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煤炭资源是我国现阶段使用的的主要能源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煤矿资源的减少,很多小型煤矿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煤矿的采煤深度也在增加。因而强化现有的采煤技术,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对于煤矿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安全管理
煤矿采煤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在地下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患。目前我国的煤矿塌陷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深化现有的管理体系,完善现有的技术水平对于煤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管理对于保障煤矿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五点。
1.1对于安全管理投入的资金不足
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煤炭行业也逐渐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模式。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多有的煤矿都处于盈利状态的,很多小型煤矿还处于亏损的情况。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煤矿对于安全管理中的投入仍然不够。主要原因就是矿主对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认识不足,使安全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安全措施没能真正的落实。
1.2安全生产纪律不严格
很多煤矿尤其是小型煤矿的生产秩序并不正常,生产管理过程混乱,进而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则。比如,有的煤矿因为自身的生产情况的不稳定,所以没有明确规定员工具体的上班时间和上班轮休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于什么时候上班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也就不能保证员工可以遵守安全生产纪律。除此之外,没有完整的班组制度或者班组制度仅仅只是形式,不能实施都会造成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松弛和相关的监督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1.3有效的责任制度没有建立
大量的数据表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和企业成产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有关。虽然国家再三强调和严令禁止,但是很多煤矿主仍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在生产过程中不顾员工的生命安全,违规进行生产。煤矿主将精力主要放在了生产效益和利益的追求上,并没有按照规定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煤矿主对安全生产不重视,煤矿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煤矿的安全责任并不明确,煤矿的营救措施不完善等等,在这样无效的责任制度之下,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重大的。
1.4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整体素质不高
煤矿的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第一方面,煤矿的基层管理者大多数是从工人中提拔上来的,他们本身的技术够硬但是并没有做够的安全生产意识。他们进行安全管理时依靠的不是科学的管理方法而是工作经验,虽然工作经验很重要但仍然是不够的;第二方面,不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没有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第二的方针政策,没有落实生产管理中的各项规定,没有正确处理利益和安全质检的关系;第三方面,基层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相关安全规范方面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教育,这就错误的使员工把承担采矿危险当成是自己的责任。
1.5没能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虽然煤矿内组织内了安全教育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但是培训的结果并不理想。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单位内的安全教育体系并不完善,进行安全教育的工作紧紧停留在表面,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比如:煤矿对员工的教育没有整体的有计划的安排。培训时的培训力量也不够充足,煤矿对员工的教育不具有针对性,对职工的情况了解不够,因而取得的成果不理想。
2、加强煤矿采煤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的影响
煤矿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安全不仅仅和管理有关,也和技术有关。采煤对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通风还是掘进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采煤技术的完善也是对安全的保证。除此之外,事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在发生之前都会有征兆,只要在征兆发生时及时撤出,就不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而对这些征兆的识别也需要技术手段的辅助。比如,发生透水事件。透水事件发生有可能是在掘进过程中挖到了水层,但透水事故的发生是需要时间的,在透水之前,工作面可能出现滴水或者潮湿加剧等现象。在出现这种现状之后,如果根据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探查、检验,就可能能够发现水层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和关系,进而及时采取措施,使可能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加强煤矿的采煤技术和安全管理的策略
针对煤矿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和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的技术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使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完善。
3.1科学的对采煤方案进行设计
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对采煤的设备和开采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再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之后对设备和开采工艺等情况进行了解。在进行巷道设计时要力求简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节约资金。此外,在确定的安全预防措施时,要对比分析现有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从而使方案更加具体合理。
3.2对煤矿的事故隐患进行有效治理
煤矿开采和其他作业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煤矿的作业面在地下。在地下作业的过程中,水层、瓦斯泄漏、顶板受力不均等都是潜在的安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员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进行生产过程之前,就要排除生产过程中的隐患,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煤矿还要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完善监督检查措施。我国现阶段规定,领导先下井工人再下井,这就无形中给工人的安全增加了一重保障。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应该制定相应的临时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消除隐患。
3.3抓好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要点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三点:第一点,建立一通三防的管理制度,使责任明确分配到人,同时使各方工作达到协调,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第二点,注重对井下的通风技术的管理。做好通风工作,是对员工安全最基本的保证。因此,在开采时,要合理设置通风技术,对于不合格的技术及时改造,确保通风良好。除此之外,要做好通风设施的防尘工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三点,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就要加大对防风防尘等设施的投资情况,使这些设备可以安全可靠的投入使用,从而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结语
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但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严格按照现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使煤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进行生产。同时,煤矿主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通过意识的提到,较少事故发生的机率。
参考文献
