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中,通过对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历史影响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和趋势,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合理巧妙地运用比较法,精心设计比较的目的和项目,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捷径。
关键词:历史教学;比较方法;多维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70-1
“万事万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没有发现。通过比较见优劣真伪、是非美丑,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这就是比较法的生命力和优点所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显得非常必要。比较法是初中历史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师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学科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的学科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错综复杂的历史联系中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历史事件的元素和关系开展比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1.事件对比。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为例,在把两次世界大战作对比时,可以把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性质、规模、背景、主要战役、交战国列表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能促进理解。事件对比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很多,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德意志的统一与意大利的统一等等。
2.时空对比。时空对比也称纵横对比。时间的对比,如欧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间的先后对国家发展影响的比较。空间的对比,如纬度大致相同的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比较,通过三者比较发现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人物对比。正面人物同反面人物的对比,如鸦片战争中关天培与牛鉴的对比等。同一历史事件中不同人物的对比,如三国鼎立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比等、同一人物在不同历史事件(阶段)中的对比,如岳飞抗金与镇压农民起义的对比等都属于人物对比
4.影响(意义或作用)对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对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影响的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格局影响的对比等等。
二、历史事件的比较方法
1.正反对比。正比,如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和英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对比。中国和英美的综合国力不同,在同一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表现的特点就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等特点。
反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通过扩大就业、刺激消费、恢复银行信誉、投资公共设施建设等经济途径来克服危机,而日本则通过扩军备战等军事途径来克服危机。在美日克服危机的不同措施中,我们分析得出美日等国将有不同的后果。通过克服经济危机采取不同方式的美国和日本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两国,一个真正克服了经济危机,一个却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比鲜明,印象深刻。
2.横纵对比。横比主要就空间而言,纵比主要就时间而言。参见上面的时空对比。
3.排比。如,英国、美国、俄国、日本、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的一连串的对比就是排比。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时,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一连串的对比,也属于排比。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认识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怎样逐步加深的。排比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复杂的现象在理解上变得简单,在记忆上减负。
不论是正反对比、纵横对比,还是排比,都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提高识记和再现的水平,这就是比较方法的作用所在。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历史事件的反复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历史比较方法常用的形式
图表法的优点是比较项目清楚简捷,印象深刻。以新文化運动和五四运动的对比为例:
运动比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运动时间1915年起1919年5月4日
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李大钊、陈独秀等
运动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意义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运动方向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在上面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也是图表法。
文字说明法,主要是用语言叙述历史事件,是历史比较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上面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进行比较的方法、国共两党对待抗日的态度的对比等。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教学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要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础,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恰当地反复地使用比较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比较法扎根在学生思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比较方法;多维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4-070-1
“万事万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就没有发现。通过比较见优劣真伪、是非美丑,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这就是比较法的生命力和优点所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显得非常必要。比较法是初中历史学科的基本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历史比较法是历史教师在阐述和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经常使用的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学科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的学科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比较法是从错综复杂的历史联系中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历史事件的元素和关系开展比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1.事件对比。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为例,在把两次世界大战作对比时,可以把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性质、规模、背景、主要战役、交战国列表对比。学生通过对比就能从宏观上把握这两次世界大战,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能促进理解。事件对比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很多,如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对比、德意志的统一与意大利的统一等等。
2.时空对比。时空对比也称纵横对比。时间的对比,如欧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间的先后对国家发展影响的比较。空间的对比,如纬度大致相同的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比较,通过三者比较发现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人物对比。正面人物同反面人物的对比,如鸦片战争中关天培与牛鉴的对比等。同一历史事件中不同人物的对比,如三国鼎立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比等、同一人物在不同历史事件(阶段)中的对比,如岳飞抗金与镇压农民起义的对比等都属于人物对比
4.影响(意义或作用)对比。如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对美国发展资本主义影响的对比、两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格局影响的对比等等。
二、历史事件的比较方法
1.正反对比。正比,如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和英美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对比。中国和英美的综合国力不同,在同一个反法西斯战争中所表现的特点就不同,通过对比使学生更加认识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等特点。
反比,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通过扩大就业、刺激消费、恢复银行信誉、投资公共设施建设等经济途径来克服危机,而日本则通过扩军备战等军事途径来克服危机。在美日克服危机的不同措施中,我们分析得出美日等国将有不同的后果。通过克服经济危机采取不同方式的美国和日本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这两国,一个真正克服了经济危机,一个却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比鲜明,印象深刻。
2.横纵对比。横比主要就空间而言,纵比主要就时间而言。参见上面的时空对比。
3.排比。如,英国、美国、俄国、日本、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的一连串的对比就是排比。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时,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一连串的对比,也属于排比。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认识到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怎样逐步加深的。排比的意义在于它能使复杂的现象在理解上变得简单,在记忆上减负。
不论是正反对比、纵横对比,还是排比,都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提高识记和再现的水平,这就是比较方法的作用所在。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历史事件的反复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历史比较方法常用的形式
图表法的优点是比较项目清楚简捷,印象深刻。以新文化運动和五四运动的对比为例:
运动比较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运动时间1915年起1919年5月4日
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李大钊、陈独秀等
运动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意义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运动方向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在上面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也是图表法。
文字说明法,主要是用语言叙述历史事件,是历史比较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如上面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进行比较的方法、国共两党对待抗日的态度的对比等。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要从教学的需要和实际出发,要以教材提供的材料为基础,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恰当地反复地使用比较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归纳等方面的能力,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把比较法扎根在学生思维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