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影视圈里,颜值高的小鲜肉并不令人稀奇,演技好的实力派也是不少,但如果有一个人,他不但颜值堪比小鲜肉,又具有学院派扎实精湛的演技,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而原维就恰恰兼容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在貌似“小鲜肉”的外壳下,藏匿着的是一个“老戏骨”的灵魂。
2016年,主旋律题材剧《彝海结盟》凭借其节奏紧凑的叙事风格、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在播出时始终占据收视率排行榜榜首位置。而其中勇敢无畏,却又重情重义的彝族武士拉铁給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维坦言,一开始拉铁这个角色并没有观众看到的这么丰富:“我去找导演商量,因为我觉得这个人物还不够极致。导演说:‘你等着吧,这个人物会丰富到超越你的想象。’”
“一个有才华、有要求的人对你有所期许,给了你机会,你不能令他失望。”凭借着这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原维在拉铁这个角色上下了不少功夫。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人,他在细致的观察过后有意对台词、语气、音色都进行了处理,声情并茂地呈现了一个鲜活的彝族武士形象,以至于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剧之后都以为这就是原维的原生态本色出演。“我在拍完《彝海结盟》后就离开了凉山地区,所以我也不知道当地人民到底怎么看拉铁这个角色,但开播之前的发布会请来了当地的民族专家和领导,他们跟我说:‘小伙子演得真不错,把彝族人的精气神给演出来了。’”
但更令原维惊喜的是,在两年后他因为拍摄同一班底、同样是民族题材的《索玛花开》再次走进大凉山,与当地彝族同胞在一起体验生活,他们都不知道原维的名字,却知道他就是“拉铁”。“我为彝族做出的这一点点贡献就让他们记住了我,真的让人觉得很感动。我一直觉得演员就是一份工作,没有想过会有站在舞台上享受掌声的那份感觉,这种成就感真的会激发你的创作积极性,更主动地去参与到创作当中。”
原维把这种创作的热情全部投入了《索玛花开》中。虽然是姐妹篇,但这一次原维在这部戏里饰演的海来史布和拉铁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面角色。在看过剧本之后,原维又“故技重施”找到导演去谈了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哪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啊,好人也办错事,坏人也会办好事。不能说我这一生就办了一件错事,你就把我定义成坏人了,我再做好事我也是坏人。”原维通过自己的剖析和揣摩给这个人物加入了更多的层次,从故事刚开始因为利益与扶贫干部频频产生摩擦,到为了谷莫村的脱贫致富,愿意求同存异,最后更是成为企业家和脱贫模范。
在这个鲜肉和小花被指责不敬业、抠图、替身、不背台词……的当下,原维却不论角色大小都会做足功课,尽心竭力去塑造他们。例如在拍摄《彝海结盟》的后期,他因为动作戏肋骨骨折,却还是忍着剧痛坚持从医院赶回来拍摄大结局,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而原维却觉得促使他这么做的原因异常的简单和纯粹,那就是为一个角色创作喜怒哀乐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欢欣。
“让我休息,我就剩下疼了;在现场待着,我一高兴,反而就忘了疼。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直到有一次冯远征老师的爱人梁丹妮老师点醒了我。她说:‘小原,我看你演这个人物的时候挺遭罪的,你没有那种创作的满足感。’从那一刻起我就想,我必须要享受创作的快乐。先甭管这句话到底有多深,我先去做。如果说创作完这个人物,或者说演完这场戏,我不快乐,那就是错了。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在演了一场戏以后特开心。那天正好是跟冯远征老师对戏,他说:‘你跟这儿美什么呢?’我说:‘我觉得这场戏我演得好。’他问:‘演得好在哪?’我说:‘我不知道演得好在哪,反正我就觉得演得特好。’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创作带给我的快乐,并且是别的快乐所无法比拟的。”
对话 原维
我能演成什么样,王伟民导演心中有底
Q:除了是一名演员外,你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做老师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A:最难忘的事就是为2011级摄影系电影制作方向的学生教授戏剧表演创作。那也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一共18天的学习时间排演了一出话剧《哈姆雷特》。汇报演出彩排的时候我站在台下,看着他们排谢幕。努力了这么久,明天终于要汇报给老师、同学和各级领导了。我看到每一个孩子站在灯光下,然后想起他们从怯懦、不敢说话的第一节课开始,到他们穿上戏服、化好妆站在舞台上、那么光辉四溢地去迎接掌声和欢笑,而我作为一个演员在台下,会觉得有一点点的失落,但是作为老师来讲,我非常非常享受这份光荣,你会觉得他们的这些成就,有我的一份力量。
Q:入行多年,你也参演了不少话剧,作为一个演员,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A:电视剧是有一个快速的生产链的,话剧不是这样,你每天面对的就是那一点词,每天都在不停地琢磨,有的时候真的会去思考:我到底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也许经过排练,在上台之前,我早已经设计好了表演方式,但见到观众,观众给了我反馈,我就会想:第二天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调整?然后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重复这个过程。在这种环境下去雕琢自己的戏,真的会更锻炼演员的业务水平。
Q:《索玛花开》这部戏的班底几乎是《彝海结盟》的原班人马,你跟王伟民导演也是二度合作,有什么感受?
