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词别是一家”板块中的妙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作为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诗词教学中,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比较法 思想感情 表达技巧
  
  诗歌所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几首诗词联合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赏读,能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悟力得到多重解放,知识面亦能得到瞬间扩展。长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感悟,无疑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体验的良方。
  笔者在教授苏教版必修四“词别是一家”这一板块四首词时,运用了比较教学法,使此板块教学内容一目了然,且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与“学”有效地统一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授《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和《声声慢》时,为了能把握词的思想特征,领略文章的艺术特色,笔者着重抓住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比较。
  一、思想感情的比较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由于作家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的不同,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是有同有异的。在进行比较教学前,我精心设计预习内容,并用一课时详细指导学生感悟各首词的情感。
  四首词都晃动着孤独的身影,充满了愁思。《虞美人》抒发的是亡国之痛,表现了亡国之君的故国之念。他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的,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蝶恋花》中写菊花愁,兰花泣,帷幕也感到寒冷,燕子耐不住寒冷远飞去,这些景象撩拨着人的离情别绪,令人无可奈何,从而抒发了失恋之苦。但词里未直抒胸臆的情感还有:人在伤心流泪,是主人公在体验着孤独、寒冷和寂寞的情绪。“燕子双飞”、“独上高楼”、“明月无情”其实又反衬主人公的有情但孤独无依。《雨霖铃》抒发的是离别之伤。词中上片实写依依不舍的分别场景,同时又虚写到楚地所见之景,下片想象别后的羁旅生活,既写出了离别的背景、过程、场面,又写出了离别时和离别后的凄切、怀念、苦闷的情感,词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离别之伤。《声声慢》抒发了嫠妇之悲。这首词是李清照身经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独无告的生活的反映。本词以残秋的景色为衬托,集中抒写了词人晚年极度的孤苦哀愁。层层铺写,呜咽满纸。
  如果分析到此为止,那只不过是把四首词的思想情感的共性罗列出来,并未涉及作家本人及作品的深层内涵,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远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继续引导,从分析四首词都产生“愁绪”这一共性的原因入手。将产生“愁绪”的原因找出来,再比较四首词的思想情感,其实又可以从同中辨析出异来。
  联系作家的人生经历,得知这种共性是作家本人所处的时代、所在的民族、所经历的遭遇赋予的。李煜因自己沉于声色犬马的生活不事朝政而被俘虏,从至高无上的帝王沦为阶下囚,他的生活、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完全改变,这种痛彻心肺的人生之苦让他在《虞美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词中对往事的回忆引出了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春花秋月与往事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对比,雕阑玉砌与已改的朱颜对比表达的都是物是人非的思国之痛。
  靖康之变,彻底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如果这首词抒发的仅仅是个人私情,就有失偏颇了,因为,读诗一定要“知人论世”。靖康之变,国破家亡的巨变和遭遇,给李清照的心灵留下了永远无法治愈的创伤,也铸成了她后期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伤感离乱、哀婉凄绝的心境和情调。其实,李清照就是那灾难性时代的牺牲品,她的悲剧间接地体现了时代的悲剧,她抒的情,写的恨,虽然只是时代悲剧的余绪,但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基础。所以,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言愁唱恨,也是对乱世的揭露和控诉。
  柳永才华满腹,最初胸怀大志,后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已近半百才考上进士,可是仕途坎坷并未得到重用,只做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在赴任时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漂泊之感,与情人惜别之痛,仕途失意的压抑交织在一起,写出 《雨霖铃》。晏殊在政治上志得意满,他的词是消遣之作。《蝶恋花》渲染离别之情,诉失恋之苦。
  四首词抒发的都是愁,但这些愁又同中有异,学生在充分的比较和反思的基础上找到了形成共性的原因,不仅对主题有了更透彻的理解,而且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本人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从比较中悟出了比较法能让自己更清晰地理解文本。
  二、表达技巧的比较
