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总复习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pfl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总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而是对学生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地整理,从而建构学生自己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努力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关键词】科学归类 ;系统复习;强化训练;提高能力;模拟;适应
  复习的原意是指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之巩固。而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一方面由于初中数学知识量大面广,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三年的知识进行重复学习。另一方面,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是熟练基础知识,提高运用能力,简单的重复学习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和提高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参加中考前最后冲刺的阶段。这段时间里师生均感知识杂、任务重、压力大,难以人手。要想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目的,数学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充分准备,认真探讨复习方法、合理安排步骤。
  1.科学归类,系统复习
  中考要求学生应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数学能力,因而复习教学必须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站在纵观全局的高度,对学生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地整理,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数学中考是对学生初中数学知识的整体测试,而现行初中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按不同领域知识交汇编排,这种编排体系有利于新知识教学,但不利于复习教学,不利于形成学生科学的、系统的、富有逻辑顺序的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参加中考,因此,教师应从形成学生科学知识结构的角度按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利用5至6周的时间进行首轮复习。
  1.1梳理知识,确定要点。教师首先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及其《贵港市中考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系统梳理知识点及考点,确定复习要点。《标准》在总复习阶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标准》对教材的内容作了四个层次的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这是确定复习要点的根据和标准,把握它就能准确地分清主次、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是总复习的主体活动者,一个班的学生,各自掌握的知识程度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标准》和《说明》的要求。确定出复习内容的深浅、详略、重点、难点及进度的快慢。分清每个知识点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审时度势,周密策划。
  在强化基本概念的认识理解的同时,要注重初中数学相关联概念间的关系梳理和网络建构,沟通相邻概念间的联系,实现学生初中数学基本概念的系统化、逻辑化和科学化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把概念系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系统,并具有一定宽度的知识结构。并针对教材知识条理性的不足,复习教学时要从初中数学知识中的“纵向”联系深化对条块知识结构的认识和沟通,促进学生形成对条块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关联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水平。
  1.2举一反三,增强灵活性。复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而是要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建立概念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完整化,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例子,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适当的归类串联,举一反三。例如:在讲字母的取值范围时就应联系讨论分式、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同时联系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从而使学生认真透彻地理解定义、定理,激发学生对总复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通过结论发散,条件变化进行变式训练,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3系统归类,综合掌握。只有做到系统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才能达到巩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按知识体系的解题特征多方位,多层次地加以交叉归类。例如: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平方根、立方根……这些概念知识在实数域这个范畴内是彼此相关联的,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它们却是离散的。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应按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实数系,并采取有效的结构图方法和关联形式形成学生对实数系的科学认识。这样的归类既增添了讲解的针对性,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1.4注重数形结合,提高数学能力。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复习中加强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进一步培养,能有效的帮助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复习,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作出明确的几何解释,如此它们的内在联系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重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很多学生知识掌握较死,对于定义、定理在每部分知识的学习后相应的配套题都能顺利完成,而换一个环境或是在一些综合题型中加以运用就一片空白无从下手。因此,在完成第一阶段的系统复习之后中,教师要用2至3周的时间。根据学生系统复习的情况精心设计和选择一些典型的综合题型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使总复习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1知识综合运用强化训练,提高综合解题能力。通过综合题的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题,提高解题能力,综合题既要有一定的概括性和灵活性,又要有可行性,同时要注意整体知识的覆盖面并兼顾每道题的知识覆盖面。各种类型的习题要尽可能都让学生见识,通过强化训练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2专题训练,具有针对性。数学中考中的重点题型是体现中考命题立意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中考总复习教学中,要在基础知识复习后专门安排针对这些重点题型的专题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适应中考的需要。如:阅读理解型问题研究;方案设计型问题研究;开放探究型问题研究;分类讨论型问题研究;动态几何型问题研究;以函数为基架的综合型问题研究;以方程为基架的综合型问题研究;以圆为基架的综合型问题研究。   2.3题型训练,注重选择题和填空题。由于选择题和填空题在操作上是填出最后的结果,乱猜乱填也能“完成”,学生会错误地认为一道小题仅是3分左右,比不上证明重要(一道小题往往就是10分左右)。因而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它的重要性,而把重点放在证明题上,导致在证明题上用过多的时间,而在考试中多数同学又很难得分,在容易得分的选择题和空题上又过多失去分。实际上选择题和填空题却是知识面覆盖最大,占分比例最大(选择题占30%左右,填空题占15%左右),重点考基础,用时不多,容易得分的题型。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必须注重选择题解题方法研究和填空题解题方法研究及其训练,充分引起学生的重视。在中考中尽量先将该得的分拿到手,才是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
