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
摘 要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师生主体性偏差以及对教学改革核心价值把握不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现代体育教育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和拓宽体育体系和内容,提出了推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内容等观点。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一、前言
体育教学的改革涉及到体育教学、体育运动训练及相关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传授、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而有效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使学生正确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运用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育教育的效果。因此,通过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实践过程中,深层次地研究体育教学组织方法、教育手段,对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大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学的概述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因素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老师、学生、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已进入逐步完善阶段。而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对本地区或学校现状去进行的,没有针对我国高校目前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深层次、切合实际、适应发展的研究。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改革的目的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去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倒退、走极端;对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是要紧扣当前体育课程的改革去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要结合、领会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去深入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与管理,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改革的建议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并不一样,主要发展过程为:军国民体育教学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教学思想、运动技术体育教学思想、增强体质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教学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及其改革的基本目标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一)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接受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制,增进健康,而不是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的格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树立相对适应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特别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体育训练,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以“健康第一”为口号的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正面临着由“体育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变,要顺利地、尽快地完成这个转变,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将科研成果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等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为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学生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应围绕着健康这个核心目标,从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来评学生。应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体系,考试内容应加大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重视身体素质达标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评,加强体育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研究,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注重教材体系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程的安排上建立以健身内容为主的新体系,使学生体重要的是要掌握健身运动的科学方法;增设学生喜爱的体育休闲项目,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锻炼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完成从“学会“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继续提高。增设选修课;学校体育部提供各种可能的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基础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增加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增加保健学、心理健康学等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等。
参考文献:
[1] 李晓芳.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J].
[2] 刘正平.浅论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2.02.
摘 要 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师生主体性偏差以及对教学改革核心价值把握不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现代体育教育从健康教育的角度,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走向提出了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改革和拓宽体育体系和内容,提出了推进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内容等观点。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健康第一
一、前言
体育教学的改革涉及到体育教学、体育运动训练及相关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学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传授、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而有效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使学生正确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运用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及体育教育的效果。因此,通过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实践过程中,深层次地研究体育教学组织方法、教育手段,对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对大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体育教学的概述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因素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老师、学生、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新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其道德、意志、品质等。它是学校体育实现的基本形式,是体育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
三、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已进入逐步完善阶段。而目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多数研究仅停留在对本地区或学校现状去进行的,没有针对我国高校目前体育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现状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深层次、切合实际、适应发展的研究。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要结合我国的国情,改革的目的应在现有的基础上去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倒退、走极端;对当前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是要紧扣当前体育课程的改革去进行全方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要结合、领会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去深入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与管理,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改革的建议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并不一样,主要发展过程为:军国民体育教学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教学思想、运动技术体育教学思想、增强体质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教学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思想。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及其改革的基本目标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指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一)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接受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制,增进健康,而不是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必然会带来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的格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树立相对适应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要特别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体育训练,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师资是保证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在以“健康第一”为口号的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正面临着由“体育教育”向“健康教育”的转变,要顺利地、尽快地完成这个转变,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将科研成果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管理等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为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学生体育课的评价体系
评价标准应围绕着健康这个核心目标,从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来评学生。应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体系,考试内容应加大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重视身体素质达标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考评,加强体育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方法的研究,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注重教材体系改革和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程的安排上建立以健身内容为主的新体系,使学生体重要的是要掌握健身运动的科学方法;增设学生喜爱的体育休闲项目,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激发锻炼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完成从“学会“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元化,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继续提高。增设选修课;学校体育部提供各种可能的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和基础选取不同的组合以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增加身体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增加保健学、心理健康学等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等。
参考文献:
[1] 李晓芳.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我国高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J].
[2] 刘正平.浅论体育教学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