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挥评价对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的积极效用,本文以教育改革为背景,以促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为出发点,探究教师发展性评价对中学教师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并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惠南纪念中学为个案,重点阐述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普通中学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多元评价
一、新课程改革——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践背景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培训体系、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评价监督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是课程规划与设计、实施与运行、评价等有机结合的系统过程。其中,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激励、引导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保障新课程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反映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体系。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课程改革的视角看,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为了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为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应该在新的教学风格建设、综合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教学观的确立等方面不断改进。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和创新素质。
目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在实施中存在着教师评价的功利性、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教师主体参与评价活动、评价反馈和后续工作不足、評价内容单一等问题。因此,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探讨教师发展性评价,总结实践经验和成果,是十分必要的。十多年前,陈惠南纪念中学还是以教学成绩为单项评价准则,新教师成长速度慢,部分老教师也开始出现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借教育改革的契机,开始着手打造基于目标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探究与实施
陈惠南纪念中学基于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尤为关注教师个体的目标发展,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究,构建了“基于目标发展的惠育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目标-提供培训-教师行动-考核评价”。以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为目标,学校提供“共性 个性”的培训,营造良好的团队共进的学习、交流氛围,教师们依据自我实现的目标和学校的培训开展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学校依据教师发展目标,制定“共性 个性”的考核评价方案,据此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打造一支心存高远、和而不同、创生善教的教师梯队。
(一)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具体内容,罗杰斯提出的“个体自我概念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认定、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三个方面,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人格的自我发展方式,这对于教师的自主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中国学者金美福提出了教师自主发展理论,强调发展形式的过程性和可持续性。其中,“自主性”是指教师的个性与内在性、教师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两个维度。“发展”强调教师的自我超越。为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学校提出并努力践行“办惠泽每个学子适性发展的教育”的理念,关注每一名教师的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满足教师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做到“用事业留人,用事业成就人”。首先培养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的认知因素,以专家讲座、名师指导、教师帮带等方式帮助教师树立目标,以调查问卷,年度总结等进行教师目标的跟踪反馈,用积极的“干预”措施推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确立职业规划的标准,将教师职业规划的态度、实践和绩效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此外,将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荣誉授予与教师职业规划挂钩,激发教师职业规划的热情。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教师选择多样化发展路径,有的选择沿教学阶梯发展,另外则有选择沿管理阶梯或学术阶梯发展的。
学校层面上,不仅提供机会和财力支持,派老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考察等,满足他们自我提升的想法,也做到知人善任,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特长,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除此之外,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需要,满足他们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学校要求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 “三格一品”(即入格、升格、风格、品牌教师)为基础目标。对5年以下处于职业发展探索期的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帮助教师树立职业发展的理想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帮助他们“入格”,即一入职就成为职业发展的主体。对5—10年教龄,处于职业发展成长期的教师,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升格”,努力形成自身稳定的教学特色。11—20年教龄,处于职业发展成熟期的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价值,寻找发展的突破口,提升他们的成就意识打造属于个人的“风格”。对于20年以上,处于职业发展高原期的老教师,职业发展重点则放在用新观点更新他们的观念,以更远大的目标做引导,成为品牌教师。在这样的“三格一品”培养目标下,学校依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梯队规划,有效培养人才的后继者,做好人才储备。
陈惠南纪念中学给予教师最大的自主选择权,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尊重教师主体性,让他们自主规划,自主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二)“和而不同”理念下的教师培养体系
陈惠南纪念中学建立人性化的培训机制,突出教师的自主性。过去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忽略教师的个性发展。近年,陈惠南纪念中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制定了教师“共性 个性”的培训计划。
