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上,把体育强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在体育强国背景下,以民生思想为基础,阐释民生体育概念、内涵以及加强民生体育建设的现代意义。基于新时代下体育领域内凸显的民生问题。探讨体育强国目标下民生体育建设的路径选择。分析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发展民生体育的指导思想,转变政府职能是民生体育建设的前提,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是民生体育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体育强国 民生体育 五大发展理念 公共体育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中国的高度上,为新时代的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路径。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面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1]。”在建设体育强国目标下,民生体育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建设民生体育、发展民生体育关系到中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体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体育强国的内涵演进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高度,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体育强国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2]。”体育强国的主要内涵:一方面,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发挥体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服务。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推动全民健身,打造健康中国,最终建成体育强国。
2 民生体育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2.1 民生体育的提出
民生与体育的结合一直贯穿于新中国体育事业建设中,而“民生体育观”是近几年我国体育界人士提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注重解决各类民生问题。[3]目前,关于“民生体育”的概念陈述出现不同见解,有的学者提出的“民生体育”指的是政府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公民身心健康为宗旨,以惠及社会每个公民的健康权和幸福感为任务所提供的在社会上举行的一系列体育活动[4]。还有的学者提出民生体育是政府以民生思想为出发点,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公民最迫切的体育需求为己任,以公民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發展为宗旨,不断地解决体育领域内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活动[5]。
2.2 民生体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2.2.1 民生体育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就是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民生体育是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体育强国关键的一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2.2.2 民生体育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国是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竞技体育实力不断提高,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胡锦涛发表讲话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体育强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2014年,习近平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6] 当今,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限制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体育是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首要解决的任务。因此,加强民生体育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扭转群众体育薄弱落后面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奠定良好基础。
2.2.3 民生体育建设是党和政府获得民众支持的有效途径
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问题,也是政治层面上的问题。民生问题是党执政能力和政府服务水平的考验,是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民生体育问题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彰显了民生体育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切实解决民生体育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地提高,才能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和支持政府的工作。
2.2.4 民生体育建设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活和素质各个方面的不断地提高和改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顾拜旦也认为,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可以使人和谐、完美和发展,体育是一门造就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问。加强民生建设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3.当代中国体育领域内凸显的民生问题
3.1公共体育资源供需矛盾
公共体育资源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有体育文化、增强体质健康等重要基础与条件,是实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体育的需求日渐增长,造成我国公共体育资源的供给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人们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体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体育资源供给模式中,政府占用绝大多数体育资源,缺乏政府以外的供给主体,由于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不得不依靠国家力量深入到体育的方方面面。
3.2 全民健康的问题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健康生活、健康发展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成为民生的重要方面。根据最新的调查发现,我国城镇成年人中有80%以上的人从事静坐伏案或静坐为主的工作方式;城乡居民采用不行作为交通方式的人口比例不足50%。身体活动减少已导致城乡居民体质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从1985-2010年青少年耐力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成年人、老年人肌肉力量明显下降;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体质综合指数较2005年下降。这些直接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国民体质与健康、劳动生产力和国防战斗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3.3 体育公共服务城乡差异显著
体育公共服务是指为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体育需求而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基本公共服务。[7]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和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我國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在群众体育发展过程面临着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不同地区间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失衡比较严重,东部、中部、西部的体育公共服务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发展地位、体育观念、体育组织、体育场地、指导力量、参与比例等方面的差距;长期以来,在我国受到“举国体制”的影响,政府往往把体育资源投放到竞技体育上,在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导致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
4 体育强国目标下民生体育建设的路径选择
4.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动民生体育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推进经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民生体育建设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让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生体育建设的根本理念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理念,是着力破解发展难、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是解决民生体育日益凸显问题的主要方法。民生体育建设必须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要统筹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发展,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统筹兼顾区域体育发展,协调好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是民生建设的前提
政府在民生体育建设过程中要明确责任意识。政府是民生体育建设中公共体育服务与产品的管理者和提供者。首先,政府要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市场本位的原则指导下民生体育建设,就是在公共体育管理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明确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意识,防止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出现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其次,民生体育建设中的政府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政府在民生体育建设中的服务主要是:科学制定体育公共标准,实现人人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市场、体育资源、体育秩序、体育法律和法规和体育信息等。
4.3 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是民生体育建设的关键
“公平与效率”是体育公共资源配置理念的价值基础和起点,是衡量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十七大报告强调“初次分配更加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只有牢固树立“公平与效率”的理念,才能致力于更合理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结
建设体育强国是当前及今后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当前民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成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之路的障碍。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扭转民生体育薄弱落后面貌,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亲切看望索契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N].人民日报,2014-02-08(01).
【3】孙志鹏.我国民生体育发展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7-29.
【4】陈小林,王正伦,周瑜.民生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5-8.
【5】李荷皎,周学荣,沈克印.新中国民生体育发展论析[J].天津体育学报,2010,4.
【6】于军,程卫波.回归生活:残疾人体育价值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7】葛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困境与实现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8):8-13.
