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声、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但是对于现在求新求变的观众们来说,旧的播出形式已经无法吸引他们。如何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面创新,从而更好的保存发扬优秀的曲艺遗产,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相声 小品 动漫
听相声、看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些经典的小品相声,大家更是早已熟知。有时,电视中,小品相声演员的声音一出。只要说上几句,观众就马上能够“对号入座”说出这些相声小品的名字,并反映出它们的主要内容。一些经典老相声,从演员的衣着打扮,就能猜出是七、八十年代甚至年代更长远的老相声,对于现在求新求变的观众没等相声演员把“包袱”抖开就会换台。久而久之,如果我们的电视节目总是重复播放名为“精品相声小品赏析”的这类节目,观众会产生疲劳感,不愿再看。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相声小品久看不厌呢?CCTV3的《快乐驿站》为我们找到了一种答案一一用动漫来演绎相声小品。
《快乐驿站》是CCTV3在2004年10月推出的一档娱乐节目。该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漫与传统曲艺相结合,用动漫演绎经典小品、相声。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把相声、小品中的背景具象化。并在借鉴版画、水墨、皮影、年画、泥塑等美术形式的基础上,将时尚元素融汇其中,老少皆宜。笔者认为,《快乐驿站》的这些动漫相声小品,在策划和制作方面有以下几点新意:
第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动漫本身对人物外貌特点准确的刻画和夸张,为相声小品增添了喜剧效果。它不仅拓展了观众想象空间,还增加了作品幽默的表现力。如赵本山的“猪腰脸”,巩汉林的小眯眼、干瘦,就单独拿出这些人物漫画都会让人忍不住一笑,经过漫画的表现使得小品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为小品锦上添花。
第二,表现人物内心思想方面。相声小品中,向观众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是不易的,漫画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超生游击队》中宋丹丹对不再过漂泊生活,回到村后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员要用表情、动作等多种舞台表现手法都不一定能展示,而动漫作者只用了一幅乡村田野农户和谐的画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如:真人版《昨天、今天、明天》中,表现崔永元听到宋丹丹、赵本山所饰演的大爷、大妈把“暗送秋波”解释为“偷偷的送秋天的菠菜”时的感觉,如果没有现场配乐的调节,观众很难察觉到崔永元的内心感受,这个“包袱”也不易抖开。而动漫版中,作者只需将漫画背景调暗,就立刻让观众体会到了崔永元的惊诧。
第三,解释方言俚语,便于理解节目内涵。在相声小品的表演过程中,尤其在中早期的相声中,经常会有一些方言俚语。这些俚语往往是节目的亮点,如果观众不理解这些词语,节目的精彩指数就会打折。如:马志明的相声《大保镖》中“念坎、炮闪”这两个词的意思为“拉屎”。如果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观众是无法理解老镖头让马志明展示一下功夫,而马志明白知是个花架子,于是找借口说要去“炮闪”,这段台词的意思。动漫作者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将“念坎、炮闪=拉屎”这几个字写在整幅画面的左上角,并与画面中央马志明准备溜到厕所的形态结合起来,让观众一目了然,立刻就明白了。
第四,不拘一格,添加音乐,大胆更改背景形式。在动漫版马季相声《金刚腿》中,作者多加入了一个小书生,并套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四大才子在桥上以模特步亮相这个经典场面做背景,再配上电影中特有的原声音乐,为相声增添了笑料。马季的另一个相声《劳动号子》则采纳了《超级变变变》的形式,使原作中不为年轻人熟悉的劳动号子,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第五,画面色彩鲜艳,吸引眼球,在保留发扬老相声方面作用巨大。特别是一些传统相声段子,影像资料遗失殆尽,很多老艺术家都没留下形象,有的只有声音,有的甚至连声音都没有。如马三立、林宝瑞、郭启儒的一些经典相声。《快乐驿站》对这些经典相声、小品作品的重新演绎,具有抢救发掘意义。还有,在改造七、八十年代老相声的方面,《快乐驿站》电有一定的贡献。如姜昆、唐杰忠的相声《虎口遐想》录制于八十年代,背景为春节晚会,受当时拍摄技术所限,现在重新播放时,总感觉片子色彩昏暗。动漫版的《虎口遐想》把虚化的背景具象化,设置成动物园,使得观众感受真切,鲜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增添了新意,吸引观众在早已熟悉内容的情况下还愿意继续观看,使老的相声得到新生。
当然《快乐驿站》的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有一些相声没有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不适宜改编为漫画。如,康松广的相声《颠三倒四》。这个相声本身就让人觉得理不出头绪,听不太懂,再加上动漫采用游戏机“闯关”的程序来表现,二者合一,就更是乱上添乱。应该选取有明确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叙述线条单一的作品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其次,声画对不上号,小品相声的原声。与漫画脱节,两张皮。有些东西做得过于复杂了,一些陪衬的东西能不要的就可以不要。这些东西不仅没有增添笑料,反而削弱了相声小品原本的表现力。