首先,共性分析。深入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弄清教师发展的共性需要,制定共性培训课程。在每周一次的教师大会上,学校会安排相关专家、骨干教师或行政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建设、依法执教等有共性特征的内容,每个学年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拓展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共性培训,打造一个教风优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的团队。 其次,个性研修。依据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课程的设置。采取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菜单式培训方式,让老师们自主选择、自愿参与,每次计算一定的学分,每学年制定一定的培训学分要求,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培训效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双向细目表的编制,先由学校名师或外聘专家,进行全员培训;然后由各备课组组织研讨,交流心得;第三步是全员考核,每人编制本科目的双向细目表;最后是进行校级出试题竞赛。而课件制作的培训,则是开设初、中、高级培训班,让老师们自主选择参加培训。
第三,青年教师集中研训。学校以“135青蓝工程”(一年上岗,三年胜任循环教学,五年成骨干)为轴,开办“雏鹰成长班”,在学校精神“和而不同”的指引下,切实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升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提升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促进快速成长。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成立了新教师自主发展委员会,注重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让新老师自主制定培训方案,自主选择帮带教师,自主选择培训项目与活动。“三自主”培训方式针对性强,有效发挥了新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促进了培训的效果,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欢迎。
除此之外,还有班主任团队集中研训、行政干部团队集中研训、教学德育学术不同方向的“青蓝工程”新老结对等个性研修,在共性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体性特征,使教师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三)基于“目标发展”的教师行动研究
在学校坚持教师自主发展,为教师提供“个性 共性”培训体系的保证下,学校教师奋发竞先,开拓进取,将培训转化為行动,对专业发展之路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为了把学校的特色办学思想和学校的特色课程能真正落地,学校开始了关于特色课堂建设的研究,并提炼出“531惠学课堂”。以酝慧、萌慧、集慧、展慧、创慧五个环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下的课堂体系建构是教师对学生的精准把控,对课堂的高度提炼,也是学校发展性评价下教师自主发展的硕果。
在教研方面,学校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运用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包括导学案的编写、课程整合、专题开发等。其中又以“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改革为契机,全学科推进导学案的编写,有力推进了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水平,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各科形成了完善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学校将教师的导学案出版成册,校本化过程中教师收获了事业上的追求,也同时成为了教师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学校名师谢应进近5年来带领科组出版教学用书15册,其中包括广州出版社出版的《课时过关8分钟》《名师导航》系列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领航中考》系列丛书,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百分导学》系列丛书。
在课题研讨方面则坚持“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师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教师主体性发展,引导教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炼成课题,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体的科研工作,使教科研能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能用于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使教科研真正做到基于教师、基于教学、基于课堂,从而调动起了老师们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促使老师们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李伟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重构”课题便是教师基于物理课堂实际提炼出的科研课题。
(四)基于目标发展的惠育评价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师发扬敬业精神和工作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
学校教学质量,陈惠南纪念中学构建了“基于目标发展的惠育教师评价体系”,如上图所示。
在“惠育教师评价体系”下,学校还制定了《骨干教师系列评选机制》,评选学校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2015年制定了《首席班主任评选机制》,评选骨干班主任——首席班主任,每两年复评一次,并给予一定的津贴,以名师骨干引领团队发展。此举让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找到努力和发展方向,都能获得职业的成就感,积极有效地消除了教师们的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向不同专业方向多元发展,与此同时,在教学和德育领域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全体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明显效力。
在《骨干系列评选机制》以及《首席班主任评选机制》中,不仅仅以教学成绩为评价的单一度量衡,在初评自评的具体量化细则中,教育科研工作,诸如课题、论文、教学比武等占的分值远大于教学成绩所占比例。在复评方案中,陈惠南纪念中学采用360度评价反馈模式,行政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也成为了量化标准中的重要得分点。所以这要求教师必须在这种区分性评价体制下,更注重群众基础,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师生关系融洽,更注重社会情感需求。
三、基于“目标发展评价”的学校发展
通过教师的自主发展,梯队建设,团队打造,陈惠南纪念中学坚持教师发展性评价,打造了一支团队精神面貌佳,幸福感强,和谐融洽、奋发竞先的教师队伍,并且先后成立了“谢文忠名校长工作室”“谢应进名师工作室”“周蝶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此为平台,加强推动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自主性发展使学校在教研科研领域全面开花。近三年来,陈惠南纪念中学就有7个区级以上课题获得立项,并有4个课题已完成结题。仅2017学年,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和撰写论文就有67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其中,谢万成撰写的论文《陈惠南纪念中学“惠育亮人”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发表在国家级科教导刊,韦振族、揭翠萍、钟琴等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朱宇超参加佛山市物理课堂教学竞赛获市特等奖。