[1]张俊涛.高瓦斯煤矿采掘工程中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30)11-12
[2]黄剑.关于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能源与节能,2013,10(10)12-13
[3]李恒.如何加強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20)43-44
[4]王治峰.矿井掘进深孔爆破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12(1)2-4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安全管理
煤矿采煤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在地下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患。目前我国的煤矿塌陷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管理,深化现有的管理体系,完善现有的技术水平对于煤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煤矿安全管理对于保障煤矿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五点。
1.1对于安全管理投入的资金不足
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煤炭行业也逐渐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模式。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并不是多有的煤矿都处于盈利状态的,很多小型煤矿还处于亏损的情况。不论是盈利还是亏损,煤矿对于安全管理中的投入仍然不够。主要原因就是矿主对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认识不足,使安全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安全措施没能真正的落实。
1.2安全生产纪律不严格
很多煤矿尤其是小型煤矿的生产秩序并不正常,生产管理过程混乱,进而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则。比如,有的煤矿因为自身的生产情况的不稳定,所以没有明确规定员工具体的上班时间和上班轮休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于什么时候上班本身就是不确定的,也就不能保证员工可以遵守安全生产纪律。除此之外,没有完整的班组制度或者班组制度仅仅只是形式,不能实施都会造成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松弛和相关的监督工作不能顺利展开。
1.3有效的责任制度没有建立
大量的数据表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和企业成产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有关。虽然国家再三强调和严令禁止,但是很多煤矿主仍然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在生产过程中不顾员工的生命安全,违规进行生产。煤矿主将精力主要放在了生产效益和利益的追求上,并没有按照规定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煤矿主对安全生产不重视,煤矿的安全措施不到位,煤矿的安全责任并不明确,煤矿的营救措施不完善等等,在这样无效的责任制度之下,一旦煤矿出现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重大的。
1.4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够,整体素质不高
煤矿的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第一方面,煤矿的基层管理者大多数是从工人中提拔上来的,他们本身的技术够硬但是并没有做够的安全生产意识。他们进行安全管理时依靠的不是科学的管理方法而是工作经验,虽然工作经验很重要但仍然是不够的;第二方面,不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没有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第二的方针政策,没有落实生产管理中的各项规定,没有正确处理利益和安全质检的关系;第三方面,基层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相关安全规范方面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教育,这就错误的使员工把承担采矿危险当成是自己的责任。
1.5没能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虽然煤矿内组织内了安全教育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但是培训的结果并不理想。培训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单位内的安全教育体系并不完善,进行安全教育的工作紧紧停留在表面,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比如:煤矿对员工的教育没有整体的有计划的安排。培训时的培训力量也不够充足,煤矿对员工的教育不具有针对性,对职工的情况了解不够,因而取得的成果不理想。
2、加强煤矿采煤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的影响
煤矿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是安全不仅仅和管理有关,也和技术有关。采煤对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通风还是掘进都有很严格的要求,因此加强对采煤技术的完善也是对安全的保证。除此之外,事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在发生之前都会有征兆,只要在征兆发生时及时撤出,就不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而对这些征兆的识别也需要技术手段的辅助。比如,发生透水事件。透水事件发生有可能是在掘进过程中挖到了水层,但透水事故的发生是需要时间的,在透水之前,工作面可能出现滴水或者潮湿加剧等现象。在出现这种现状之后,如果根据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探查、检验,就可能能够发现水层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和关系,进而及时采取措施,使可能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加强煤矿的采煤技术和安全管理的策略
针对煤矿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和煤矿在开采过程中的技术情况,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使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更完善。
3.1科学的对采煤方案进行设计
根据煤矿的具体情况,对采煤的设备和开采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再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勘察,之后对设备和开采工艺等情况进行了解。在进行巷道设计时要力求简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节约资金。此外,在确定的安全预防措施时,要对比分析现有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从而使方案更加具体合理。
3.2对煤矿的事故隐患进行有效治理
煤矿开采和其他作业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煤矿的作业面在地下。在地下作业的过程中,水层、瓦斯泄漏、顶板受力不均等都是潜在的安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员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在进行生产过程之前,就要排除生产过程中的隐患,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煤矿还要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完善监督检查措施。我国现阶段规定,领导先下井工人再下井,这就无形中给工人的安全增加了一重保障。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就应该制定相应的临时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消除隐患。
3.3抓好煤矿安全管理中的要点
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三点:第一点,建立一通三防的管理制度,使责任明确分配到人,同时使各方工作达到协调,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第二点,注重对井下的通风技术的管理。做好通风工作,是对员工安全最基本的保证。因此,在开采时,要合理设置通风技术,对于不合格的技术及时改造,确保通风良好。除此之外,要做好通风设施的防尘工作,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三点,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就要加大对防风防尘等设施的投资情况,使这些设备可以安全可靠的投入使用,从而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4、结语
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但又十分重要的工作。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严格按照现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从而使煤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之下进行生产。同时,煤矿主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通过意识的提到,较少事故发生的机率。
参考文献
[1]张俊涛.高瓦斯煤矿采掘工程中通风技术与安全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30)11-12
[2]黄剑.关于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能源与节能,2013,10(10)12-13
[3]李恒.如何加強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20)43-44
[4]王治峰.矿井掘进深孔爆破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