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火焰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f30311320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集体备课成为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集体备课 新课程改革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70-02
  肖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交换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由此及彼,如果将这句话用到集体备课上,它也能充分说明集体智慧的优越性。
  教学中的集体备课就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能够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析个性,找出共性,而后教师根据个性实施个性化教学、高效教学,其最突出的功能是能汇聚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方案,以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认为要完成集体备课的任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求真务实备教材
  每个老师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本就有所不同,再加上现在正处于新旧教材衔接阶段,教材资源也各具特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再加上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等因素,决定教学手段不可能统一化,只能尽力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
  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的特点、教材的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的时间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因此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写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制定好单元教学计划。同时,更要从微观着手,脚踏实地,力求实效。
  二、因人而异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就必须充分的“备学生”。每一个学生所用的教材是相同的,而学生却存在个体差异。例如:最近几年来,由于从六年级到七年级(升初中)实行全部招收,因此初中学生的智力、基础、心理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老师只有抓住学生这一主体,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正是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集体备课才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了解,指出不同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使其他老师也充分了解平时不容易发现的问题,针对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有的放矢备教学目标
  所谓目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而集体备课正好应运而生,它依据“全册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本章节)在全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从多方面设计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例如:对优秀学生,应该注重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后进生,则应加强对其基础能力的培养。
  四、精益求精备教法和学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是指教学时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引探教学法等。教无定法是指在实际教学时,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不同的学生,同样的教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相同,因为每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自的优点、缺陷和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不适用了。
  集体备课能将不同教师的教法进行糅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新教法。集体备课中,每个教师根据了解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寻找一种效率高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法。當然,一节课的内容用一种方法是不行的,应该以一法为主,兼用多法,灵活机动,妙用活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求同存异备个性
  教师不但要有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张扬个性。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总之,集体备课的优势远远超出我的肤浅认识。作为身处一线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应创造性地工作,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结合实际落实好课程改革,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而集体备课将成为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文化是熏陶学生综合素质最直接有效的因素。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提高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尽早与职业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把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明晰校企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进校园的理论及机制,促进校企发展,实现互利双赢,真正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 理论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大连商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经做成在大连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11个班级,400多名学生,校内实训室多达7个,也为大连70多家幼儿园培养输送一线教师,随着专业的影响力及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早期教育,为学生多元化就业及社会需求做好早期准备。随着我校的一条街建设的筹备,学校特将一个大约200多平方米的门头作为
期刊
【摘要】网络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网络教学的实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教育模式 教学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42-01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革,从而给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地位、教学方
期刊
本文在对软件实践类课程以往教学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以《AutoCAD》的教学为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软件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并对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加以阐述,通过两年的实践教学,使得大部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期刊
【摘要】教育人,不可能不运用两种武器,一种是表扬,一种是批评。多一次表扬倒还可以,但多一次批评则会相反。因此,批评的运用,须慎之又慎。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通常需要运用批评的武器,使其得到改正。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大声叱责,也不应挖苦讽刺,更不应拍桌打凳。  【关键词】批评 教育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02-01  苏霍
期刊
【摘要】 《谁又把锁按死了》这篇论文,是在见证课改,反思成长的活动中自己的一点体会,作为教师要不断强化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的观念。把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文中所讲是发生在自己平时工作中的真实事例,望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课程改革 宽容 尊重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最高阶段,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重要的阶段,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以高中教育改革中高中政治中的经济生活为例,它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自主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提高自己对国家经济宏观和微观的的认识,增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3-01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教学现代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它可以提高教学中知识传授与反馈的效率,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的视听材料,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整体优势,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
期刊
【摘要】探索具有鲜明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训教学模式是发展可持续性高职教育的必要途径。如何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学生座谈交流,邀请业内专家研讨等调研手段进行收集信息和探索研究。目的是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做细致的分析,探究出适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教学模式 三结合  【中图
期刊
【摘要】“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但是在目前国内的普遍教学模式中存在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对历史建筑不感兴趣、对这门课程的目的性感到盲目等问题现象。本文结合了英国教学模式的经验提出以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导向的“外国建筑史”教学模式,并对具体的教学方法做深入探讨,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刺激引导学生主动地“想”、自觉地“做”和内心上真正“重视”这门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