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伤行为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研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自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095-02
前言
自我伤害行为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并排除社会接纳和医学认可的情况下,个体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但其行为不具致命性或致命性低的行为(Gratz,2001)。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青少年群体中,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自伤状况更为特殊。
本文着重调查了湖北省利川市建南中学的留守儿童,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矫正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态度,提高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从而减少其自伤行为,使其更加适应家庭学校的生活。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研究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自伤状况的影响。选择以建南中学211名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spss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挑选出自伤倾向严重的49名同学进行访谈。
问卷设计:本小组研究问卷主要包括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与态度、情绪问题、自伤以及其程度、与父母老师关系几个方面。
访谈设计:与同学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在面对压力与困难时的行为与态度、对自己的看法。
二、调查过程
本小组的调查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实际发放问卷211份,回收208份,回收率为98%;208份问卷中,198份有效问卷,10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9%。
三、调查结果
(一)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低下导致其自伤
1.社会问题解决态度不佳。问题回避现象严重是导致建南中学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态度不佳的重要原因。问题回避即为回避问题,是由于自我效能感较差等原因造成的不敢直面问题回避问题的一种处事态度。本小组从访谈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回避严重的原因主要由于家长、老师及留守儿童自身三方面。访谈中有70%的留守儿童不愿面对父母不在身边这一事实,但同时他们也接受并且习惯寄养生活,长时间的寄养生活使得多数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采取的是回避或者忍耐的态度,这种隐忍的性格使留守儿童选择了自伤来排遣情绪。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问题回避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建南中学是一所升学率较高的初中,在与学生进行访谈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学习压力大,但是无法排遣疏导。老师也表示由于没有专门的心理疏导老师,心理压力的长期搁置也使得留守儿童形成问题回避的态度,从而导致自伤。通过问卷与访谈也发现,有75%的留守儿童表示,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经常选择一个人闷在屋子里生气,而不愿意说出困难并解决困难,留守儿童自身的处事态度,也使得他们的问题回避现象严重。
2.社会问题解决技能欠缺。社会问题解决技能包括计划制定、人际沟通与支持寻求。以上三种技能青少年普遍欠缺,但在建南中学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严重。本小组问卷调查表明男生的计划制订强于女生,而人际沟通、支持寻求弱于女生。
计划制订即为制订计划的能力,是有计划性、有前瞻性的做事的技能。调查表明,男生与女生的计划制订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因为男生更倾向于使用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而女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更多地寻求社会支持,并倾向于使用情绪中心的应对方式(Ptacek,Smith,&Dodge,1994)。因此,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男性会从问题出发,制订详细的计划和策略以解决问题,而女性可能会陷入情绪的困扰之中,而忽略实际的问题。留守儿童的计划制订能力也不如普通青少年。主要原因包括:留守儿童的抚养者大多不是父母,所以面对的生活问题较多,对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有一种抵触情绪而非解决情绪;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一种被抛弃感,遇到问题时情感因素会使其不能冷静地分析问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落后,从小接受的计划制订训练较少。
人际沟通即为人际交往与人际理解,即包括自己与他人的沟通理解能力,也包括自己对自己的理解与沟通。人际沟通的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女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强于男生,初中低年级同学的人际沟通能力强于高年级同学。留守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主要是其与父母的沟通十分欠缺,即在离家多年的父母回家之后,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了异常的冷漠,甚至不愿与父母正常交流,此类现象在建南中学十分普遍,这种排斥抵触情绪来自于孩子的被抛弃感和常年以来的孤独感甚至是对父母的憎恨,这些感受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正常的人际沟通,不利于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
支持寻求,即为直接或者间接寻求别人支持来帮助自己完成某项任务从而减轻自身负担的能力。调查所得,男生支持寻求的能力明显低于女生,主要是由于社会角色对男生提出了必须要坚强、自立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内化,因此,男生在面对问题时更少向他人求助。留守儿童在支持寻求能力上比一般青少年要弱,首先,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更不愿意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其次,留守儿童的自强自立能力比普通青少年强,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的一般不会寻求他人帮助。最后,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当父母返乡之后留守儿童也不再愿意接受父母在各种问题上的帮助。
(二)解決建南民族中学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低下的有效办法
