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T多元已成為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何在多元校圊文化背景下倡导和发展主流文化、打追特色校园文化、建立跨文化管理模式是对学生工作者的严峻挑战。本文从树立社会核心价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打违特色校园文化三方面进行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流文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二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同样也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的中心。
一、多元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的本质是“化人”大学生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这些学生承载着众多的文化信息,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行为模式。由此,抽象的文化在生活中衍生为具体的交互行为,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特征。
1.不同的国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就有近万人,外教也成为国内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大学也将学生派往世界各国交流学习,同时还有大量教师被派往国外参加培训;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层面交流使高校校园文化充满多元特征,形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和多元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式多样、良莠不齐,共存于校园文化之中,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不同的宗教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和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大学已出现学生信教趋势,不同的宗教信仰对校园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同信仰的学生共处在同一社会空间内,宗教的共容和互重成为必然。例如,大学一般都为穆斯林学生设立清真食堂,学校统战部门还会在宗教节日期间安排慰问、座谈和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3.不同的民族背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的特色。大学生由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各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就使校园成为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融合体。高校也日益重视民族学生的发展,不仅有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奖助学金,还在少数民族重要节日为学生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二、多元校园文化背景对学生工作的挑战
多元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在提高学生对多元校园文化背景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工作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
1.如何在多元校园文化背景下倡导和发展主流文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仍然是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具备较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但现在的大学校园正面临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侵入,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时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作为学生工作者,倡导和坚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2.不同高校如何形成各自特有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特色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学生来源日趋广泛,不同高校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逐渐趋于一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也日益呈现趋同化现象。因此在多元校园文化背景下,不同高校如何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形成各自特有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特色,在学生身上打上学校的文化烙印,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如何改进落后的教育理念,舡跨文化管理模式
一流的大学要培养一流的有创造力和独特个性的学生。目前中国大学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上,统一标准的、内向型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校园文化的多元特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规范制度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如何不断解放思想、顺应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打破阻碍文化发展的壁垒,在现有管理制度下促进文化发展,建立跨文化管理模式,从而让各种文化形态都能在高校校园和谐生长、共同进步,培养出各具风采、富有个性的大学生,成为当前学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4.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但也呈现出自我意识强烈、交流沟通不够、团结精神缺乏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立场、宽容态度和跨文化交流。如何增强大学生文化交流的主动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是学生工作者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三、坚持发展主流文化。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元文化是苍白单一、乏味的,文化应该呈现多元发展形态,各种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形成百花齐放、充满活力、共生共荣并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1.树立社会核心价值,倡导校园主流文化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呈现其主流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因其多元性和主流性而成为指导人们共同生活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引导、坚持和倡导校园主流文化应从民族自豪感、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手。校园文化的根基在于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让青年大学生看到中华民族的根基之所在,对自己的民族产生热爱之情、自豪之感、钦佩之心。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
2.牢牢把握“多元”理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要扩大文化包容性。文化在交互中繁衍,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顺应潮流,有选择地积极借鉴、吸收各种先进文化。
二要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文化活动等,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西方社会文化分析、西方古典文化等课程,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意识和世界文化的认同。硬环境指设施设备、资金支持等,如在学生生活区建活动室、书阁、沙龙等硬件设施,为学生社团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等。
三要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鼓励学生了解各种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鉴别力。吸收和扬弃某种文化的过程正是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文化包容能力,进而提高国际交往能力的过程。学生应变得更加自信和宽容,要能客观地理解不同、包容差异。
3.尊重学校历史传统,打遣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产生于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和社会运转三种力量的互动。社会运转和文化发展尽管为多元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大背景,但一学校必须具有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即拥有自己的“文化标识”才能更加直接有效地熏陶学生,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多年来,已经为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十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北N,L凝练出了“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学校精神,“世界公民”和“国际人才”已成为北语学生的独特“文化标识。北京大学则发扬百年传统,以人文为品牌,在学生中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如今,他们对国家、社会之关注与批评的勇气和深刻见解成为北大人和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发挥“文化养人、文化塑入”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能力、丰富知识提供和谐环境。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校园和谐。多元校园文化的共存共进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同一校园中交融发展是高校发展必将面临的客观背景。在大学校园里,每种文化都有不可剥夺的存在理由和独特价值,都应受到尊重和宽容。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他们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更能找到自己的根基所在,以自我的独特性提升自信心,从而在文化大潮中站稳脚跟,更好地接受多元挑战。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弘扬先进文化,在社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多元校园文化,使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具有规范明确、系统严密、有限开放、特色鲜明的特征,在培养目标、管理理念、教育效果等方面探索多元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有效方式,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流文化;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二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同样也成为多元文化交汇的中心。
