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皮是建筑的皮肤,也是表达建筑理念、体现创作思想的主要载体。本文通过对H&de M的案例中双层外表皮进行研究,对H&de M对表皮处理的方法进行剖析,总结出H&de M在生态策略下的一些惯用手段以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赫尔佐格;双层外表皮;生态性
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N1 作用。对内是围合成建筑的空间,对外又是城市环境空间的界面载体。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到来使得建筑的“皮与骨”逐渐分离,在审美情趣的提高和材料的高速发展下,表皮逐渐趋向轻薄、透明直到彻底解放。然而在现代建筑发展的初期,设计的重点仍旧以功能和空间为主,对于表皮的界定作用始终强调过多,而对表皮可利用的物理环境却谈之甚少。H&de M对建筑表皮的设计手法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H&de M建筑设计案例的剖析,试图找到其建筑中双层外表皮的节点逻辑。希望能够得到一种“范式”进行说明并指出其核心的建筑表皮设计观和价值观。
2、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
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在于通过双层外围护支撑体系的叠加作用,使得建筑具有节能、保温、遮阳、美观等作用。建筑外表皮对内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采光、通风、遮阳、防止炫光、视觉接触、视觉保护、保温隔热等等。
3、双层外表皮节点的“范式”案列分析
3.1Ricola storage 利可乐仓库
利可乐仓储位于瑞士劳芬,建筑功能为储藏。建筑中的各种构造都是不加任何装饰以最原始的形式出现。在这个建筑案列中,建筑由内到外的表皮节点逻辑为:钢结构-主体支撑、木肋板-次支撑-类似玻璃幕墙的作用、轻质石棉板-维护结构。首先是主体结构与次支撑结构木头的连接:通过木塞子与螺丝钉将竖向的木材接到钢结构上,然后是表皮轻质石棉板与木头的连接,竖向的石棉板2块倾斜的水平木板上的木头的凹槽实现了悬挂,好像是仓库中的货物堆积的方式竖向的石棉板和横向的石棉板通过钉子与水平的木头连接在了一起。在此,木肋板和轻质石棉板提供了建筑双层外表皮的作用,在这个建筑中类似与百叶帘的装置外表皮则是由轻质石棉水泥板承担,这个水泥板本身就带有隔热、轻薄的功能。在加之以横竖方向的木板进行搭接,又富有了通风、遮光的功能。这种装置带来了类似于百叶帘的效果。在此案例中,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表现的淋漓精致,在采光中,微微倾斜的轻质石棉板反射了大多数的直射光线,避免了室内的光线过强,而倾斜的水平木肋板和垂直的石棉板形成的缝隙又恰好能够使得室内外的空气流通,而两者之间的无缝连接更加有利于竖向雨水的排放。
3.2罗切医药大楼
该建筑是一个沿街而立9层高的综合性大楼。在这个大厦的改建工作中,城市规划部门对建筑外形做出了比较具体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建筑外在的形体不能有太大的变化,所以,H&de M 再一次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表皮材料的选用上。他们最终的方案是这种类似百叶帘的装置“挂”在墙体外部覆盖在整个建筑的外皮。在这个建筑中,建筑由内到外的表皮节点逻辑为主体支撑结构:钢筋混凝土板,次支撑结构:玻璃幕墙,外层表皮:类百叶帘的白色织物装置。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体现为:在建筑的每层交接处安置了轨道,轨道和轨道之间又设置了活动轴。在计算机的统一调度下,H&de M放置的这样的幕能够根据阳光的改变以及建筑真实的功能需要调整打开的幅度,为室内不同功能的不同需求服务,从而实现了遮光和阻挡直射光的作用。在隔音方面通过类似百叶帘装置外层皮形成声屏障,在通过第二层的隔音玻璃使得声干扰降到了最低。在外部环境的处理中,H&de M 在大厦面对着莱茵河的沿街面着重做了布置,他们把遮阳幕做不规则的折叠安置。幕布自身柔和的材质和不规则的折叠排布方式让建筑物之前冰冷坚硬的形象和气质得到了改善,建筑从而达到了一种轻盈,失重的效果。同时,大楼要利用自身的立面表现在其辐射范围内营造一个与之功能相协调的和谐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和建筑自身外在的建筑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之中类似百叶帘的白色织物的大胆应用成为建筑的亮点。