1.引导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向上的问题趋近态度。引导留守儿童的问题趋近态度,是促进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处事观,纠正其社会问题解决态度,减少其自伤行为的重要途径。以建南中学留守儿童为例,首先在外务工父母要从根本上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与沟通,不能给孩子造成父母抛弃了我的误读。其次,抚养者在给予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帮助的同时,也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引导留守儿童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承担,勇于解决困难而非逃避困难、用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减轻自己的负担。 2.教会留守儿童正确的社会问题解决技巧。培养留守儿童计划制订能力。首先要让留守儿童认识到无计划生活的害处,例如导致自己每个月生活费提前用完,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稳定等。其次要让老师对学生进行有关计划性的辅导与培养,例如可以做一些课堂活动、情景设置等增强留守儿童的计划制订能力。
培养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人际沟通,需要在外打工的父母多多付出,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也需要经常给留守儿童一些人际沟通的正强化。首先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过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这样会增加他们与孩子之间的陌生感。其次,在外打工父母要做到经常主动与孩子联系,让留守兒童体会到父母的思念而非感觉到被父母抛弃。最后,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也要给予留守儿童正向的鼓励。
培养留守儿童支持寻求能力。首先当抚养者发现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对其伸出援手,不管是物质生活方面还是精神方面。老师在留守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留守儿童遇到困难特别是学习上的困难时对其提供友爱的援助,消除老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感。作为留守儿童自身要体会到抚养者与老师的爱与关心,消除对他们的恐惧感,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想到的是找他们帮忙而非通过自伤的方式来排遣苦闷。
3.帮助留守儿童掌握基本的自我心理疏导方法。合理情绪宣泄。自伤的人有太多的消极体验,但往往又不愿意倾诉出来,于是情绪越来越低落以至于自我伤害。因此减轻自我伤害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情绪倾诉出来。在想要自我伤害之前,记录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在记录自己的情绪感受时,自己的理性就会发挥功能,往往就可以减少冲动性的直接伤害自己的行为。
培养积极正向情绪。转移法:当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时,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来转变负面情绪。幽默法:心理学家认为,人不是因为高兴才笑,而是因为笑才高兴;不是因为悲伤才哭,而是因为哭才悲伤。幽默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的形式,是较高级的适应方式。增添愉悦:一是多交友,在群体交往中取乐;二是多立小目标,小目标易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简单化,学会让自己的生活显得简单轻松。
参考文献:
[1]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个体情绪特点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自伤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0-0095-02
前言
自我伤害行为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并排除社会接纳和医学认可的情况下,个体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但其行为不具致命性或致命性低的行为(Gratz,2001)。国内学者研究发现,自伤行为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青少年群体中,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自伤状况更为特殊。
本文着重调查了湖北省利川市建南中学的留守儿童,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矫正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态度,提高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从而减少其自伤行为,使其更加适应家庭学校的生活。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研究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自伤状况的影响。选择以建南中学211名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具体方法: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spss技术进行统计分析,挑选出自伤倾向严重的49名同学进行访谈。
问卷设计:本小组研究问卷主要包括社会问题解决技能与态度、情绪问题、自伤以及其程度、与父母老师关系几个方面。
访谈设计:与同学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在面对压力与困难时的行为与态度、对自己的看法。
二、调查过程
本小组的调查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实际发放问卷211份,回收208份,回收率为98%;208份问卷中,198份有效问卷,10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9%。
三、调查结果
(一)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低下导致其自伤
1.社会问题解决态度不佳。问题回避现象严重是导致建南中学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态度不佳的重要原因。问题回避即为回避问题,是由于自我效能感较差等原因造成的不敢直面问题回避问题的一种处事态度。本小组从访谈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的问题回避严重的原因主要由于家长、老师及留守儿童自身三方面。访谈中有70%的留守儿童不愿面对父母不在身边这一事实,但同时他们也接受并且习惯寄养生活,长时间的寄养生活使得多数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采取的是回避或者忍耐的态度,这种隐忍的性格使留守儿童选择了自伤来排遣情绪。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问题回避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建南中学是一所升学率较高的初中,在与学生进行访谈时,很多学生都谈到了学习压力大,但是无法排遣疏导。老师也表示由于没有专门的心理疏导老师,心理压力的长期搁置也使得留守儿童形成问题回避的态度,从而导致自伤。通过问卷与访谈也发现,有75%的留守儿童表示,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时,经常选择一个人闷在屋子里生气,而不愿意说出困难并解决困难,留守儿童自身的处事态度,也使得他们的问题回避现象严重。
