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初中开始逆袭的?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dire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初中阶段的努力,最开始完全只是因为小家子气,说得好听一点是为了争一口气。因为那个时候,在我爷爷的带领下,我们家里先后建了两个鞭炮场,而我爸爸,有七个兄弟姐妹,因此围绕财产分配、管理职位方面的问题,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而我又是整个家族里第一个进城上初中的孩子,所以多多少少有些风凉话传到我耳朵里。
  我就是因为听不惯这些风言风语,才开始发奋学习,完全是一种赌气的行为,并不是说知识给我带来了多大的快乐,或者我从小就有多么宏伟的目标。反正我就是傻乎乎地坐在那里死记硬背,课本翻了一遍又一遍,习题做了一次又一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样一股一坐到底的“坐禅功”,我的成绩从入学时的垫底,一下子跃升到年级第三,再到后来的年级第一。从此之后,我印象中好像成绩没有出过前三。
  如果你问我那个时候快乐吗?我当然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并不是来自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而是因为我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让我感觉很出气、很过瘾。
  然而有意思的是,学习本身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我最开始只是为了给我爸妈出口气而努力学习,但慢慢地发现学习还有很多趣味性。
  例如,我有一次去找历史老师胡庆老师,跟他探讨为啥大陆目前不能成功收复台湾。胡老师根据他的经历旁征博引,结果不但没能回答我的台湾问题,还让我思考起了中日问题、中美问题。
  就这样,我从最开始的为我爸妈争气,变成了后来的为四中争气,甚至为这个民族、为这个国家争气。
  进入高中阶段后,雖然我成绩很好,但我仍然把自己归为“不那么聪明的”一类人,继续坚持“苦学苦练”的做法,名列前茅地撑过了高中三年,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为什么我要花这么长的篇幅给大家来讲这段初中和高中的经历呢?其实我是想说明三点内容:
  第一,一个人的命运在起步阶段,是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的。
  当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如果抓住了,可能就改变了你的一生;你若没抓住,那么抱歉,等下次吧,但问题是谁知道下次机会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所以,当在座的各位面临中高考这个机会的时候,请记得,千万要“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等你们再长大一些,真正货比三家之后,你会发现这绝对是你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两次机会。
  第二,在上大学以前,我的学习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招,那就是苦学苦练,但是这个笨方法确实让我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今天回过头来看,把视野放宽一点,你会发现初中高中所学的内容,95%以上是属于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是几千年下来,人类认识世界的经验积累,很多内容都是好几个世纪以前的。
  这些基础知识有一个共同点,它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记住它,不管是英语语法规则还是数学解题思路,更多的是考验你的记忆能力,而与你的智力水平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
  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告诉我们,哪怕你们没有高智商,只需要通过“死记硬背”就足以掌握70%左右的高中知识。
  同学们,70%意味着什么,高考750分,你可以拿525分左右。我想有了525的成绩,应该可以上二本以上的大学了吧?所以,拿到550分到600分之间的成绩并不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各位学弟学妹们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然后付出200%的努力,把那些课本知识分门别类地记清楚了,把那些基本题型给练熟练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
  第三,我在上大学前的整个心态乃至我的人生观是有失偏颇的。不是为了给这个人争气就是给那个人争气,心胸格局过于狭隘,戾气太重。
  以至于上大学以后,我花了很长时间去调整我的学习方法,去消磨我身上的戾气,去重新构建脑子里的价值观。可以说,上大学之前的我,过多地强调自强不息,以至于喜欢争强好胜的地步,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状态。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2018年9月15日凌晨,北京人艺第一代艺术前辈、表演艺术家朱旭安详离世,享年88岁。从22岁进入北京人艺成为一名演员,朱旭在舞台上塑造了无数的角色,为北京人艺这个剧院奉献了一生,北京人艺演员,也成为他一生最珍视和爱恋的身份。  在北京人艺,刚进院不能立马就演主角,最开始都是跑龙套,朱旭也是这么过来的。他曾在话剧《茶馆》里一场跑了6个龙套!但小龙套也好,大角色也罢,朱旭兢兢业业投入每一个角色的创作
老上海有个逸闻:一富户举办盛宴,席间,少公子抓起筷子,筷子上下错落,他将尾端在胸口顶齐。同座一人洞悉:此子非家养,原当为乞儿。不顶桌而赖胸膛,是乞丐吃饭常年无桌养成的习惯。果然,是為自幼失散之子。古人认为,“姿仪清雅”靠代代沉淀,从人的微处可以看出门第教养之风。要紧的是“贵格”,撑起格调的是那颗崇善向美之心。“贵格”就是人要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该怎么做才最妥帖。清姿贵格,并没有多高端,也非纯
吕凤宵,一个风一样的80后,用了两年的时间,走遍了中国34个省。沙漠深处、翡翠湖边、塞北雪原、边陲重地,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一架无人機,两部单反,吕凤宵带回了四十万张照片。这里有江西赣州的浮桥,有四川的瓦切塔林,有西藏的无名河,还有辽宁的红海滩……总有一些风景是我们的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看了这些美照,才知道江山如画的意思。
曾几何时,我们细腻如雪般的灵魂,变得如旧钢板般沉沉然了呢?曾几何时,我们能洞悉一切微小美好的明眸,变得如死水般浑沌无光了呢?正如诗人北岛痛心于这个商业化娱乐化的时代,已全然变成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娱乐和商业的喧嚣,带来了人类机器般的异化和对美的感知的钝化。在这灵魂的细节洪流般消逝的时空线上,我想说,抓住点滴,追求细节的美妙才是应有的姿态。  过分的商业和娱乐就像一杯毒酒,饮得越多,便越觉得自己原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  【写作指导】  这则名言有两句话,分别提及“向前看”与“向后看”,又都关涉“生活”。结合这两句话不难理解,这里的“向前看”与“向后看”分别指的是“看过去”与“看未
波尔图,某个不知名的小广场上,一个流浪汉靠在墙边,没有什么行李,衣衫襤褛。  路人走过,给他放下了一块面包,他坐直身体,眼睛亮起来。然而迟疑了一会儿,他只是掰了一半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把另一半则用手心细细地研碎,然后用力一撒——广场四周的鸽子都“扑啦啦”地飞过来。  他继续揉搓那半块面包,继续撒。鸽子越聚越多,在他的头顶、脚边、身畔甚至他的肩头纷纷落下,洁白的羽毛扫过他的脸颊,他不躲避,伸出手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经典,是人生的瑰宝、时代的精华,是情感的凝聚、想象的放飞,更是它赖以诞生和流传的文化传统所绽放的璀璨花朵。以下所列的篇章,都是中国古代诗文中的杰出经典: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列御寇《伯牙善鼓琴》、陶潜《桃花源记》、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杜甫《登高》、李商隐《锦瑟》、苏轼《赤壁赋》、辛弃疾《永遇乐》。  试以其中两至三篇为例,向初中
“推断题”,属于语言表达应用中的创新考题,该题型首次现身是在2017年高考新课标三套试卷中。题目提供一个百余字的文段,文段中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命题者指出了其中的第一处问题,要求考生参照命题人指出问题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该题型综合考查了两种能力。其一是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目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要求考生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原文呈现】  绿水青山图  北京一考生  “满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四朋的318国道边,有热烈的格桑花,有艳俏的美人蕉,点缀在银杏和桂树之间,一辆又一辆汽车呼啸而过,
命题角度大盘点之:聆听十九大(1)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报告热概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