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久以来,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足,教师只有充分进行教学准备,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小专家”制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1]如何将课程目标落在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困境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课程门类中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在教学中存在诸多劣势。一是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和学生中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初中阶段各个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差异、学生的兴趣差异等原因,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合全部学生;三是学生偏爱实际操作,教师在教信息技术理论的时候,学生兴趣不大;四是部分学生把计算机实践课用来玩游戏,对于教师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不高等。
二、如何突破教学困境的思考
如何突破困境,合理妥善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考验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教师们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普通学科去教,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注重知识却忽视技能,教学中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课堂就不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比其他学科老师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钻研教学理论和方法,探索更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搜集更有益的素材和资源,设计更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步骤,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做好的几个方面
(一)激情导入,诱发学习欲望。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的基础。比如,学习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时候,我引入了“特战队员”的案例,图文并茂,富有挑战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在讲到算法中的循环语句的时候,我引入了“汤姆猫”重复人们说话的例子引入循环,学生学习热情很高。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能既快又牢固地掌握。
(二)让学生动起来。要保证课堂中注意力的持久集中,需要在设计教学时候注意每个环节是不是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有没有动脑思考,动手去书写、实践,动嘴去表达,只要学生动起来了,参与了课程活动,才能保持对课程内容的持久关注度,就不会在上课时候思想开小差。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报刊类文本的加工与表达》时候布置的实践任务就是引导性兼顾开放性,提供几个适合学生的主题,古诗词鉴赏类、动漫类、娱乐类等,这样对于头脑中没有想法的同学有一个提点的作用,又向学生说明可以自定主题,兼顾了点子比较多的学生。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很快确定自己的主题进行制作。
(三)引入“小专家”制,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实践课堂上,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较早的完成实践任务,通过任命这部分学生为“临时小专家”,让其指导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指导同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也大大提高了班级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效率,同时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临时小专家”的具体指导还使得同学间相处更融洽,课后还可以不断讨论、交流。“临时小专家”的引入,使得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小专家”辅导本组同学的过程中,汇总了大家操作中的技巧与疑问,此时他们不仅是老师的小助手,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小专家”们的指导下,老师注意巡视这些同学“面”的情况,达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到面提高全班学生的基础操作水平。
(四)多表揚激励,少批评抱怨,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评价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在奖励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奖励的范围要尽量宽。每份奖品可以少一点,奖的人却要多一点。其中,要注意多给后进生获奖的机会,而降低奖励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如设进步奖,以小组为奖励单位等)。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营造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二是奖励形式多样化。如口头奖励、发奖状、将优秀学生的作品展示等方式。利用奖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成功的体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对学生今后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关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小专家”制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1]如何将课程目标落在实处,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困境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课程门类中的地位是比较尴尬的,在教学中存在诸多劣势。一是信息技术课在学校和学生中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初中阶段各个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差异、学生的兴趣差异等原因,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使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合全部学生;三是学生偏爱实际操作,教师在教信息技术理论的时候,学生兴趣不大;四是部分学生把计算机实践课用来玩游戏,对于教师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不高等。
二、如何突破教学困境的思考
如何突破困境,合理妥善的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考验信息技术教师的一个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教师们把信息技术学科当作普通学科去教,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注重知识却忽视技能,教学中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课堂就不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实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比其他学科老师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钻研教学理论和方法,探索更有效的途径和策略,搜集更有益的素材和资源,设计更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步骤,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做好的几个方面
(一)激情导入,诱发学习欲望。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的基础。比如,学习在学习“信息技术及其特征”时候,我引入了“特战队员”的案例,图文并茂,富有挑战性,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在讲到算法中的循环语句的时候,我引入了“汤姆猫”重复人们说话的例子引入循环,学生学习热情很高。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能既快又牢固地掌握。
(二)让学生动起来。要保证课堂中注意力的持久集中,需要在设计教学时候注意每个环节是不是能够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有没有动脑思考,动手去书写、实践,动嘴去表达,只要学生动起来了,参与了课程活动,才能保持对课程内容的持久关注度,就不会在上课时候思想开小差。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报刊类文本的加工与表达》时候布置的实践任务就是引导性兼顾开放性,提供几个适合学生的主题,古诗词鉴赏类、动漫类、娱乐类等,这样对于头脑中没有想法的同学有一个提点的作用,又向学生说明可以自定主题,兼顾了点子比较多的学生。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很快确定自己的主题进行制作。
(三)引入“小专家”制,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实践课堂上,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较早的完成实践任务,通过任命这部分学生为“临时小专家”,让其指导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指导同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也大大提高了班级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效率,同时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临时小专家”的具体指导还使得同学间相处更融洽,课后还可以不断讨论、交流。“临时小专家”的引入,使得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小专家”辅导本组同学的过程中,汇总了大家操作中的技巧与疑问,此时他们不仅是老师的小助手,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小专家”们的指导下,老师注意巡视这些同学“面”的情况,达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到面提高全班学生的基础操作水平。
(四)多表揚激励,少批评抱怨,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评价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在奖励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奖励的范围要尽量宽。每份奖品可以少一点,奖的人却要多一点。其中,要注意多给后进生获奖的机会,而降低奖励对他们的负面影响(如设进步奖,以小组为奖励单位等)。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营造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二是奖励形式多样化。如口头奖励、发奖状、将优秀学生的作品展示等方式。利用奖励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成功的体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对学生今后学习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关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