  诗词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的艺术效果各有千秋,但作者在选择表达技巧上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再三斟酌。所以笔者在教学时,抓住这一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词中普遍运用的艺术手法,在这四首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虞美人》中选取了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雕阑玉砌”等以乐景反衬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蝶恋花》中首句景物描写都染上了主人公的主观色彩,“燕子双飞去”、“明月穿朱户”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孑凄清。《雨霖铃》首句中“寒蝉”点出深秋,显出凄清,渲染气氛;“雨”指明天气,暗合下文送别之“泪”;“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天下伤心处”。这些景物处处含情,物我双合,情景交融。《声声慢》中,用细雨敲打梧桐的响声来渲染凄凉的气氛。梧桐此时带有一丝秋的凉意和浓浓的相思之情,秋意愁绪。而黄昏冷雨绵绵不断地敲打,更让人觉出愁思难断。词人将满腔愁绪融入梧桐冷雨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让我们很难分辨这点点滴滴的冷雨到底是敲打在梧桐上,还是敲打在词人那破碎的心上。经过比较四首词中所用的意象都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和谐完整的意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手法是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虞美人》中李煜不依靠外在的描摹来烘托气氛,而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使一切都笼罩在他的故国之思中。作者抓住客观景物最富特色之处,如“雕阑玉砌”已经“朱颜改”了,从而营造了特有的艺术氛围。《声声慢》中,作者直抒胸臆,感情直率细腻。开篇即用十四个叠字,设置了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对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这些都是白描手法,秉笔直书,情真意切,如见肺腑。
  虚实结合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结合是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丰富诗词的意象,开拓诗词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虞美人》中的“故国”、“雕阑玉砌”等都是具体所指;“春花”、“秋月”、“东风”等属于虚写,并且“春花秋月”、“东风”在词中已经被感情化了,作者把虚实结合起来,使愁跃然纸上。《雨霖铃》一词上片中前半部分写的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赋体铺陈的手法是柳永率先带入词中的。他按时空的自然状态用铺叙的方法,营造氛围,抒写心绪。《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铺叙之法,构建不同层面:水面飘移不定的行舟,岸边随风拂动的柳丝,空中凄寒如水的秋风,天上暗淡无光的残月。营造了一幅凄清淡净的画面,借以传达作者身不由己、飘转四方的羁旅愁思。《声声慢》也以铺陈之法来言伤说愁。词人从感觉、知觉、视觉、听觉上,共写了六层伤愁的情境,忽寒忽暖的天气,浸透凉意的霜风,空中掠过的大雁,满地怒放的黄花,窗外飘飞的细雨,黄昏时分的梧桐,所有这一切,无一不是生愁、助愁、催愁的,外界的客观景物完全为内在的主观情感服务,可谓因情设景,景随情迁,从而成功地营造了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有我之境”。
  经过比较学生对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结合、铺陈的艺术手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这几种手法,它还要求从四首词中继续挖掘和鉴赏其他常见的艺术手法。
  《虞美人》可谓比喻含泪,对比生情。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比喻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了。“春花秋月”和往事(锦衣玉食、尊严、生存的安全感等)对比,雕阑玉砌与已改的朱颜对比等,在对比中比出了物是人非,比出了浓郁的思国之痛。
  《蝶恋花》中比较突出地运用了反衬烘托及拟人手法。“燕子双飞去”、“明月穿朱户”以乐景写悲情,以燕子双飞、明月无情反衬主人公的孤独及有情。词中首句用拟人手法以悲景写愁绪,将古代文人那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因怀念远人而产生的惆怅灌注进这些已获得生命的景物中。
  点染烘托是绘画手法,诗歌中“点”即点明情感的内涵,是总说;“染”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是分说。《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的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多情自古伤离别”先“点”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超越了古今所有人。
  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技巧很多,这四首词中也运用了多种手法,我根据教学目标抓住了最常见、最典型的手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更清晰更系统地理解这些艺术手法。从中,学生也明白了:勤于比较,读书就能读得主动,读得灵活,读出真谛。
  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更直观、清晰地理解了四首词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也让学生知道了巧用比较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比较教学,就是将“此”和“彼”互为参照,互相作比,从而发现它们的“同 ”或“异”,以及“何同”或“何异”来,进而获得比其他教学方法求取的知识在范围上更宽广、在程度上更深刻的效果。运用比较法教学,既避免了孤立片面地学习语文,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也使语文的“教”与“学”跨越鸿沟成为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语文(必修四)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
  2.王湘.比较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长春大学学报.2002(05).
  3.阙广英.浅谈比较法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0.1.
其他文献
项羽火烧阿房官出自杜牧   赵匡胤黄袍加身一夜就做了皇上。做了皇上以后,事情就没那么好办了。要平定江山,就得让人家都服气。做了皇上,舒服了,闲着没事,赵匡胤就到后院打鸟。这鸟打得正高兴呢,群臣要求相见,说有急事,皇上赶紧就回来了。回来一看,奏上来的都是平常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皇上就说,你这事有那么急吗?大臣却说,起码比你打鸟急!这宋代文人治天下,还真不怵皇上,敢跟皇上顶嘴。皇上急了,拿柱斧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