体性原则。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多样化原则
高中物理在组织建构模型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素材,使学生通过构建物理模型了解物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或者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具体地呈现,方便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模型建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通过类比、联想进行建模
类比是指学生通过观察,阐明某些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并通过联想,利用推论得出某类相似的结论,帮助学生以最快的时间熟悉陌生的事物,在高中物理建模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电势能”的时候,关于电场的分布、电势能的变化等抽象知识点,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此时,我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重力势能的相关性质,并在两种能量的变化相似之间建立一定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电势能的时候,建构一个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换关系”相近的物理模型,降低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同时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散学生的物理思维。
2、通过替代、迁移进行建模
等效替代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核心是在一个方面用相同的效果替换两个对象,通过替代和迁移过程,引导学生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以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所谓的等效有两层含义:第一,是两个不同物理过程在某一方面取得相同的结果,可以将物理问题由研究事物转为研究模型,方便学生挖掘物理现象的实质;第二,可以在处理物理过程时,选择相对简便的方法来得到相同的结果,并且不影响物理的实质。
例如,在计算“均强电场中带电摆球周期”时,我可以用相应的等效替代指导学生检验单摆在重力场和均匀电场中的作用的相似性。在计算的时候用重力场来替代均强电场,以更简便的方法解决这一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开展物理实验,促成模型构建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严谨科学的实验过程能够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到新知识的加工过程中来。以此方式,学生能从中体验到新知识建构和应用中的快乐,也能让学生筑牢模型建构的桥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建物理实验操作的机会,引领学生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建构物理模型。
例如,在“认识磁场”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引领学生认识磁现象和磁场时,便可以通过实验呈现的方式辅助学生感知。从最基础的奥斯特实验,我引领学生认识奥斯特现象,在给学生们做实验的过程中,从小磁针发生偏转转动的过程认识出发,让学生见证人们对磁认识的起点,辅助学生意识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以此方式推开人们认识电和磁之间联系的大门。此后,我再引领学生认识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等知识时,也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辅助学生在实验认知和建构的基础上,探索磁和电、磁和力之间的关系,以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为学生的模型建构添砖加瓦,促成学生模型结构的完整建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时,建构物理模型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不仅能够简化物理问题,更能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带领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克镇.高中物理教学之物理模型建构实践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