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莞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球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在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后,近几年,“劳工荒”、“电荒”、“油荒”等不利因素接踵而至。2007年9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海啸,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作为“加工贸易之都”的东莞更难以幸免,加工贸易发展遭遇空前困难。
数字见证困境
——整体趋势:增速大幅回落,近月进、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1至11月东莞加工贸易项下出口额为560.4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3%,增速回落16.6个百分点,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9.2%降至8.9%;其中,继10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后,11月份当月出口47.3亿美元,大幅下降16.4%,降幅比上月扩大8.9个百分点。1至11月,加工贸易进口370亿美元,仅增长3.9%;其中8、9、10、11月份均为负增长。
——企业数量:主要行业出口企业数量显著下降,其中尤以中小企业为主。自2007年以来,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陆续有一批“内功不足”的加工贸易企业或搬迁或倒闭。据海关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在海关注册的东莞加工贸易生产企业数量为10654家,环比减少105家,同比减少1267家。
——投资设备:进口下降明显。2008年1至11月,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设备(以下简称投资设备)进口12.8亿美元,下降23.1%;其中加工贸易企业进口设备6.5亿美元,下降16.9%,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6.4亿美元,下降28.5%。11月当月,东莞投资设备进口5662万美元,大幅下降58%。
——主要市场:增长普遍放缓。2008年1至11月,东莞加工贸易项下对各主要市场出口增长普遍放缓。其中,对香港出口169.1亿美元,增长8.2%,增幅大幅回落31.4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154.9亿美元,增长4%,增幅回落6.3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106亿美元,增长11.9%,增幅回落21.8个百分点。
——传统商品:出口疲软。从加工贸易项下大宗商品出口情况看,2008年1至11月除了鞋出口增长16.7%较为稳定外,其他或增速大幅放缓或出现下降。其中,出口纺织品33亿美元,增速由去年同期的增长8.1%逆转为下降4.2%;家具(包括其零件)17.3亿美元,由增长7.9%转为下降9.1%;箱包(包括类似容器)8.6亿美元,增长13.2%,增速回落15.9个百分点;出口机电产品429.3亿美元,增长12.4%,增速回落18.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214.4亿美元,增长6.4%,增速回落31.9个百分点。
金融海啸:企业负重前行中的百上加斤
近几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和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提升、严格的环保政策等因素,促使企业本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回归企业,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加上加工贸易企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本身“内功”不足,竞争力不强,已经面临着经营困境,而国际金融海啸更使负重前行中的企业百上加斤。
——金融海啸导致订单减少。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经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国内经济少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但对2007年出口依存度高达146% 的东莞经济来说,由于国际经济萧条,需求下降,导致国外客户订单减少,甚至想方设法取消原来的订单。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客户订单同比减少约15%至20%,预计2009年全年的客户订单同比减少约30%至40%。
近期,东莞持续有部分企业倒闭,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不容小觑。由于欧美企业倒闭或者破产,造成东莞部分企业坏账增多,少数企业遭遇经营困难,难以延续。而国际金融海啸所引发的信任和信心危机,则对多数企业经营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使上游企业难以报价,下游企业不敢承接超过三个月的长单、大单。一旦处于产业链中的某个企业破产,在此链条的上下游企业都会遭受影响,有可能引发更多的企业倒闭。
——人民币升值导致经营成本上升。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通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为6.8261:1,自汇改以来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21%;近半年多来,人民币对欧元急剧升值,2008年11月4日人民币兑欧元为8.5968:1,半年多时间升值28.9%。汇改后,部分企业转投欧盟市场,但近半年来人民币对欧元的急剧升值令这些企业措手不及。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因人民币升值导致各行业成本上升7%至8%,这对出口型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2006年以来,国家连续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如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禁止开展加工贸易;对限制类商品开展加工贸易,东部实行保证金实转,而对中西部地区实行空转的区别待遇。目前东莞地区已经形成特定产业聚集群,出现“一业带一镇,一业兴一村”的经济聚集现象,对在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来说,迁移是十分困难的,只好留在东莞扛着保证金实转等带来的资金压力。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因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企业增加流动资金,导致各行业成本上升1%至8%,其中对五金、钟表行业影响最大。
——出口退税率下调减少了企业利润。
近几年我国连续下调出口退税率,特别是2007年7月的调整涉及范围最广、幅度最大,且不设置过渡期。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优化产业结构等部分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却使服装、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减少,把这些本已十分微利的行业迫到处于生存边缘。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各行业利润普遍下降1%至3%。此后,自2008年8月1日起,我国相继三次上调出口退税率,部分消除了前期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东莞制造业,路在何方?
