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_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抓手,在问题中引导学生深入化学,使其从问题中掌握化学规律、领会化学思想,并通過高效性、系统性、层次性的问题链的科学设计与理性实践,培养高中生化学课堂的问题意识,使其自主发现并积极探索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而提升化学课堂效率。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必修1)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链;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教师会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并活跃课堂。然而在现实中,高中生的发问能力与思维品质,并没有因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而明显提升,不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多流于外在形式,而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质疑。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过于零散化、随意化、孤立化,设计出的问题难度失当,问题之间缺失内在逻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与探究动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学情出发,科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应的问题链,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思维的深入发展。
  一、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课堂之纲,总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而问题的设计则是将目标具体化,以落实教与学的内容,评价教与学的成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设计出的多个问题要彼此呼应、有效贯通、交叉互补,从中构成问题链,促进对学生学科兴趣的培养,使其在问题中明确学习目标,对教材的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当然,问题链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是教师教学功底的直接反映,而程度较好的高中生,则通过问题链对教材形成了框架性的认知与理解。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原理的认知与思考:观察切开的苹果是什么颜色?将苹果放置半个小时后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苹果由嫩白色变成暗黄色。那么,你知道苹果变色背后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吗?苹果中的Fe被空气氧化成Fe,导致颜色发生变化。在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举出生活实例,如:铁丝燃烧、金属冶炼、有氧运动等,学生从中明确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继而教师以问题启发学生讨论:如何判定某个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说说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区分标准。区分标准进行探讨时,教师不妨列举的生活实例,从旁设疑启思: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只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二者能否同时发生?学生以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为例,列出相应的方程式:CuO+H=Cu+HO。学生根据方程式从中发现: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了氧化反应。
  二、分析问题,培养化学思维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问题分析与思维培育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进一步指出:“注重把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化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并在疑问中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以此推动问题的解决,促进了学生化学思维品质的提高。尽管教师在深挖教材与全面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可化学问题的内在层次及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并不是教师单纯讲解就可以,需要学生的全面分析与科学判断,而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模块的设计,也为学生对接教材与分析问题提供了路径,对高中生的化学思维的训练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把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教师不妨以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中的三个方程式为例,让学生自主标出每个元素的化合价,观察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学生从中明确:发生氧化反应时,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还原反应时,元素化合价降低。进一步推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可以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为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不妨反向设疑: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那么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不是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然,对于这一结论,学生难以作全面判断,这时,教师不妨以“问题支架”启发学生思考:请列出硫酸铜与铁的反应方程式,观察方程式中的铁元素与铜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并判断硫酸铜与铁的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三、解决问题,形成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知识、技能等一系列操作,对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原理及规律等进行整合与运用,对原有的认知形成深加工,进而推动自主思考与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科属性来看,基础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的实验探究,而实验探究也是解决问题的典型体现,它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了空间与机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而得失电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铁与硫酸铜的反应的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疑: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学生明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有关。学生结合所学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硫酸铜与铁的反应。明确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判断: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这样学生在判断与思考的过程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四、反思问题,建构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是否合理,问题的提出是否结合学情,哪些问题过于浅显或艰深,属于无效问题,哪些问题重复提出、没有提出的必要性。问题链是否能够有效体现教材的重难点,是否推动学生的化学思维活动的开展,将直接关系到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与生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基础,对其自身认知水平的反思也不断提高,因此,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链进行评估、修改、确定,以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系统化掌握,形成对化学课堂的宏观把握与微观理解。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反思:你能否将“问题链”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重点对接起来?并以问题检验所学效果:已知HO中的氧元素呈现-1价,HO分解(催化剂作用下)时可得到HO与O,表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价态变化规律,推测若HO在反应中作还原剂时,其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是____;若HO作还原剂时,其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是____。这样,学生通过问题可以实现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本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是以问题贯穿课堂,在问题链中实现对学生的问、思、学、练的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化学思维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杭伟华,戚晶晶.“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二轮复习策略的探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06):52-54
  [2]胡先锦.创设“问题链”驱动课堂 促进化学知识结构化[J].化学教与学,2016(02):46-49
  [3]郭志东.高中化学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23):12-14
  [4]胡先锦,贾彩燕.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理论复习中的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3(09):19-22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导者与参与者都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指导者与参与者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秉持“生本”理念,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的发生地、素养的生成地。  【关键词】初中数学;认知规律;分层意识;活动安排  与小学课堂相比,初中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没有那么活泼,学生举手发言的现象明显减少,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也正在减弱。但课堂的性质没有变,同样要以学生为
【摘 要】每当接手一个班时,我们都会思考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使之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集体,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工作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班级只有在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命意义时,它才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力量,学生才能在优秀的班级文化中茁壮成长。所以,当我担任初一(1)班的班主任时,正好学校也要求各班要开展班级文化建設的活动,那我也就以此
【摘 要】每年初三后阶段的复习都面临着老师打乱账,学生一付听天由命,任人宰割的样子。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基本处于被放任的状态。在中考指挥棒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偏重于对“教”的研究,对学生如何“学”,“学”的活动如何安排,老师们往往无暇顾及。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就是教法改革和学法改革相结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如何把后阶段的复习时间好好利用起来?如何有效复习提高复习效率?我做
【摘 要】以读促写是创新教学的手段。重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并让以读促写在写作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文章围绕“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具体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以读促写;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创新应用;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写作是两大主体。讲究以读促写,促进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拓展个人英语阅读面,丰富写作素材
【摘 要】微积分的不定积分法在整个高等数学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凑微分法”(第一类积分法)是三大计算方法之一,核心思想是通过“凑”微分,把关于复合函数的不定积分转化为基本初等函数的不定积分。  【关键词】不定积分;凑微分法;数学分析  微积分中的不定积分法在整个高等数学的教学和应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整个微积分学而言,不定积分是从导数的角度来定义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微分的逆运算
【摘 要】教师一方面必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学习新的技能方法,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分析学生身心特点,探索鲜活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达到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注重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注重每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指导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解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