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落地与实现,区域内的教育协调发展也使得高职体育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调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并分析其中的问题,旨在提出在地区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体育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与改革的措施,并进一步推动地区体育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体育高职教育;体制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实现,对于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从根本上带动了地区内部的经济建设,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体育高职教育事业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需要充分把握好此次机遇,实现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一、优化体育高职院校办学体制
教育是一个社会与民族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的基础,而体育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一个社会整体的思想意志范畴是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体育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其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与其他时期相比,体育高职院校的学习任务更具有计划性与针对性,不同的体育办学体制对学生自身的体育素质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办学体制的优化,能够实现对学生整体能力素质的提升。学生对相应技能的掌握情况决定了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完成学校所安排的学习任务,以及其毕业后身体素质能否达到日后从事体育类工作的要求,有着重要作用[1]。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中明确指出,大湾区要以建设物流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贸易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为目标[1]。而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以及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只有具备综合素质水平的体育人才,才能够满足当前地区建设的需求。而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了高职院校教育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
办学体制的优化,首先需要从课程的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在新的办学体制下,我国体育高等学校普通课程教学大纲将教材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行政进行了分类。同时,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也是更加重视对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旨在培养能在大湾区协调发展过程中,胜任体育服务、运动训练指导、体育营销以及体育保健、体育文化推广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推动大湾体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体育教学仍然是各体育职业院校的短板所在,对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多的依赖于其自身的学习,而不是课程教学。同时,缺乏明确、可行的运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案,更缺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目标来开展针对性、有效性的体育素质教育[2]。
在对办学体制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技术课程教学体系。这也是我国体育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需要实现公共课与专业课的统一,规划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使教学改革得到落实,因此,在教育协调发展下体育高职办学管理体制创新与改革,需要从设计满足大湾区建设的体育人才素质培养方案入手,并将其作为指导依据,进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但在进行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无论何种专业,在对运动技术课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都要保障设计结果能够满足并贯彻国家的体育高等院校教学大纲。其次,便是专业与体育素质技巧针对性教学,对办学体制进行优化,根据当前大湾区不同的体育专业对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来对课程进行设计。例如广东某高职院校就针对性的对体育服务、运动训练指导专业设计了篮球、羽毛球和器械健身等灵活性的专业课程,而对体育营销专业设计了太极拳、游泳等有利于提高职院校学生气质的课程。最后,需要根据当前学校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来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开创出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师与学生、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效果[3]。
二、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需要从师资队伍的设置以及课堂的管理入手进行改善,以使行政管理体制的落实更加有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性会导致培训教师无法得到保障,导致了学生专业和职业能力不强。而事实上,体育专业实训教学更多依赖于专业师资队伍的指导和充足的实训器材设备,但部分院校对体育专业实训课程缺乏重视,教师在授课期间散漫,缺乏对学生的管理,使得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课”。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师生间缺乏互动,难以发挥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优化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有60%的学生是运动训练专业,他们的课程有50%是体育类项目的技术、技能课程,以此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
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还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实现素质提升。构建由自主锻炼、素质拓展、社团学习、校园运动和课堂教学所组成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满足体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同时,学校也应当注意学生社团在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社团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还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以便为将来毕业提前适应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为此,需要应当建立了与社会相关体育机构以及其他体育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之间建立联系,学生与学生建立联系,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建立联系,做到互补长短。并且在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教师要更多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使其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利用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此外,校园运动会的展开也同样是促进学生体育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专项体育竞技水平的比拼,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创新融资体制
当前体育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经因为缺乏度融资体制的创新而导致其难以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融资体制成为进一步实现大湾区体育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体育高职院校在日常办学经营中,应当加大对自身对融资体制的创新力度,要积极的吸引外部资金,从而进行体育设备建设与扩展,拓宽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空间。例如,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便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应,积极吸引外部资金,重新修缮学校篮球场地,为学生进行篮球运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而且融资体制的建立,能够帮助体育高职教育将自身在管理上的注意更多的注重与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做到放心经营,加强管理,大幅提升自身的教育品种。
结论:综上所述,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下,优化了当前地区内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实现了对信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并且促使了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积极的对融资体制進行创新,大幅提升了地区内体育高职教育的教学成果,促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陆祉亦.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机遇挑战及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4-7.
[2]安冬平.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时代意蕴与解释框架[J].职教论坛,2018(09):143-148.
[3]李志雄,梁京红,林惠君.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03):82-84.