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中央确定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要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如何使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将是东莞乃至广东2009年保增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渡过难关。
——统筹兼顾推进转型升级,向高增值环节延伸。
产业结构是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禀赋的综合反映,什么样的禀赋,造就什么样的产业,应把优化禀赋放在突出位置,以优化禀赋促“腾笼换鸟”,目前东莞不宜立即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鼓励企业向设计、采购、物流、知识产权等高增值环节伸延,逐步提升从事OEM(委托制造)的配套能力,从而促使企业向ODM(设计研发)和OBM(自主品牌)发展。当前,尤其要鼓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产业聚集的优势,维护产业链条,抱团取暖共度寒冬。
——落实信贷融资政策,扶持企业度过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海啸冻住了流动性,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见的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应立即出台更多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发展、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政策,包括政府有条件地为企业提供信贷和融资担保,为转型升级提供启动资金,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金融机构应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落实国家的信贷、融资政策,扶持企业渡过难关。
多管齐下,拓宽加工贸易内销渠道。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继续努力增加出口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要简化内销审批程序,实事求是地依法审定内销价格,对于难以确定价格的残次品、边角料采取“网上拍卖”公开竞价方式确定完税价格,允许来料加工企业从事内销业务,对资信良好企业推行“信任管理”,在金融海啸的特殊时期,建议放宽内销货物涉及的“产品全部直接出口”要求的设备税收政策。
——到位不越位,强化政府应担职责。
不论是转移,还是转型升级,都属于企业的投资经营行为,应该由企业自主作出决策。在此过程中,政府除了应该运用税收、法律等间接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外,应该将重心放在政府应该做也只有政府才能做好的工作上,承担起其他主体无法承担的守护者职责来促进产业升级,如为知识产权提供更有力的保护,建立具有金融支持功能的孵化机制,鼓励企业发明创造和创建自主品牌;创造更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提供更多的优惠,吸纳优秀人才;投入更多资源和创造更好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既引导市场又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数字见证困境
——整体趋势:增速大幅回落,近月进、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8年1至11月东莞加工贸易项下出口额为560.4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9.3%,增速回落16.6个百分点,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同期的9.2%降至8.9%;其中,继10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后,11月份当月出口47.3亿美元,大幅下降16.4%,降幅比上月扩大8.9个百分点。1至11月,加工贸易进口370亿美元,仅增长3.9%;其中8、9、10、11月份均为负增长。
——企业数量:主要行业出口企业数量显著下降,其中尤以中小企业为主。自2007年以来,在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陆续有一批“内功不足”的加工贸易企业或搬迁或倒闭。据海关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在海关注册的东莞加工贸易生产企业数量为10654家,环比减少105家,同比减少1267家。
——投资设备:进口下降明显。2008年1至11月,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设备(以下简称投资设备)进口12.8亿美元,下降23.1%;其中加工贸易企业进口设备6.5亿美元,下降16.9%,外商投资企业进口设备6.4亿美元,下降28.5%。11月当月,东莞投资设备进口5662万美元,大幅下降58%。
——主要市场:增长普遍放缓。2008年1至11月,东莞加工贸易项下对各主要市场出口增长普遍放缓。其中,对香港出口169.1亿美元,增长8.2%,增幅大幅回落31.4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154.9亿美元,增长4%,增幅回落6.3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106亿美元,增长11.9%,增幅回落21.8个百分点。
——传统商品:出口疲软。从加工贸易项下大宗商品出口情况看,2008年1至11月除了鞋出口增长16.7%较为稳定外,其他或增速大幅放缓或出现下降。其中,出口纺织品33亿美元,增速由去年同期的增长8.1%逆转为下降4.2%;家具(包括其零件)17.3亿美元,由增长7.9%转为下降9.1%;箱包(包括类似容器)8.6亿美元,增长13.2%,增速回落15.9个百分点;出口机电产品429.3亿美元,增长12.4%,增速回落18.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214.4亿美元,增长6.4%,增速回落31.9个百分点。
金融海啸:企业负重前行中的百上加斤
近几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和员工工资福利待遇提升、严格的环保政策等因素,促使企业本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回归企业,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经营成本。加上加工贸易企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本身“内功”不足,竞争力不强,已经面临着经营困境,而国际金融海啸更使负重前行中的企业百上加斤。
——金融海啸导致订单减少。
