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包大师,安静揉面团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y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宝春17岁时,从老家台湾省屏东县龙泉村出发去台北当学徒。山路十八弯,母亲瘦小的身影一直站在原地,他不敢回头,害怕看见母亲会更加难过。
  
  7岁那年,嗜赌成性的父亲输掉了家里的十几亩地。五年后,父亲撒手西去,留给吴宝春母亲的,是破烂的茅屋和八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照顾孩子,母亲四处接零活。她白天采菠萝、砍甘蔗,每次都背着和自己身材不相称的大筐子走十几里路;晚上在酒店刷碗、端盘子。就算拼命挣钱,全家的晚饭还经常是烂菠萝。
  随后,一场台风将茅屋刮走。母亲四处借钱盖了一间水泥屋。纵然日子艰苦,母亲依然每天笑着出门,又笑着回家。这样的母亲,让吴宝春暗自许下承诺。
  在台北,吴宝春找到一家面包店当学徒。虽然老板供吃供住,但住的地方很差,6平方米的板房挤着四个人。学徒工每天夜里3点起床,晚上9点收工。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后,他开始削马铃薯、切葱、备料,但最吃力的是烤面包,那时的他还没有烤箱高,由于端不起来铁烤盘,经常烫伤手臂。晚上下班,其他人都出去玩,他却留下来,用师傅剩下的一小块面团,练习揉面团、搓面包。这样的时光,一过就是四年半。其他学徒都半途而废,只有吴宝春出了师,还当上了台中市三家大面包店的主厨。
  随着眼界的开阔,吴宝春觉得自己对面包的认识应该不止如此。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师傅陈抚光。陈抚光出身医生世家,吃遍世界美食。慕名品尝吴宝春的面包,他吃了一口就说:“呸!”看到了吴宝春揉面团的手法后,问他:“愿不愿跟我学?”吴宝春喜出望外。
  为了训练吴宝春的味觉,扩展他的见识,陈抚光带着他四处吃美食,听古典乐、爵士乐,品酒,学日语。吴宝春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么多食材可以放到面包里。他思维的栅栏被纷纷推倒。
  吴宝春的面包越做越出神入化,甚至震惊面包之乡法国。2010年,首届世界杯面包大师赛向他发出邀请。离比赛就剩一个半月,又出了新的比赛规则:要在八小时内做十一种面包,共两百五十一个。这么多面包一般要十二个小时才能做完。?
  当别的参赛者打着瞌睡,吴宝春在厨房练习,一直练到闭上眼也能做出来。练习时不能睡,不练时更不能睡,为了保护十年老面的活性,他把老面带到浴室,在浴缸里放满热水,营造蒸气室保温,连续几个晚上都每隔一小时爬起来倒热水。
  吴宝春在倒数三分钟时,完成了比赛,击败了七个国家的选手,拿下了世界杯面包大师赛冠军。夺冠后,吴宝春将自己的配方广而告之,希望美味可以天下共享。
  同年11月4日,他的面包店“吴宝春麦方”在高雄开市,创下了日销售20万新台币、年营利1亿新台币的业界传奇。
  一年后,吴宝春的母亲去世,吴宝春将对母亲的思念全部寄托在做面包上。以母亲名字命名做出了代表台湾母亲精神的“凤梨酥”,受母亲过年时做的桂圆糯米糕的启发,做出了酒酿桂圆面包……2011年,他用母亲的名字成立了基金会,帮助因家庭贫困而没能接受教育的孩子。
  在吴宝春的人生信条里,面包要做得好,做人要做得更好。他善于研究每位顾客心理。面包店每天都排着长龙,他搭棚为顾客遮阳挡雨,也方便路人歇息。此外,他做面包的原料多数是台湾农村产的农副产品,他希望协助农户建立产销网络,和他们结成异业联盟,让大家都专注于各自的手艺。
  时年49岁的吴宝春依然忠实而安静地跟面团在一起,坚持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他把自己做的面包推向了全世界,但内心依然是当年那个母亲送别的17岁少年——把幸福与梦想揉进面团,发酵出许多许多的幸福。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方向。非遗作为载道的文化,凝结于中华传统文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更是民族文明成果的汇聚。有很多非遗传承人,正走在传承技艺与文化的路上,为当下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扛起社会担当。徐州香包传承人井秋红,就是其中一位。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在2018年江苏省妇联“在你身边·妇联改革进行时”媒
期刊
她饱尝企业经营中的酸甜苦辣,也曾有过失败和挫折,但她从不认输,从未放弃努力。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收购木材的小贩,直至成为拥有千万身家的企业领导者,20多年来,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李集乡的蔡聪惠凭着一股干劲,在木材加工领域,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不甘平庸,走上创业路  28年前,蔡聪惠初中毕业后就跟着亲戚外出打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开木材加工厂的亲戚让她过去帮忙。由于经常跟车送货,蔡聪惠发现,板材厂