教师的自主发展还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学校以《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课题为引领,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先后编写了《陈村历史》《心灵读本》《花语女生德育》《毽球》《书法》《英语口语》《纪中故事》等特色校本课程,并将其中纳入了学校课程体系中。
教师的发展推动了学校的发展,陈惠南纪念中学教学质量持续保持高位发展,教学成绩曾连续多年保持在区前列,曾连续11年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这与陈惠南纪念中学落实教师发展,用评价机制给予教师发展不竭动力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毛利丹.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刘国飞.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3]张振学.初中教师团队建设现状及其激励机制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新课程改革;教师发展;多元评价
一、新课程改革——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践背景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培训体系、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评价监督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是课程规划与设计、实施与运行、评价等有机结合的系统过程。其中,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激励、引导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为了有效保障新课程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反映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评价理念和体系。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课程改革的视角看,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为了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为新课程目标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应该在新的教学风格建设、综合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新教学观的确立等方面不断改进。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和创新素质。
目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在实施中存在着教师评价的功利性、评价方法单一、缺乏教师主体参与评价活动、评价反馈和后续工作不足、評价内容单一等问题。因此,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探讨教师发展性评价,总结实践经验和成果,是十分必要的。十多年前,陈惠南纪念中学还是以教学成绩为单项评价准则,新教师成长速度慢,部分老教师也开始出现职业倦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借教育改革的契机,开始着手打造基于目标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探究与实施
陈惠南纪念中学基于教育改革的宏观背景,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尤为关注教师个体的目标发展,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究,构建了“基于目标发展的惠育教师评价体系”——“发展目标-提供培训-教师行动-考核评价”。以实现教师的自主发展规划为目标,学校提供“共性 个性”的培训,营造良好的团队共进的学习、交流氛围,教师们依据自我实现的目标和学校的培训开展教育教学行动研究,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学校依据教师发展目标,制定“共性 个性”的考核评价方案,据此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打造一支心存高远、和而不同、创生善教的教师梯队。
(一)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于教师自主发展的具体内容,罗杰斯提出的“个体自我概念发展”,包括个体的自我认定、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三个方面,主要强调的是个体人格的自我发展方式,这对于教师的自主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中国学者金美福提出了教师自主发展理论,强调发展形式的过程性和可持续性。其中,“自主性”是指教师的个性与内在性、教师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两个维度。“发展”强调教师的自我超越。为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学校提出并努力践行“办惠泽每个学子适性发展的教育”的理念,关注每一名教师的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满足教师们自我实现的需求,做到“用事业留人,用事业成就人”。首先培养教师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的认知因素,以专家讲座、名师指导、教师帮带等方式帮助教师树立目标,以调查问卷,年度总结等进行教师目标的跟踪反馈,用积极的“干预”措施推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确立职业规划的标准,将教师职业规划的态度、实践和绩效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此外,将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荣誉授予与教师职业规划挂钩,激发教师职业规划的热情。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教师选择多样化发展路径,有的选择沿教学阶梯发展,另外则有选择沿管理阶梯或学术阶梯发展的。
学校层面上,不仅提供机会和财力支持,派老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考察等,满足他们自我提升的想法,也做到知人善任,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特长,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除此之外,根据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需要,满足他们不同的职业发展需求。学校要求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撰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以 “三格一品”(即入格、升格、风格、品牌教师)为基础目标。对5年以下处于职业发展探索期的教师,职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帮助教师树立职业发展的理想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帮助他们“入格”,即一入职就成为职业发展的主体。对5—10年教龄,处于职业发展成长期的教师,为他们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升格”,努力形成自身稳定的教学特色。11—20年教龄,处于职业发展成熟期的教师,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价值,寻找发展的突破口,提升他们的成就意识打造属于个人的“风格”。对于20年以上,处于职业发展高原期的老教师,职业发展重点则放在用新观点更新他们的观念,以更远大的目标做引导,成为品牌教师。在这样的“三格一品”培养目标下,学校依据教师实际情况进行梯队规划,有效培养人才的后继者,做好人才储备。
陈惠南纪念中学给予教师最大的自主选择权,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多元发展路径,尊重教师主体性,让他们自主规划,自主确立职业发展目标。
(二)“和而不同”理念下的教师培养体系
陈惠南纪念中学建立人性化的培训机制,突出教师的自主性。过去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忽略教师的个性发展。近年,陈惠南纪念中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制定了教师“共性 个性”的培训计划。