  2.4因地制宜,适当补充。现行国家统编的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是全国初中学生的最基本要求编写的,它是一个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底线,仅按这个基本知识底线是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应按各地关于现行实验教材的《教材补充意见》、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当地的热点进行适当的知识引伸和方法拓展,从而适应中考要求。
  3.模拟训练,适应中考
  中考将是初中学生经历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学生经历的不仅是知识的考试,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考试。因此必须通过模拟考试,热身训练来检查知识的掌握状况和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因此,综合训练完成后,一定要安排1至2周的时间进行模拟考试,一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主要是调节学生迎考的心理状态,提高中考的信心和斗志。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迎考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身体状况都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3.1通过模拟考试提高学生中考的适应性。模拟考试是中考前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尽早熟悉中考题,纠正答题中的不良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答题技巧。模拟考试中要避免单纯做题、题海战术的方式。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三年的学习,加上前面的系统复习、强化训练,掌握知识的情况已基本定型,不可能在考前短短的时间内还能有多大地提高,而此时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和适应能力的增强。教师要依据《标准》,结合历年中考与同年级数学教师在一起经过反复磋商后而选择和编制。根据学生情况,控制好试题难易程度,注重树立学生信心。
  3.2讲练结合,查缺补漏。考试后要认真讲评和总结,既总结知识的掌握情况,又总结学生心理素质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加以纠正。可通过学生互评,教师重点讲评,典戮问题加以拓展。这样通过做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熟练知识的运用。同时有效的评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综合运用能力。使每个学生在模拟考试中有一定的收获,让他们以饱满昂扬的斗志迎接中考。
  总之,初中数学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受到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教师作为这次考试中学生总复习迎考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教师只有把握好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2]《贵港市中考说明》
  [3]刘金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
  [4]陈明华.《中考有效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
期刊
【摘要】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不同于文化课,应严格遵循素描教学法度,循序渐进,把握学科特征因材施教,深入研究造型规律和结构特点,运用多种学习手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认知力、观察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  【关键词】造型;结构;个性;创新;因材施教  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高考美术专业中最根本的科目。其要解决的基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在过去的汉语教学中,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多是按照母语教学的路子设计、安排的,没有体现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特点。母语教学中有很多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如强调语文综合素质、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强调个性的发展和完善等,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吸收;但是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如功能、结构、文化的三位一体,内容、字词、语法的互相协调、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学到数学,摸到數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把数学联系生活实际,回归生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兴趣;情境;联系生活;游戏竞赛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  简约
期刊
【摘要】本校处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西部的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数量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必然成为艰巨的任务。笔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研究,有些许的心得,现抛砖引玉,以期同仁不吝赐教。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语文课程理念:“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即在教学中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品格形成,情感态度。多年的
期刊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期刊
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传统的评改方法,教师疲于奔民而学生无所事事,是作文评改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他又说:“改与写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
期刊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  1.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
期刊
【摘要】情感,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心知你心,“稚化”自己,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探究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真诚;尊重;赞赏;激励;创造;和谐  情感,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道理就是如此。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
期刊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我在教学中,将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所获得的一些新的数学思想、数学理念带进了课堂,在实践中探索、研究。在摸索中我感到要让一年级的儿童喜欢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