结语:
H&de M是一个多变、复杂的表皮大师,纵观赫尔佐格的作品,并在进行分类总结以后,作者试图找到一种表皮的连接惯用“范式”说明他们的建筑双层外表皮的节点逻辑,即主体支撑结构之外,通过次支撑结构玻璃、钢结构桁架后连接一层类似与百叶帘的装置形成丰富多变的双层外表皮。在这层外表皮中最重要则是最外的一层表皮,即类似与白叶帘的装置表皮,这层表皮不仅仅在外部空间环境中起到了装饰和视觉作用,更使得建筑的双层外表皮富有生态性。
参考文献:
[1]李钢,李保峰,龚斌.建筑表皮的生态意义[J].新建筑,2008,(2).DOI:10.3969/j.issn.1000-3959.2008.02.004.
[2]郭婵姣.建筑表皮应对环境策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DOI:10.7666/d.y1931382.
[3]王岩.回归建筑本源—赫尔佐格及德默隆建筑思想及作品解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0.
[4]隋浩.生态建筑的表皮空间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5]金澜.(2009).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中的材料运用手法.山西建筑,35,26,9-10.
[6]《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1卷,[德]格哈德·马编著,徐然,赵春水,张育南译,梁蕾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2卷,[德]格哈德·马编著,徐然,赵春水,张育南译,梁蕾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赫爾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3卷,[德]格哈德·马编著,徐然,赵春水,张育南译,梁蕾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朱瑾,姚静,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等.建筑双层皮系统的生态意义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8-60.
[10]facade construction manual herzog krippner lang
作者简介:
李宗虎,男,汉族,四川省宜宾市人,建筑学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
【关键词】赫尔佐格;双层外表皮;生态性
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N1 作用。对内是围合成建筑的空间,对外又是城市环境空间的界面载体。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的到来使得建筑的“皮与骨”逐渐分离,在审美情趣的提高和材料的高速发展下,表皮逐渐趋向轻薄、透明直到彻底解放。然而在现代建筑发展的初期,设计的重点仍旧以功能和空间为主,对于表皮的界定作用始终强调过多,而对表皮可利用的物理环境却谈之甚少。H&de M对建筑表皮的设计手法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本文通过对H&de M建筑设计案例的剖析,试图找到其建筑中双层外表皮的节点逻辑。希望能够得到一种“范式”进行说明并指出其核心的建筑表皮设计观和价值观。
2、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
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在于通过双层外围护支撑体系的叠加作用,使得建筑具有节能、保温、遮阳、美观等作用。建筑外表皮对内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采光、通风、遮阳、防止炫光、视觉接触、视觉保护、保温隔热等等。
3、双层外表皮节点的“范式”案列分析
3.1Ricola storage 利可乐仓库
利可乐仓储位于瑞士劳芬,建筑功能为储藏。建筑中的各种构造都是不加任何装饰以最原始的形式出现。在这个建筑案列中,建筑由内到外的表皮节点逻辑为:钢结构-主体支撑、木肋板-次支撑-类似玻璃幕墙的作用、轻质石棉板-维护结构。首先是主体结构与次支撑结构木头的连接:通过木塞子与螺丝钉将竖向的木材接到钢结构上,然后是表皮轻质石棉板与木头的连接,竖向的石棉板2块倾斜的水平木板上的木头的凹槽实现了悬挂,好像是仓库中的货物堆积的方式竖向的石棉板和横向的石棉板通过钉子与水平的木头连接在了一起。在此,木肋板和轻质石棉板提供了建筑双层外表皮的作用,在这个建筑中类似与百叶帘的装置外表皮则是由轻质石棉水泥板承担,这个水泥板本身就带有隔热、轻薄的功能。在加之以横竖方向的木板进行搭接,又富有了通风、遮光的功能。这种装置带来了类似于百叶帘的效果。在此案例中,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表现的淋漓精致,在采光中,微微倾斜的轻质石棉板反射了大多数的直射光线,避免了室内的光线过强,而倾斜的水平木肋板和垂直的石棉板形成的缝隙又恰好能够使得室内外的空气流通,而两者之间的无缝连接更加有利于竖向雨水的排放。