首先,共性分析。深入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弄清教师发展的共性需要,制定共性培训课程。在每周一次的教师大会上,学校会安排相关专家、骨干教师或行政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建设、依法执教等有共性特征的内容,每个学年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拓展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共性培训,打造一个教风优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的团队。 其次,个性研修。依据教师个体发展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培训课程的设置。采取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菜单式培训方式,让老师们自主选择、自愿参与,每次计算一定的学分,每学年制定一定的培训学分要求,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培训效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双向细目表的编制,先由学校名师或外聘专家,进行全员培训;然后由各备课组组织研讨,交流心得;第三步是全员考核,每人编制本科目的双向细目表;最后是进行校级出试题竞赛。而课件制作的培训,则是开设初、中、高级培训班,让老师们自主选择参加培训。
第三,青年教师集中研训。学校以“135青蓝工程”(一年上岗,三年胜任循环教学,五年成骨干)为轴,开办“雏鹰成长班”,在学校精神“和而不同”的指引下,切实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升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提升教书育人的综合能力,促进快速成长。在推进过程中,我们成立了新教师自主发展委员会,注重教师发展的自主性,让新老师自主制定培训方案,自主选择帮带教师,自主选择培训项目与活动。“三自主”培训方式针对性强,有效发挥了新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了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促进了培训的效果,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欢迎。
除此之外,还有班主任团队集中研训、行政干部团队集中研训、教学德育学术不同方向的“青蓝工程”新老结对等个性研修,在共性培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体性特征,使教师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三)基于“目标发展”的教师行动研究
在学校坚持教师自主发展,为教师提供“个性 共性”培训体系的保证下,学校教师奋发竞先,开拓进取,将培训转化為行动,对专业发展之路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为了把学校的特色办学思想和学校的特色课程能真正落地,学校开始了关于特色课堂建设的研究,并提炼出“531惠学课堂”。以酝慧、萌慧、集慧、展慧、创慧五个环节,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基于学科素养下的课堂体系建构是教师对学生的精准把控,对课堂的高度提炼,也是学校发展性评价下教师自主发展的硕果。
在教研方面,学校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运用为核心,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包括导学案的编写、课程整合、专题开发等。其中又以“导学案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改革为契机,全学科推进导学案的编写,有力推进了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水平,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各科形成了完善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学校将教师的导学案出版成册,校本化过程中教师收获了事业上的追求,也同时成为了教师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学校名师谢应进近5年来带领科组出版教学用书15册,其中包括广州出版社出版的《课时过关8分钟》《名师导航》系列丛书,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领航中考》系列丛书,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百分导学》系列丛书。
在课题研讨方面则坚持“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师实际结合”的原则,注重教师主体性发展,引导教师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炼成课题,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体的科研工作,使教科研能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能用于指导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使教科研真正做到基于教师、基于教学、基于课堂,从而调动起了老师们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促使老师们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李伟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重构”课题便是教师基于物理课堂实际提炼出的科研课题。
(四)基于目标发展的惠育评价
为了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各学科、各层次的教师发扬敬业精神和工作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
学校教学质量,陈惠南纪念中学构建了“基于目标发展的惠育教师评价体系”,如上图所示。
在“惠育教师评价体系”下,学校还制定了《骨干教师系列评选机制》,评选学校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2015年制定了《首席班主任评选机制》,评选骨干班主任——首席班主任,每两年复评一次,并给予一定的津贴,以名师骨干引领团队发展。此举让不同层次的老师都找到努力和发展方向,都能获得职业的成就感,积极有效地消除了教师们的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向不同专业方向多元发展,与此同时,在教学和德育领域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全体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明显效力。
在《骨干系列评选机制》以及《首席班主任评选机制》中,不仅仅以教学成绩为评价的单一度量衡,在初评自评的具体量化细则中,教育科研工作,诸如课题、论文、教学比武等占的分值远大于教学成绩所占比例。在复评方案中,陈惠南纪念中学采用360度评价反馈模式,行政评价,同事互评,学生评价也成为了量化标准中的重要得分点。所以这要求教师必须在这种区分性评价体制下,更注重群众基础,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师生关系融洽,更注重社会情感需求。
三、基于“目标发展评价”的学校发展
通过教师的自主发展,梯队建设,团队打造,陈惠南纪念中学坚持教师发展性评价,打造了一支团队精神面貌佳,幸福感强,和谐融洽、奋发竞先的教师队伍,并且先后成立了“谢文忠名校长工作室”“谢应进名师工作室”“周蝶名班主任工作室”,以此为平台,加强推动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自主性发展使学校在教研科研领域全面开花。近三年来,陈惠南纪念中学就有7个区级以上课题获得立项,并有4个课题已完成结题。仅2017学年,教师参加各类比赛和撰写论文就有67人次获区级以上奖励。其中,谢万成撰写的论文《陈惠南纪念中学“惠育亮人”特色校本课程构建》发表在国家级科教导刊,韦振族、揭翠萍、钟琴等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比赛获国家级一等奖,朱宇超参加佛山市物理课堂教学竞赛获市特等奖。
教师的自主发展还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学校以《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课题为引领,不断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先后编写了《陈村历史》《心灵读本》《花语女生德育》《毽球》《书法》《英语口语》《纪中故事》等特色校本课程,并将其中纳入了学校课程体系中。
教师的发展推动了学校的发展,陈惠南纪念中学教学质量持续保持高位发展,教学成绩曾连续多年保持在区前列,曾连续11年被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这与陈惠南纪念中学落实教师发展,用评价机制给予教师发展不竭动力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毛利丹.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刘国飞.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3]张振学.初中教师团队建设现状及其激励机制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