[关键词]相声 小品 动漫
听相声、看小品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一些经典的小品相声,大家更是早已熟知。有时,电视中,小品相声演员的声音一出。只要说上几句,观众就马上能够“对号入座”说出这些相声小品的名字,并反映出它们的主要内容。一些经典老相声,从演员的衣着打扮,就能猜出是七、八十年代甚至年代更长远的老相声,对于现在求新求变的观众没等相声演员把“包袱”抖开就会换台。久而久之,如果我们的电视节目总是重复播放名为“精品相声小品赏析”的这类节目,观众会产生疲劳感,不愿再看。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相声小品久看不厌呢?CCTV3的《快乐驿站》为我们找到了一种答案一一用动漫来演绎相声小品。
《快乐驿站》是CCTV3在2004年10月推出的一档娱乐节目。该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漫与传统曲艺相结合,用动漫演绎经典小品、相声。这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把相声、小品中的背景具象化。并在借鉴版画、水墨、皮影、年画、泥塑等美术形式的基础上,将时尚元素融汇其中,老少皆宜。笔者认为,《快乐驿站》的这些动漫相声小品,在策划和制作方面有以下几点新意:
第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动漫本身对人物外貌特点准确的刻画和夸张,为相声小品增添了喜剧效果。它不仅拓展了观众想象空间,还增加了作品幽默的表现力。如赵本山的“猪腰脸”,巩汉林的小眯眼、干瘦,就单独拿出这些人物漫画都会让人忍不住一笑,经过漫画的表现使得小品人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为小品锦上添花。
第二,表现人物内心思想方面。相声小品中,向观众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是不易的,漫画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如《超生游击队》中宋丹丹对不再过漂泊生活,回到村后美好生活的向往,演员要用表情、动作等多种舞台表现手法都不一定能展示,而动漫作者只用了一幅乡村田野农户和谐的画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再如:真人版《昨天、今天、明天》中,表现崔永元听到宋丹丹、赵本山所饰演的大爷、大妈把“暗送秋波”解释为“偷偷的送秋天的菠菜”时的感觉,如果没有现场配乐的调节,观众很难察觉到崔永元的内心感受,这个“包袱”也不易抖开。而动漫版中,作者只需将漫画背景调暗,就立刻让观众体会到了崔永元的惊诧。
第三,解释方言俚语,便于理解节目内涵。在相声小品的表演过程中,尤其在中早期的相声中,经常会有一些方言俚语。这些俚语往往是节目的亮点,如果观众不理解这些词语,节目的精彩指数就会打折。如:马志明的相声《大保镖》中“念坎、炮闪”这两个词的意思为“拉屎”。如果不知道这两个词的意思,观众是无法理解老镖头让马志明展示一下功夫,而马志明白知是个花架子,于是找借口说要去“炮闪”,这段台词的意思。动漫作者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将“念坎、炮闪=拉屎”这几个字写在整幅画面的左上角,并与画面中央马志明准备溜到厕所的形态结合起来,让观众一目了然,立刻就明白了。
第四,不拘一格,添加音乐,大胆更改背景形式。在动漫版马季相声《金刚腿》中,作者多加入了一个小书生,并套用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四大才子在桥上以模特步亮相这个经典场面做背景,再配上电影中特有的原声音乐,为相声增添了笑料。马季的另一个相声《劳动号子》则采纳了《超级变变变》的形式,使原作中不为年轻人熟悉的劳动号子,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第五,画面色彩鲜艳,吸引眼球,在保留发扬老相声方面作用巨大。特别是一些传统相声段子,影像资料遗失殆尽,很多老艺术家都没留下形象,有的只有声音,有的甚至连声音都没有。如马三立、林宝瑞、郭启儒的一些经典相声。《快乐驿站》对这些经典相声、小品作品的重新演绎,具有抢救发掘意义。还有,在改造七、八十年代老相声的方面,《快乐驿站》电有一定的贡献。如姜昆、唐杰忠的相声《虎口遐想》录制于八十年代,背景为春节晚会,受当时拍摄技术所限,现在重新播放时,总感觉片子色彩昏暗。动漫版的《虎口遐想》把虚化的背景具象化,设置成动物园,使得观众感受真切,鲜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增添了新意,吸引观众在早已熟悉内容的情况下还愿意继续观看,使老的相声得到新生。
当然《快乐驿站》的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有一些相声没有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不适宜改编为漫画。如,康松广的相声《颠三倒四》。这个相声本身就让人觉得理不出头绪,听不太懂,再加上动漫采用游戏机“闯关”的程序来表现,二者合一,就更是乱上添乱。应该选取有明确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叙述线条单一的作品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其次,声画对不上号,小品相声的原声。与漫画脱节,两张皮。有些东西做得过于复杂了,一些陪衬的东西能不要的就可以不要。这些东西不仅没有增添笑料,反而削弱了相声小品原本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