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美丽的女神仙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py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二下第五课《雨后》是冰心的一首小诗,开头是:“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体会雨后广场上,赤脚戏水的顽童的快乐,那位大姐姐模样的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神仙是什么样的吗?”
  “神仙是自由自在的。”
  “神仙都是很快乐的。”
  “神仙们过得很幸福。”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难得举起了手,奶声奶气地说:“女神仙都是很美丽的!”那神情,似乎她的眼前真的出现了美丽的女神仙,或者她就宛如一位美丽的女神仙。
  “女神仙都是很美丽的”,这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对神仙的最原初的认知和解读。这个充满个性的理解当然是对老师问题的正面应答。而老师所问“神仙是什么样的”,其设问的潜台词是想让学生通过神仙的比喻,体会嬉水孩子的欢乐。因而老师迟疑了,这个回答不能说不对,但女神仙的美丽与雨后孩子的快乐似乎难以联系在一起,这不是老师备课时预设的、心中想要的那个答案。在老师含糊的不置可否中,这个回答就如一个小小的雨滴落在偌大的湖里,悄无声息,似乎都没荡起一圈涟漪。
  然而,对于此时坐在教室里听课的我,这偏离轨道的解读却如雨后的空气一般清新,令人眼前一亮,心头明朗。我停下笔,抬起头,端详起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
  课,按照老师既定的预设继续进行,而我却陷入遐想之中。对于这个小女孩冒出来的奇思妙想,或者说奇谈怪论,我们的老师应怎样面对,怎样处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境呢?
  看着这个沉浸在神话世界里的孩子,老师笑了,轻声问道:“你知道哪些美丽的女神仙啊?”
  小姑娘聪慧地领悟到老师的追问中饱含的关注与期待,不假思索地如数家珍起来,美丽善良的嫦娥、温柔贤惠的七仙女……原来她读过那么多神话故事,知道那么多美丽的女神仙。
  全班同学都羡慕地朝向她,屏息聆听,也有在下面悄悄插嘴的:
  “我看过《嫦娥奔月》的动画片!”
  “花仙子也是美丽的!”
  “女娲也算吗?”
  “敦煌壁画里的飞天是女神仙吗?”
  “女神仙都是美丽的”,显然准确回应了老师“神仙是什么样的”问题,但与理解“快乐”还是偏移和牵强的。但老师的追问,全班孩子的倾听,这追问与倾听中显然会隐含一种关注,播下一种兴趣,传递一种欣赏。无疑,这个小姑娘也一定会敏锐地捕捉到蕴含其中的温度,这温度的蓄积将不断地唤醒和催生她心中爱的种子发芽、萌生。这爱,首先是对生活,还有对伙伴、对教师、对学习、对阅读,也一定包含着对自己。这心中的美好情感,足以温暖自身,亦能温暖他人。
  在我们日常的课堂里,在我们如水的教育生活中,学生们像这样的出乎预料,或者是无法理解,甚至是不可理喻的回答真的很多,如果我们能够努力站在孩子的视角,耐心倾听,慧心解读,顺势引导,就不会出现如前文所述的那种情况。也许我们一时无法判断、无法回答,但我们不应轻易否定,可报以一个温和的目光,一个恬淡的微笑,下课后再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也许,我们很忙,孩子们也很忙,一时无暇交流对话,那我们就应在备课本上写下几笔,先记录下来,有时间的时候想一想,再回味一下。如果,我们常常这么做,久而久之,我们就有了一种充满力量的教育习惯、教学思维,更蕴育了一种内心:尊重、宽厚、温暖。
  (李琳,江苏省特级教师,
  南京市力学小学党总支书记)
其他文献
一、月下江天读燃情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生:(齐读课题)望月。  师:望月,月夜那么宁静安详,轻柔一点。看,月亮出来了——(引读第2自然段)  生:“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  师:我们看到了天上的月,也看到了——  生:水中月。  二、月下忆诗两相融  师:多美的月亮啊!偶然回头,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谁啊?  生:小外甥。  师:噢,原来望月的不只是我。(
期刊
《海底世界》是一篇非常浅显的说明文,如果不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是看不出它的精妙之处的。学习母语,融入品质,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一份情怀,发现语言的秘密,感受表达的精妙,那就要品析语言的关键处,学习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一、口诵心惟,品析语言关键处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口中吟诵,心里思考,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读读、想想,触摸语言文字,体会精妙之处,发展
期刊
自然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怎样的?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首先,它的形式应该是美的,自然的美,不矫揉造作,充满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与默契;其次,它的内容也应该是美的,着眼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因为“教是为了不教”。  3月25日,我在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浪淘沙 夏日旅怀》。这是一首充满着浓郁乡愁的词,作者是兴化的刘韵琴,作为近代一位颇有影响的记者、作家,她一直致力于“教育救国”的理念,并为之奋斗了一
期刊
复沓,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可以成为主线教学的一种特殊手法,起到活化文境、突出重点、强调感情、调控节奏等作用。我市一位教师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在围绕“欢乐”建构教学主线的过程中,巧用复沓,对几个平平常常的词语,进行独特解读和智慧处理,将词语的言外之意凸显出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多维具象中复沓  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的“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
期刊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和单篇的课文教学相比较,就是由重视局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转变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学习的模式。笔者进行了有机整合的尝试实践,并运用了数学教学中“加减乘除”的优化策略,以期盼我们的课堂少一些困惑,多一些突围!  一、“加法”策略——蜕变的超值享受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
期刊
沙龙  一、多一些内容:课程内容的补充与拓展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只限于课文内容。课堂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将课文内容完整地传授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的视野必然变得狭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思维,增加一些他们所喜欢的内容。如教学一上识字《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勾绘成了一幅精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联想到另外一首很有名的
期刊
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改进写字教学评价”。我们从“敬意、静气、净洁、劲力、境界”五个方面,进行“小学毛笔字书写发展性评价要素研究”,激励攀登,有效促进了学生毛笔字书写的良性发展。  一、五分“敬意”  汉字的表意功能、方块造型、文化传承,是世界其他文字无与伦比的。学生要热爱祖国的汉字,必须先把字写正确。“不写错字”这第一分“敬意”,是“金字塔”的第一基石。  
期刊
用专业的眼光看语文,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专业、十分有意思的命题。  如果让非语文学科的老师用专业的眼光看语文,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倘若对语文教师提出这样的要求,合适吗?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语文教师就应是以专业的眼光看语文的。其实不然,有的语文教师并没有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思考、评判,其原因是一些语文教师还不具备专业的眼光。看来,语文教师有一个不断锤炼自己专业敏锐性的任务,提升专业水平
期刊
2002年,暑期培训任务陡增,我从7月初出发,连续转战内蒙古和河南40天,既介绍了教材,交流了课改经验,也结交了一些朋友,收获了友谊;既挥洒了汗水,付出了艰辛,也赢得了掌声,得到了肯定。下面仅就在豫南培训作一介绍。  7月23日晚,我和郑加强、张敬义两位老师一同从郑州来到了漯河市郾城县。  24日上午,张敬义老师讲《课标》,坐在最前排第一个座位上的老师引起了我的关注。他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虽然头
期刊
一、“非典型”笔画失位  缺乏变化的笔画搭建成的字肯定是呆板、缺乏生气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仅仅介绍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以点画为例,点不仅有右点,还有左点、垂点、长点,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介绍并讲解右点。所以,我将因分类不细致而被教师忽略的笔画,美其名曰“非典型笔画”。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书写,可以发现很多笔画存在失位的现象。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中看不见左点、垂点、长点、平撇、竖撇、平捺、悬针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