2.社会问题解决技能欠缺。社会问题解决技能包括计划制定、人际沟通与支持寻求。以上三种技能青少年普遍欠缺,但在建南中学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严重。本小组问卷调查表明男生的计划制订强于女生,而人际沟通、支持寻求弱于女生。
计划制订即为制订计划的能力,是有计划性、有前瞻性的做事的技能。调查表明,男生与女生的计划制订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因为男生更倾向于使用问题中心的应对方式,而女生在遇到问题时会更多地寻求社会支持,并倾向于使用情绪中心的应对方式(Ptacek,Smith,&Dodge,1994)。因此,在面对具体问题时,男性会从问题出发,制订详细的计划和策略以解决问题,而女性可能会陷入情绪的困扰之中,而忽略实际的问题。留守儿童的计划制订能力也不如普通青少年。主要原因包括:留守儿童的抚养者大多不是父母,所以面对的生活问题较多,对生活中的问题与矛盾有一种抵触情绪而非解决情绪;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一种被抛弃感,遇到问题时情感因素会使其不能冷静地分析问题;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落后,从小接受的计划制订训练较少。
人际沟通即为人际交往与人际理解,即包括自己与他人的沟通理解能力,也包括自己对自己的理解与沟通。人际沟通的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女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强于男生,初中低年级同学的人际沟通能力强于高年级同学。留守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欠缺主要是其与父母的沟通十分欠缺,即在离家多年的父母回家之后,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了异常的冷漠,甚至不愿与父母正常交流,此类现象在建南中学十分普遍,这种排斥抵触情绪来自于孩子的被抛弃感和常年以来的孤独感甚至是对父母的憎恨,这些感受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正常的人际沟通,不利于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
支持寻求,即为直接或者间接寻求别人支持来帮助自己完成某项任务从而减轻自身负担的能力。调查所得,男生支持寻求的能力明显低于女生,主要是由于社会角色对男生提出了必须要坚强、自立的要求,这种标准已经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内化,因此,男生在面对问题时更少向他人求助。留守儿童在支持寻求能力上比一般青少年要弱,首先,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更不愿意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其次,留守儿童的自强自立能力比普通青少年强,遇到问题能自己解决的一般不会寻求他人帮助。最后,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当父母返乡之后留守儿童也不再愿意接受父母在各种问题上的帮助。
(二)解決建南民族中学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低下的有效办法
1.引导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向上的问题趋近态度。引导留守儿童的问题趋近态度,是促进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处事观,纠正其社会问题解决态度,减少其自伤行为的重要途径。以建南中学留守儿童为例,首先在外务工父母要从根本上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与沟通,不能给孩子造成父母抛弃了我的误读。其次,抚养者在给予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帮助的同时,也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引导留守儿童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承担,勇于解决困难而非逃避困难、用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减轻自己的负担。 2.教会留守儿童正确的社会问题解决技巧。培养留守儿童计划制订能力。首先要让留守儿童认识到无计划生活的害处,例如导致自己每个月生活费提前用完,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稳定等。其次要让老师对学生进行有关计划性的辅导与培养,例如可以做一些课堂活动、情景设置等增强留守儿童的计划制订能力。
培养留守儿童人际沟通能力。增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人际沟通,需要在外打工的父母多多付出,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也需要经常给留守儿童一些人际沟通的正强化。首先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过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这样会增加他们与孩子之间的陌生感。其次,在外打工父母要做到经常主动与孩子联系,让留守兒童体会到父母的思念而非感觉到被父母抛弃。最后,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也要给予留守儿童正向的鼓励。
培养留守儿童支持寻求能力。首先当抚养者发现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对其伸出援手,不管是物质生活方面还是精神方面。老师在留守儿童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在留守儿童遇到困难特别是学习上的困难时对其提供友爱的援助,消除老师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距离感。作为留守儿童自身要体会到抚养者与老师的爱与关心,消除对他们的恐惧感,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想到的是找他们帮忙而非通过自伤的方式来排遣苦闷。
3.帮助留守儿童掌握基本的自我心理疏导方法。合理情绪宣泄。自伤的人有太多的消极体验,但往往又不愿意倾诉出来,于是情绪越来越低落以至于自我伤害。因此减轻自我伤害的重要一步就是要把自己的情绪倾诉出来。在想要自我伤害之前,记录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在记录自己的情绪感受时,自己的理性就会发挥功能,往往就可以减少冲动性的直接伤害自己的行为。
培养积极正向情绪。转移法:当需求受阻或者遭到挫折时,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物,来转变负面情绪。幽默法:心理学家认为,人不是因为高兴才笑,而是因为笑才高兴;不是因为悲伤才哭,而是因为哭才悲伤。幽默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的形式,是较高级的适应方式。增添愉悦:一是多交友,在群体交往中取乐;二是多立小目标,小目标易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都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简单化,学会让自己的生活显得简单轻松。
参考文献:
[1]郑莺.武汉市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流行学调查及其功能模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冯玉.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个体情绪特点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