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桥梁,探寻作者生命活力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的"生命化教学"理念引起了学界对课堂教学生命活力的探讨。目前对生命化教学中"生命要素"的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生命"和"教师生命",但在课堂教学中,还隐藏着"作者生命"这一生命要素。由于时空的隔阂,"作者生命"无法直观呈现,但文本作为作者生命的记忆和载体,则透射出作者的生命活力,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挖掘隐藏在文本背后的作者生命系统。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在不断地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语文人"。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从基础抓
李煜词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词作赏析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高中教材中都有李煜词的入选^[1]。王国维在评价李煜词时提到"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暂停了孩子们新学期的在校学习,可停不住孩子们学习的脚步。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既保护了孩子们的健康,又给了孩子们新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开启了在
苏雪林是皖籍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在新文学创作、批评与研究,古典文学研究等多个领域均有突出的成就。除此之外,以教师为终身志业的苏雪林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