【关键词】:体育强国 民生体育 五大发展理念 公共体育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建设体育强国的步伐明显加快。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健康中国的高度上,为新时代的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路径。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全面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1]。”在建设体育强国目标下,民生体育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建设民生体育、发展民生体育关系到中国体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建设体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体育强国的内涵演进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高度,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体育强国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7年8月27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强调:“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定位,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更新体育理念,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2]。”体育强国的主要内涵:一方面,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发挥体育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服务。另一方面,以人为本,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推动全民健身,打造健康中国,最终建成体育强国。
2 民生体育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2.1 民生体育的提出
民生与体育的结合一直贯穿于新中国体育事业建设中,而“民生体育观”是近几年我国体育界人士提出来的,这一观点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注重解决各类民生问题。[3]目前,关于“民生体育”的概念陈述出现不同见解,有的学者提出的“民生体育”指的是政府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公民身心健康为宗旨,以惠及社会每个公民的健康权和幸福感为任务所提供的在社会上举行的一系列体育活动[4]。还有的学者提出民生体育是政府以民生思想为出发点,发挥主导作用,以满足公民最迫切的体育需求为己任,以公民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發展为宗旨,不断地解决体育领域内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活动[5]。
2.2 民生体育建设的现实意义
2.2.1 民生体育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就是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民生体育是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体育强国关键的一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2.2.2 民生体育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国是体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竞技体育实力不断提高,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体育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胡锦涛发表讲话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体育强国建设成为国家战略。2014年,习近平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百年奥运梦。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 [6] 当今,体育领域内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限制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体育是迈向体育强国进程中首要解决的任务。因此,加强民生体育的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扭转群众体育薄弱落后面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奠定良好基础。
2.2.3 民生体育建设是党和政府获得民众支持的有效途径
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问题,也是政治层面上的问题。民生问题是党执政能力和政府服务水平的考验,是取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支持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民生体育问题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彰显了民生体育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只有切实解决民生体育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地提高,才能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和支持政府的工作。
2.2.4 民生体育建设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曾说过:“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活和素质各个方面的不断地提高和改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顾拜旦也认为,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可以使人和谐、完美和发展,体育是一门造就身心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问。加强民生建设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3.当代中国体育领域内凸显的民生问题
3.1公共体育资源供需矛盾
公共体育资源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享有体育文化、增强体质健康等重要基础与条件,是实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体育的需求日渐增长,造成我国公共体育资源的供给短缺的问题。一方面,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推进,人们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体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体育资源供给模式中,政府占用绝大多数体育资源,缺乏政府以外的供给主体,由于供给主体单一,政府不得不依靠国家力量深入到体育的方方面面。
3.2 全民健康的问题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健康生活、健康发展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成为民生的重要方面。根据最新的调查发现,我国城镇成年人中有80%以上的人从事静坐伏案或静坐为主的工作方式;城乡居民采用不行作为交通方式的人口比例不足50%。身体活动减少已导致城乡居民体质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从1985-2010年青少年耐力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成年人、老年人肌肉力量明显下降;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体质综合指数较2005年下降。这些直接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国民体质与健康、劳动生产力和国防战斗力,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3.3 体育公共服务城乡差异显著
体育公共服务是指为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体育需求而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基本公共服务。[7]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和体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是我國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在群众体育发展过程面临着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不同地区间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失衡比较严重,东部、中部、西部的体育公共服务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发展地位、体育观念、体育组织、体育场地、指导力量、参与比例等方面的差距;长期以来,在我国受到“举国体制”的影响,政府往往把体育资源投放到竞技体育上,在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导致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
4 体育强国目标下民生体育建设的路径选择
4.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动民生体育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化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推进经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民生体育建设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让体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生体育建设的根本理念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新发展理念,是着力破解发展难、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是解决民生体育日益凸显问题的主要方法。民生体育建设必须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要统筹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发展,统筹城乡体育发展,统筹兼顾区域体育发展,协调好政府、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转变政府服务职能是民生建设的前提
政府在民生体育建设过程中要明确责任意识。政府是民生体育建设中公共体育服务与产品的管理者和提供者。首先,政府要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和市场本位的原则指导下民生体育建设,就是在公共体育管理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时,明确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责任意识,防止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出现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其次,民生体育建设中的政府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政府在民生体育建设中的服务主要是:科学制定体育公共标准,实现人人享有体育公共服务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体育市场、体育资源、体育秩序、体育法律和法规和体育信息等。
4.3 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是民生体育建设的关键
“公平与效率”是体育公共资源配置理念的价值基础和起点,是衡量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十七大报告强调“初次分配更加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只有牢固树立“公平与效率”的理念,才能致力于更合理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结
建设体育强国是当前及今后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当前民生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正成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之路的障碍。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实现扭转民生体育薄弱落后面貌,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育目标,并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亲切看望索契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N].人民日报,2014-02-08(01).
【3】孙志鹏.我国民生体育发展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7-29.
【4】陈小林,王正伦,周瑜.民生体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21(4):5-8.
【5】李荷皎,周学荣,沈克印.新中国民生体育发展论析[J].天津体育学报,2010,4.
【6】于军,程卫波.回归生活:残疾人体育价值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7】葛新.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困境与实现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