期刊
2017年,江西女孩王男栿凭借《海南之后》,入围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候选名单。?今年,她获邀成为奥斯卡纪录片单元评委。没上过高中的她,却拿下了三个硕士学位。她说,她的人生在替两个人活着,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费。  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有去处  王男栿出生在江西农村。12岁时,年仅34岁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这于王男栿来说,不仅仅失去了父亲,更失去了一位无话不谈的朋友。学校里,哪个男孩暗恋自己,自己
期刊
最佳的传承,是让它走入大众生活  “幸福老人”“里根总统”“红衣女孩”“长城”“桦林秋色”……在乱针绣博物馆里,孙燕云向来访者一一介绍乱针绣的百年历史,一幅幅绣品绽放着艺术光彩。    “博物馆是我办的,不收门票,有兴趣的可以随时来看。每年接待几万人。”孙燕云说。为了更好地传承乱针绣这门独特的艺术,2010年,孙燕云自筹资金创建了“常州乱针绣博物馆”。  乱针绣博物馆集收藏、研究、教学于一体。非遗
期刊
2012年,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张潇冉前往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纽约这座开放多元化的城市,时不时给她带来意外和惊喜,空暇时,她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偶然的一次机会,张潇冉进入了洛克菲勒家族的亚洲协会,在中美关系出品的英文网络杂志做关于中国的深度报道。她了解到,美国人对它的关注程度并不亚于当地新闻。她想,在华语世界,欧美问题应该也是关注焦点。于是,她发起成立了“中美对话”项目组,开展两地线下活
期刊
他与她,像飞鸟和海鱼  世间的相遇都是缘分,只是,有的成了风景,有的则在心里生根发芽。仅仅是眼角余光中的一瞥,蒋兆和的心已停止漂泊。  1939年寒冬的一天,蒋兆和受邀为京城名医、书法家萧龙友画肖像。落在纸上的第一笔是一点干墨,围着这点干墨,他又勾勒几笔,眼睛的轮廓便赫然显现。再抬眼时,突然感到身后有一道灼热的目光,下意识回头望过去,是一个漂亮女子。  她是萧龙友的女公子萧琼。听说蒋兆和来给父亲画
期刊
58岁的卡特琳?普兰拥有一张饱经风霜的面孔,做过码头工人、酒吧招待、农民、牧人、捕鱼人……她不断地在旅行中追求“受限的自由”,寻求自我和改变。她的书《在海的尽头遇见你》出版15个月后就登上法国各大畅销书榜,又横扫英美畅销书榜,摘下比埃尔?奥兰图书奖、约瑟夫?凯瑟尔文学奖、海人奖等殊荣,普兰也成了媒体眼中“康拉德和梅尔维尔海洋叙事的继承者”。痴恋自然,来到世界边境  普兰1960年生于法国上普罗旺斯
期刊
把家搬到挂满萤火虫的树下  水草是杭州人,有稳定的工作,衣食无忧,她唯一觉得遗憾的是三十多岁了,还没有男朋友。  水草坚持“宁缺毋滥”,终于等来了真命天子——晖哥,新加坡留学回来的海归,理工男。两人一见钟情,水草觉得晖哥靠谱,晖哥觉得水草独立。  水草35岁那年,嫁给了34岁的晖哥,很快两人有了儿子淡淡。  城市的生活浮躁拥挤,人们渴望找个怡然自乐的地方,放松心情。2014年,夫妻俩难得一起休假,
期刊
作为一个考上美国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拿着全额奖学金的学生,刘安婷曾手握九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26岁登上福布斯首次发布的亚洲“30位30岁以下领袖”榜单。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前途无量时,她放弃高薪工作回到中国台湾,开始做她心中更重要的事。  找个值得耕耘的地方,种下你的幸运  刘安婷出生于台中一个平凡家庭,父亲专门辅导中学辍学生复读,母亲是小学老师。读书时代的刘安婷学习努力,在台中女中的最后一
期刊
那天早上,陶野在卫生间洗澡,客户急需一份资料,他让我把资料用手机传过去。传完后,我随手看了一眼他的朋友圈,才发现他的朋友圈有那么多条仅自己可见的私密信息。    “一個月里,我动了七次拿被子捂死他的念头。虽然我知道我不会这么做,可是,我很清楚,早晚有一天,这个家里,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如果说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那么,我只能做和他格格不入的魔鬼了。”  “他又在哭,大半夜哭得我想离家出走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