A:虽然大部分是老班底,但这一次我们也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会有一些合作起来的新鲜感。老伙伴们就更不用说了,根本不需要再互相去磨合,因为已经磨合得非常熟练了。包括跟导演沟通起来也会更简洁,直接就是:导演我需要怎么样怎么样,我希望这个地方能怎么样怎么样。因为导演对演员也有一个认识和判断的过程,现在他会觉得很了解我了,我会表演成什么样,到什么程度,他都心中有底。其实在剧组里沟通起来方便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因为这样不但工作效率高,出来的东西效果也更好。
2016年,主旋律题材剧《彝海结盟》凭借其节奏紧凑的叙事风格、独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在播出时始终占据收视率排行榜榜首位置。而其中勇敢无畏,却又重情重义的彝族武士拉铁給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维坦言,一开始拉铁这个角色并没有观众看到的这么丰富:“我去找导演商量,因为我觉得这个人物还不够极致。导演说:‘你等着吧,这个人物会丰富到超越你的想象。’”
“一个有才华、有要求的人对你有所期许,给了你机会,你不能令他失望。”凭借着这股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原维在拉铁这个角色上下了不少功夫。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汉族人,他在细致的观察过后有意对台词、语气、音色都进行了处理,声情并茂地呈现了一个鲜活的彝族武士形象,以至于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剧之后都以为这就是原维的原生态本色出演。“我在拍完《彝海结盟》后就离开了凉山地区,所以我也不知道当地人民到底怎么看拉铁这个角色,但开播之前的发布会请来了当地的民族专家和领导,他们跟我说:‘小伙子演得真不错,把彝族人的精气神给演出来了。’”
但更令原维惊喜的是,在两年后他因为拍摄同一班底、同样是民族题材的《索玛花开》再次走进大凉山,与当地彝族同胞在一起体验生活,他们都不知道原维的名字,却知道他就是“拉铁”。“我为彝族做出的这一点点贡献就让他们记住了我,真的让人觉得很感动。我一直觉得演员就是一份工作,没有想过会有站在舞台上享受掌声的那份感觉,这种成就感真的会激发你的创作积极性,更主动地去参与到创作当中。”
原维把这种创作的热情全部投入了《索玛花开》中。虽然是姐妹篇,但这一次原维在这部戏里饰演的海来史布和拉铁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反面角色。在看过剧本之后,原维又“故技重施”找到导演去谈了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哪有纯粹的好人和坏人啊,好人也办错事,坏人也会办好事。不能说我这一生就办了一件错事,你就把我定义成坏人了,我再做好事我也是坏人。”原维通过自己的剖析和揣摩给这个人物加入了更多的层次,从故事刚开始因为利益与扶贫干部频频产生摩擦,到为了谷莫村的脱贫致富,愿意求同存异,最后更是成为企业家和脱贫模范。
在这个鲜肉和小花被指责不敬业、抠图、替身、不背台词……的当下,原维却不论角色大小都会做足功课,尽心竭力去塑造他们。例如在拍摄《彝海结盟》的后期,他因为动作戏肋骨骨折,却还是忍着剧痛坚持从医院赶回来拍摄大结局,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而原维却觉得促使他这么做的原因异常的简单和纯粹,那就是为一个角色创作喜怒哀乐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欢欣。
“让我休息,我就剩下疼了;在现场待着,我一高兴,反而就忘了疼。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直到有一次冯远征老师的爱人梁丹妮老师点醒了我。她说:‘小原,我看你演这个人物的时候挺遭罪的,你没有那种创作的满足感。’从那一刻起我就想,我必须要享受创作的快乐。先甭管这句话到底有多深,我先去做。如果说创作完这个人物,或者说演完这场戏,我不快乐,那就是错了。然后突然有一天,我在演了一场戏以后特开心。那天正好是跟冯远征老师对戏,他说:‘你跟这儿美什么呢?’我说:‘我觉得这场戏我演得好。’他问:‘演得好在哪?’我说:‘我不知道演得好在哪,反正我就觉得演得特好。’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这可能就是创作带给我的快乐,并且是别的快乐所无法比拟的。”
对话 原维
我能演成什么样,王伟民导演心中有底
Q:除了是一名演员外,你还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做老师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A:最难忘的事就是为2011级摄影系电影制作方向的学生教授戏剧表演创作。那也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一共18天的学习时间排演了一出话剧《哈姆雷特》。汇报演出彩排的时候我站在台下,看着他们排谢幕。努力了这么久,明天终于要汇报给老师、同学和各级领导了。我看到每一个孩子站在灯光下,然后想起他们从怯懦、不敢说话的第一节课开始,到他们穿上戏服、化好妆站在舞台上、那么光辉四溢地去迎接掌声和欢笑,而我作为一个演员在台下,会觉得有一点点的失落,但是作为老师来讲,我非常非常享受这份光荣,你会觉得他们的这些成就,有我的一份力量。
Q:入行多年,你也参演了不少话剧,作为一个演员,你怎么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A:电视剧是有一个快速的生产链的,话剧不是这样,你每天面对的就是那一点词,每天都在不停地琢磨,有的时候真的会去思考:我到底是用“推”好,还是“敲”好。也许经过排练,在上台之前,我早已经设计好了表演方式,但见到观众,观众给了我反馈,我就会想:第二天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调整?然后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重复这个过程。在这种环境下去雕琢自己的戏,真的会更锻炼演员的业务水平。
Q:《索玛花开》这部戏的班底几乎是《彝海结盟》的原班人马,你跟王伟民导演也是二度合作,有什么感受?
A:虽然大部分是老班底,但这一次我们也注入了很多的新鲜血液,会有一些合作起来的新鲜感。老伙伴们就更不用说了,根本不需要再互相去磨合,因为已经磨合得非常熟练了。包括跟导演沟通起来也会更简洁,直接就是:导演我需要怎么样怎么样,我希望这个地方能怎么样怎么样。因为导演对演员也有一个认识和判断的过程,现在他会觉得很了解我了,我会表演成什么样,到什么程度,他都心中有底。其实在剧组里沟通起来方便比任何一件事都重要,因为这样不但工作效率高,出来的东西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