作者简介:谭冬平(1978—),女,湖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徐承建(1965-),男,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项目(452019-25)。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体育高职教育;体制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的实现,对于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从根本上带动了地区内部的经济建设,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体育高职教育事业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工作,需要充分把握好此次机遇,实现地区内部的协调发展。
一、优化体育高职院校办学体制
教育是一个社会与民族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的基础,而体育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一个社会整体的思想意志范畴是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体育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的主要项目之一,其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与其他时期相比,体育高职院校的学习任务更具有计划性与针对性,不同的体育办学体制对学生自身的体育素质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办学体制的优化,能够实现对学生整体能力素质的提升。学生对相应技能的掌握情况决定了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能否顺利地完成学校所安排的学习任务,以及其毕业后身体素质能否达到日后从事体育类工作的要求,有着重要作用[1]。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中明确指出,大湾区要以建设物流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贸易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为目标[1]。而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以及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只有具备综合素质水平的体育人才,才能够满足当前地区建设的需求。而体育人才的培养离不了高职院校教育在办学体制上的改革。
办学体制的优化,首先需要从课程的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在新的办学体制下,我国体育高等学校普通课程教学大纲将教材内容根据不同的专业行政进行了分类。同时,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也是更加重视对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旨在培养能在大湾区协调发展过程中,胜任体育服务、运动训练指导、体育营销以及体育保健、体育文化推广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推动大湾体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体育教学仍然是各体育职业院校的短板所在,对体育专业学生体育职业素质的培养更多的依赖于其自身的学习,而不是课程教学。同时,缺乏明确、可行的运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案,更缺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目标来开展针对性、有效性的体育素质教育[2]。
在对办学体制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需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运动技术课程教学体系。这也是我国体育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需要实现公共课与专业课的统一,规划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来使教学改革得到落实,因此,在教育协调发展下体育高职办学管理体制创新与改革,需要从设计满足大湾区建设的体育人才素质培养方案入手,并将其作为指导依据,进行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但在进行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无论何种专业,在对运动技术课进行规划与设计时,都要保障设计结果能够满足并贯彻国家的体育高等院校教学大纲。其次,便是专业与体育素质技巧针对性教学,对办学体制进行优化,根据当前大湾区不同的体育专业对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来对课程进行设计。例如广东某高职院校就针对性的对体育服务、运动训练指导专业设计了篮球、羽毛球和器械健身等灵活性的专业课程,而对体育营销专业设计了太极拳、游泳等有利于提高职院校学生气质的课程。最后,需要根据当前学校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来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开创出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师与学生、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学生体育素质培养的效果[3]。
二、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需要从师资队伍的设置以及课堂的管理入手进行改善,以使行政管理体制的落实更加有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局限性会导致培训教师无法得到保障,导致了学生专业和职业能力不强。而事实上,体育专业实训教学更多依赖于专业师资队伍的指导和充足的实训器材设备,但部分院校对体育专业实训课程缺乏重视,教师在授课期间散漫,缺乏对学生的管理,使得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课”。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师生间缺乏互动,难以发挥课程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程优化的过程,需要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以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有60%的学生是运动训练专业,他们的课程有50%是体育类项目的技术、技能课程,以此促进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
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还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实现素质提升。构建由自主锻炼、素质拓展、社团学习、校园运动和课堂教学所组成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满足体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同时,学校也应当注意学生社团在创设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社团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还可以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以便为将来毕业提前适应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为此,需要应当建立了与社会相关体育机构以及其他体育学校之间的沟通联系,使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之间建立联系,学生与学生建立联系,社会团体与社会团体建立联系,做到互补长短。并且在新型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教师要更多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自主性,使其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并利用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此外,校园运动会的展开也同样是促进学生体育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对专项体育竞技水平的比拼,提升学生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三、创新融资体制
当前体育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经因为缺乏度融资体制的创新而导致其难以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融资体制成为进一步实现大湾区体育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体育高职院校在日常办学经营中,应当加大对自身对融资体制的创新力度,要积极的吸引外部资金,从而进行体育设备建设与扩展,拓宽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空间。例如,广东省某高职院校便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应,积极吸引外部资金,重新修缮学校篮球场地,为学生进行篮球运动提供更好的环境,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而且融资体制的建立,能够帮助体育高职教育将自身在管理上的注意更多的注重与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做到放心经营,加强管理,大幅提升自身的教育品种。
结论:综上所述,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下,优化了当前地区内体育高职院校的办学体制,实现了对信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并且促使了各个高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积极的对融资体制進行创新,大幅提升了地区内体育高职教育的教学成果,促进了体育院校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陆祉亦.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机遇挑战及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4-7.
[2]安冬平.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时代意蕴与解释框架[J].职教论坛,2018(09):143-148.
[3]李志雄,梁京红,林惠君.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03):82-84.
作者简介:谭冬平(1978—),女,湖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徐承建(1965-),男,重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项目(4520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