一、多元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文化的本质是“化人”大学生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这些学生承载着众多的文化信息,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行为模式。由此,抽象的文化在生活中衍生为具体的交互行为,并形成了多元的文化背景和特征。
1.不同的国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到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数量就有近万人,外教也成为国内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大学也将学生派往世界各国交流学习,同时还有大量教师被派往国外参加培训;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层面交流使高校校园文化充满多元特征,形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和多元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式多样、良莠不齐,共存于校园文化之中,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2.不同的宗教背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和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大学已出现学生信教趋势,不同的宗教信仰对校园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不同信仰的学生共处在同一社会空间内,宗教的共容和互重成为必然。例如,大学一般都为穆斯林学生设立清真食堂,学校统战部门还会在宗教节日期间安排慰问、座谈和其他有意义的活动。
3.不同的民族背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的特色。大学生由不同民族的学生组成,各地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因此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就使校园成为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融合体。高校也日益重视民族学生的发展,不仅有少数民族学生专项奖助学金,还在少数民族重要节日为学生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二、多元校园文化背景对学生工作的挑战
多元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在提高学生对多元校园文化背景适应能力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工作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工作提出了更多挑战。
1.如何在多元校园文化背景下倡导和发展主流文化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仍然是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具备较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但现在的大学校园正面临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不断侵入,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时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渗透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意识淡薄,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作为学生工作者,倡导和坚持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进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2.不同高校如何形成各自特有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特色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学生来源日趋广泛,不同高校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逐渐趋于一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也日益呈现趋同化现象。因此在多元校园文化背景下,不同高校如何在主流文化的引导下形成各自特有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特色,在学生身上打上学校的文化烙印,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3.如何改进落后的教育理念,舡跨文化管理模式
一流的大学要培养一流的有创造力和独特个性的学生。目前中国大学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价值观念上,统一标准的、内向型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校园文化的多元特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规范制度往往滞后于现实发展。如何不断解放思想、顺应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打破阻碍文化发展的壁垒,在现有管理制度下促进文化发展,建立跨文化管理模式,从而让各种文化形态都能在高校校园和谐生长、共同进步,培养出各具风采、富有个性的大学生,成为当前学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4.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但也呈现出自我意识强烈、交流沟通不够、团结精神缺乏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文化立场、宽容态度和跨文化交流。如何增强大学生文化交流的主动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是学生工作者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三、坚持发展主流文化。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元文化是苍白单一、乏味的,文化应该呈现多元发展形态,各种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形成百花齐放、充满活力、共生共荣并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1.树立社会核心价值,倡导校园主流文化
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呈现其主流文化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因其多元性和主流性而成为指导人们共同生活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引导、坚持和倡导校园主流文化应从民族自豪感、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手。校园文化的根基在于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让青年大学生看到中华民族的根基之所在,对自己的民族产生热爱之情、自豪之感、钦佩之心。培养青年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
2.牢牢把握“多元”理念,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要扩大文化包容性。文化在交互中繁衍,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顺应潮流,有选择地积极借鉴、吸收各种先进文化。
二要构建多元文化共存环境。软环境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文化活动等,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西方社会文化分析、西方古典文化等课程,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民族意识和世界文化的认同。硬环境指设施设备、资金支持等,如在学生生活区建活动室、书阁、沙龙等硬件设施,为学生社团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等。
三要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当鼓励学生了解各种文化,提高学生对文化的鉴别力。吸收和扬弃某种文化的过程正是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培养文化包容能力,进而提高国际交往能力的过程。学生应变得更加自信和宽容,要能客观地理解不同、包容差异。
3.尊重学校历史传统,打遣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产生于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和社会运转三种力量的互动。社会运转和文化发展尽管为多元校园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大背景,但一学校必须具有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即拥有自己的“文化标识”才能更加直接有效地熏陶学生,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北京语言大学建校40多年来,已经为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十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留学生。在多年办学实践中,北N,L凝练出了“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学校精神,“世界公民”和“国际人才”已成为北语学生的独特“文化标识。北京大学则发扬百年传统,以人文为品牌,在学生中弘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如今,他们对国家、社会之关注与批评的勇气和深刻见解成为北大人和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主流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发挥“文化养人、文化塑入”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健全人格、提升能力、丰富知识提供和谐环境。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校园和谐。多元校园文化的共存共进是和谐校园的重要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同一校园中交融发展是高校发展必将面临的客观背景。在大学校园里,每种文化都有不可剥夺的存在理由和独特价值,都应受到尊重和宽容。富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使他们在面对文化差异时更能找到自己的根基所在,以自我的独特性提升自信心,从而在文化大潮中站稳脚跟,更好地接受多元挑战。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弘扬先进文化,在社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多元校园文化,使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具有规范明确、系统严密、有限开放、特色鲜明的特征,在培养目标、管理理念、教育效果等方面探索多元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有效方式,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