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校园文化背景下的主流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MrF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T多元已成為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何在多元校圊文化背景下倡导和发展主流文化、打追特色校园文化、建立跨文化管理模式是对学生工作者的严峻挑战。本文从树立社会核心价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打违特色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流文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二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同样也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的中心。
  
  一、多元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的本质是“化人”大学生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这些学生承载着众多的文化信息,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行为模式。由此,抽象的文化在生活中衍生为具体的交互行为,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特征。
  
  1.不同的国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就有近万人,外教也成为国内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大学也将学生派往世界各国交流学习,同时还有大量教师被派往国外参加培训;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层面交流使高校校园文化充满多元特征,形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和多元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式多样、良莠不齐,共存于校园文化之中,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不同的宗教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和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大学已出现学生信教趋势,不同的宗教信仰对校园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同信仰的学生共处在同一社会空间内,宗教的共容和互重成为必然。例如,大学一般都为穆斯林学生设立清真食堂,学校统战部门还会在宗教节日期间安排慰问、座谈和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3.不同的民族背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的特色。大学生由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各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就使校园成为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融合体。高校也日益重视民族学生的发展,不仅有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奖助学金,还在少数民族重要节日为学生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二、多元校园文化背景对学生工作的挑战
  
  多元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在提高学生对多元校园文化背景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工作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
  
  1.如何在多元校园文化背景下倡导和发展主流文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仍然是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具备较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但现在的大学校园正面临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侵入,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时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作为学生工作者,倡导和坚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2.不同高校如何形成各自特有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特色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学生来源日趋广泛,不同高校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逐渐趋于一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也日益呈现趋同化现象。因此在多元校园文化背景下,不同高校如何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形成各自特有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特色,在学生身上打上学校的文化烙印,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如何改进落后的教育理念,舡跨文化管理模式
  一流的大学要培养一流的有创造力和独特个性的学生。目前中国大学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上,统一标准的、内向型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校园文化的多元特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规范制度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如何不断解放思想、顺应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打破阻碍文化发展的壁垒,在现有管理制度下促进文化发展,建立跨文化管理模式,从而让各种文化形态都能在高校校园和谐生长、共同进步,培养出各具风采、富有个性的大学生,成为当前学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4.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但也呈现出自我意识强烈、交流沟通不够、团结精神缺乏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立场、宽容态度和跨文化交流。如何增强大学生文化交流的主动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是学生工作者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三、坚持发展主流文化。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元文化是苍白单一、乏味的,文化应该呈现多元发展形态,各种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形成百花齐放、充满活力、共生共荣并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1.树立社会核心价值,倡导校园主流文化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呈现其主流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因其多元性和主流性而成为指导人们共同生活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引导、坚持和倡导校园主流文化应从民族自豪感、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手。校园文化的根基在于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让青年大学生看到中华民族的根基之所在,对自己的民族产生热爱之情、自豪之感、钦佩之心。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
  
  2.牢牢把握“多元”理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要扩大文化包容性。文化在交互中繁衍,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顺应潮流,有选择地积极借鉴、吸收各种先进文化。
  二要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文化活动等,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西方社会文化分析、西方古典文化等课程,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意识和世界文化的认同。硬环境指设施设备、资金支持等,如在学生生活区建活动室、书阁、沙龙等硬件设施,为学生社团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等。
  三要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鼓励学生了解各种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鉴别力。吸收和扬弃某种文化的过程正是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文化包容能力,进而提高国际交往能力的过程。学生应变得更加自信和宽容,要能客观地理解不同、包容差异。
  
  3.尊重学校历史传统,打遣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产生于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和社会运转三种力量的互动。社会运转和文化发展尽管为多元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大背景,但一学校必须具有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即拥有自己的“文化标识”才能更加直接有效地熏陶学生,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多年来,已经为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十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北N,L凝练出了“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学校精神,“世界公民”和“国际人才”已成为北语学生的独特“文化标识。北京大学则发扬百年传统,以人文为品牌,在学生中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如今,他们对国家、社会之关注与批评的勇气和深刻见解成为北大人和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发挥“文化养人、文化塑入”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能力、丰富知识提供和谐环境。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校园和谐。多元校园文化的共存共进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同一校园中交融发展是高校发展必将面临的客观背景。在大学校园里,每种文化都有不可剥夺的存在理由和独特价值,都应受到尊重和宽容。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他们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更能找到自己的根基所在,以自我的独特性提升自信心,从而在文化大潮中站稳脚跟,更好地接受多元挑战。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弘扬先进文化,在社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多元校园文化,使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具有规范明确、系统严密、有限开放、特色鲜明的特征,在培养目标、管理理念、教育效果等方面探索多元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有效方式,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G20杭州峰会期间,一款水墨画般大气、优美、有意蕴的H5新闻作品《习近平:我在西湖之畔欢迎各位》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从“一带一路”到全球互联互通,从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
【摘要】教学中想方设法诱发学生学习情趣,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引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注重学生课堂外数学活动的开展,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培养 学生 数学 兴趣  由于长期从事第一线中学数学教育工作,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和我国的教育改革,我认为教学模式必须来个大转变。按照我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几年我对教学改革做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塑造与维护,目前学生中存在大量的m理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所采取相应的措施有:信任學生,让学生有宣泄的渠道;进行心理卫生*t-g;有效开展心理咨询以及主题班会;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以及校园环境等。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成才成人。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组织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五纵七横”为骨架的高等级公路已经形成,成为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动脉。高等级公路档案管理是将与高等级公路管理相关的各种档案收集起
2016年8月31日,中宣部在新华通讯社召开创新新闻传播工作交流会,会上多家媒体交流了相关思考和实践经验。就此,本刊在今年第6期《媒体领军人:今天如何推进创新》特别策划基础
摘要:“依法治国”具体化为高等教育领域就是“依法治校”,高等教育的法制化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和应有的回应。大学生诉高校案件的逐年上升暴露出高校管理理念缺乏法治精神、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行为不规范以及法律体系各层次之间有冲突、法律制定上有疏漏、立法上有空白、法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本文从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观念的影响、国家法律法规的缺失、高校处分权的设定与执行不规范以及司法救济途径不健全四个方面探析阻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尤其对民办高校来说,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民办高校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一套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和完善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质量;教学督导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民办高校已初步形成规模,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
明代农业科学家徐光启的父亲徐思诚,是商人出身,因为被盗而破产,以后便以农为生。  徐光启是一个独生子。小时候虽淘气,倒也惹人喜爱。徐思诚一心供他好好读书,想将来做个大官,好为徐家争光。  有一天,徐光启伏在桌上写作文。老师出的题目是《民莫敢不敬》。这是论语中的半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百姓对统治者不敢不敬。徐光启总觉得这句话不对,所以他写不下去,便溜到后园里去了。  正在织布的母亲见光启不在书案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在做好报业经营同时,坚持产业多元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支柱,多元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60%,有效应对了报业收入持续大幅下滑对集团总体经
摘要: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政治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认清新时期老干部的现状、分析新时期老干部特点、探索新时期老干部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干部;空巢老人    21世纪我国已进人快速老龄化阶段,现有老年人口1.6亿,占总人口的12%。在“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下,人口老龄化在经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