3.2罗切医药大楼
该建筑是一个沿街而立9层高的综合性大楼。在这个大厦的改建工作中,城市规划部门对建筑外形做出了比较具体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建筑外在的形体不能有太大的变化,所以,H&de M 再一次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表皮材料的选用上。他们最终的方案是这种类似百叶帘的装置“挂”在墙体外部覆盖在整个建筑的外皮。在这个建筑中,建筑由内到外的表皮节点逻辑为主体支撑结构:钢筋混凝土板,次支撑结构:玻璃幕墙,外层表皮:类百叶帘的白色织物装置。建筑双层外表皮的生态性体现为:在建筑的每层交接处安置了轨道,轨道和轨道之间又设置了活动轴。在计算机的统一调度下,H&de M放置的这样的幕能够根据阳光的改变以及建筑真实的功能需要调整打开的幅度,为室内不同功能的不同需求服务,从而实现了遮光和阻挡直射光的作用。在隔音方面通过类似百叶帘装置外层皮形成声屏障,在通过第二层的隔音玻璃使得声干扰降到了最低。在外部环境的处理中,H&de M 在大厦面对着莱茵河的沿街面着重做了布置,他们把遮阳幕做不规则的折叠安置。幕布自身柔和的材质和不规则的折叠排布方式让建筑物之前冰冷坚硬的形象和气质得到了改善,建筑从而达到了一种轻盈,失重的效果。同时,大楼要利用自身的立面表现在其辐射范围内营造一个与之功能相协调的和谐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和建筑自身外在的建筑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之中类似百叶帘的白色织物的大胆应用成为建筑的亮点。
结语:
H&de M是一个多变、复杂的表皮大师,纵观赫尔佐格的作品,并在进行分类总结以后,作者试图找到一种表皮的连接惯用“范式”说明他们的建筑双层外表皮的节点逻辑,即主体支撑结构之外,通过次支撑结构玻璃、钢结构桁架后连接一层类似与百叶帘的装置形成丰富多变的双层外表皮。在这层外表皮中最重要则是最外的一层表皮,即类似与白叶帘的装置表皮,这层表皮不仅仅在外部空间环境中起到了装饰和视觉作用,更使得建筑的双层外表皮富有生态性。
参考文献:
[1]李钢,李保峰,龚斌.建筑表皮的生态意义[J].新建筑,2008,(2).DOI:10.3969/j.issn.1000-3959.2008.02.004.
[2]郭婵姣.建筑表皮应对环境策略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DOI:10.7666/d.y1931382.
[3]王岩.回归建筑本源—赫尔佐格及德默隆建筑思想及作品解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0.
[4]隋浩.生态建筑的表皮空间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
[5]金澜.(2009).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作品中的材料运用手法.山西建筑,35,26,9-10.
[6]《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1卷,[德]格哈德·马编著,徐然,赵春水,张育南译,梁蕾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2卷,[德]格哈德·马编著,徐然,赵春水,张育南译,梁蕾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赫爾佐格与德梅隆全集》第3卷,[德]格哈德·马编著,徐然,赵春水,张育南译,梁蕾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朱瑾,姚静,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等.建筑双层皮系统的生态意义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8-60.
[10]facade construction manual herzog krippner lang
作者简介:
李宗虎,男,汉族,四川省宜宾市人,建筑学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