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已经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国内经济少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但对2007年出口依存度高达146% 的东莞经济来说,由于国际经济萧条,需求下降,导致国外客户订单减少,甚至想方设法取消原来的订单。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四季度客户订单同比减少约15%至20%,预计2009年全年的客户订单同比减少约30%至40%。
近期,东莞持续有部分企业倒闭,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不容小觑。由于欧美企业倒闭或者破产,造成东莞部分企业坏账增多,少数企业遭遇经营困难,难以延续。而国际金融海啸所引发的信任和信心危机,则对多数企业经营活动带来冻结效应,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使上游企业难以报价,下游企业不敢承接超过三个月的长单、大单。一旦处于产业链中的某个企业破产,在此链条的上下游企业都会遭受影响,有可能引发更多的企业倒闭。
——人民币升值导致经营成本上升。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通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为6.8261:1,自汇改以来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21%;近半年多来,人民币对欧元急剧升值,2008年11月4日人民币兑欧元为8.5968:1,半年多时间升值28.9%。汇改后,部分企业转投欧盟市场,但近半年来人民币对欧元的急剧升值令这些企业措手不及。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因人民币升值导致各行业成本上升7%至8%,这对出口型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2006年以来,国家连续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如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禁止开展加工贸易;对限制类商品开展加工贸易,东部实行保证金实转,而对中西部地区实行空转的区别待遇。目前东莞地区已经形成特定产业聚集群,出现“一业带一镇,一业兴一村”的经济聚集现象,对在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来说,迁移是十分困难的,只好留在东莞扛着保证金实转等带来的资金压力。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因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企业增加流动资金,导致各行业成本上升1%至8%,其中对五金、钟表行业影响最大。
——出口退税率下调减少了企业利润。
近几年我国连续下调出口退税率,特别是2007年7月的调整涉及范围最广、幅度最大,且不设置过渡期。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优化产业结构等部分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却使服装、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减少,把这些本已十分微利的行业迫到处于生存边缘。据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各行业利润普遍下降1%至3%。此后,自2008年8月1日起,我国相继三次上调出口退税率,部分消除了前期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东莞制造业,路在何方?
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中央确定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要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如何使加工贸易企业在困境中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将是东莞乃至广东2009年保增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企业树立信心、渡过难关。
——统筹兼顾推进转型升级,向高增值环节延伸。
产业结构是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禀赋的综合反映,什么样的禀赋,造就什么样的产业,应把优化禀赋放在突出位置,以优化禀赋促“腾笼换鸟”,目前东莞不宜立即抛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应鼓励企业向设计、采购、物流、知识产权等高增值环节伸延,逐步提升从事OEM(委托制造)的配套能力,从而促使企业向ODM(设计研发)和OBM(自主品牌)发展。当前,尤其要鼓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产业聚集的优势,维护产业链条,抱团取暖共度寒冬。
——落实信贷融资政策,扶持企业度过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海啸冻住了流动性,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见的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应立即出台更多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生存发展、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政策,包括政府有条件地为企业提供信贷和融资担保,为转型升级提供启动资金,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金融机构应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落实国家的信贷、融资政策,扶持企业渡过难关。
多管齐下,拓宽加工贸易内销渠道。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在继续努力增加出口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要简化内销审批程序,实事求是地依法审定内销价格,对于难以确定价格的残次品、边角料采取“网上拍卖”公开竞价方式确定完税价格,允许来料加工企业从事内销业务,对资信良好企业推行“信任管理”,在金融海啸的特殊时期,建议放宽内销货物涉及的“产品全部直接出口”要求的设备税收政策。
——到位不越位,强化政府应担职责。
不论是转移,还是转型升级,都属于企业的投资经营行为,应该由企业自主作出决策。在此过程中,政府除了应该运用税收、法律等间接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外,应该将重心放在政府应该做也只有政府才能做好的工作上,承担起其他主体无法承担的守护者职责来促进产业升级,如为知识产权提供更有力的保护,建立具有金融支持功能的孵化机制,鼓励企业发明创造和创建自主品牌;创造更好的社会人文环境,提供更多的优惠,吸纳优秀人才;投入更多资源和创造更好条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宏观经济的监测预警,既引导市场又防范经济风险;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行政,公正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