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分享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将自己的经验成果与同伴分享,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针对“独二代”儿童的心理特点,提出合作分享课堂,并致力于这种良好品性养成的课堂探索与实践。
一、小规模非正式——开启合作分享学习大门
合作分享学习从简单的小規模开始,常常意味着邀请所有学生参加到合作学习中来并建立对彼此的接纳、尊重和欣赏,意味着对课堂的物理环境的关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以帮助学生理解合作在学习情境和其他情境中的重要性。
如《图形的覆盖规律》一课: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三种数量(总个数、每次框的数量,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总个数不变,每次框的数量越多,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越少。
生:每次框的数量+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1=总个数
生:总个数-每次框的数量+1=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
师:刚才得到的规律仅仅是在10张票的情况下得到的,在其他情况下都适合吗?
有学生提议:多举几个再试一试。
师:是呀,仅仅从一个验证来说明规律相对比较稚嫩,这只是一种猜想,还需要经历丰富的验证,什么情况下可以不验证了?
生:举3-5个都是正确,说明这规律成立。
生:还可以举反例,如果举不到反例,举到的都是正确地,没有错误,说明这个规律正确了。
小组活动:
①四人一组,组内合作,分别变化总个数与每次框的数量,框一框、移一移,找一找有几种不同的拿法,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例举的丰富一些,想一想能列举出反例吗?
③观察表格内的数据,组内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小组活动,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和经验。)
师:经历了大量的举例,找到规律,验证猜想,通过找不到反例,确认目前这个规律是正确的,这种方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通过举例总数是10个发现了规律,学生敢于提出 “多举几个,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尝试举反例,举不到反例就能确认规律成立”,有了问题,教师不越俎代庖,而是通过引导提出小组活动要求让学生试着解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二、明主题晰要求——踏上合作分享学习旅程
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而言的,合作学习不是闲聊,不是拉家常,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在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既允许各人保留自己的看法,形成各自独特的观点;也应该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代表小组在某一问题上的态度,并以小组为单位,把有关问题的看法带入到更大范围内进行讨论,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如教学“美妙的杯琴”:
师:刚刚我们都看到了,敲击不同的容器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容器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击它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真的太神奇了。今天我们就利用杯子来制作一种简单的乐器:杯琴,尝试用杯琴敲出美妙的音乐。但是怎样制作成美妙的“杯琴”呢?
生:要有7个音阶必须有7个杯子,在其中放入不同量的水。
师:那你先猜想一下,每个杯子里需要放入多少容量的水呢?
生: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
生:你的数据有点大,最后要放350ml的水,一般的杯子怎么放得下啊?要改成20ml、40ml、60ml、80ml、100ml、120ml、140ml。
生:3-4是半音,6-7也是半音,所以可能是20ml、40ml、50ml、70ml、90ml、110ml、120ml。
师:那根据你们的猜想去试一试呢?并看看杯子里水的多少与音量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生:我发现杯中的水越多,声音就越低;水越少,声音就越高。
生:对,我们也是的,所以敲的时候要反过来敲。
生:不对,反过来敲容量就跟着改变了,水的容量就应该改成:120ml、100ml、80ml、70ml、50ml、30ml、20ml。
师:那这样就一定能敲出do、re、mi、fa、sol、la、xi吗?
生:不一定,可能还需要调整。
师:那该如何调整呢?
生:声音嫌高就放点水,声音嫌低就倒掉点水,以此来调节。
师: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小组合作,六人中选取一个人吹竖笛或者口琴来让大家校音,再由一个人来敲,其余同学听敲出的声音和吹出的声音是否一致,最后调整到一致,并把水的容量记录下来。
合作分享学习既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也不是为了还学生自由,而是要求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努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果。制作杯琴注重通过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乐于探究讨论分享。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调整,在调整中再进行操作,最后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杯琴。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百家争鸣”——不受陈规所约束,敢于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达到“百花齐放”。
合作分享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作为目标之一,合作分享学习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
注: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独二代”儿童阳光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HA120247)》,也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独二代”儿童课堂合作分享学习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a/2013/02/079)。
一、小规模非正式——开启合作分享学习大门
合作分享学习从简单的小規模开始,常常意味着邀请所有学生参加到合作学习中来并建立对彼此的接纳、尊重和欣赏,意味着对课堂的物理环境的关注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以帮助学生理解合作在学习情境和其他情境中的重要性。
如《图形的覆盖规律》一课: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三种数量(总个数、每次框的数量,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总个数不变,每次框的数量越多,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越少。
生:每次框的数量+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1=总个数
生:总个数-每次框的数量+1=得到几种不同的拿法。
师:刚才得到的规律仅仅是在10张票的情况下得到的,在其他情况下都适合吗?
有学生提议:多举几个再试一试。
师:是呀,仅仅从一个验证来说明规律相对比较稚嫩,这只是一种猜想,还需要经历丰富的验证,什么情况下可以不验证了?
生:举3-5个都是正确,说明这规律成立。
生:还可以举反例,如果举不到反例,举到的都是正确地,没有错误,说明这个规律正确了。
小组活动:
①四人一组,组内合作,分别变化总个数与每次框的数量,框一框、移一移,找一找有几种不同的拿法,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例举的丰富一些,想一想能列举出反例吗?
③观察表格内的数据,组内交流形成统一的意见。
(小组活动,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和经验。)
师:经历了大量的举例,找到规律,验证猜想,通过找不到反例,确认目前这个规律是正确的,这种方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通过举例总数是10个发现了规律,学生敢于提出 “多举几个,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尝试举反例,举不到反例就能确认规律成立”,有了问题,教师不越俎代庖,而是通过引导提出小组活动要求让学生试着解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二、明主题晰要求——踏上合作分享学习旅程
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而言的,合作学习不是闲聊,不是拉家常,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在信息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求大同,存小异。既允许各人保留自己的看法,形成各自独特的观点;也应该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代表小组在某一问题上的态度,并以小组为单位,把有关问题的看法带入到更大范围内进行讨论,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如教学“美妙的杯琴”:
师:刚刚我们都看到了,敲击不同的容器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容器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击它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真的太神奇了。今天我们就利用杯子来制作一种简单的乐器:杯琴,尝试用杯琴敲出美妙的音乐。但是怎样制作成美妙的“杯琴”呢?
生:要有7个音阶必须有7个杯子,在其中放入不同量的水。
师:那你先猜想一下,每个杯子里需要放入多少容量的水呢?
生: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
生:你的数据有点大,最后要放350ml的水,一般的杯子怎么放得下啊?要改成20ml、40ml、60ml、80ml、100ml、120ml、140ml。
生:3-4是半音,6-7也是半音,所以可能是20ml、40ml、50ml、70ml、90ml、110ml、120ml。
师:那根据你们的猜想去试一试呢?并看看杯子里水的多少与音量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生:我发现杯中的水越多,声音就越低;水越少,声音就越高。
生:对,我们也是的,所以敲的时候要反过来敲。
生:不对,反过来敲容量就跟着改变了,水的容量就应该改成:120ml、100ml、80ml、70ml、50ml、30ml、20ml。
师:那这样就一定能敲出do、re、mi、fa、sol、la、xi吗?
生:不一定,可能还需要调整。
师:那该如何调整呢?
生:声音嫌高就放点水,声音嫌低就倒掉点水,以此来调节。
师: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小组合作,六人中选取一个人吹竖笛或者口琴来让大家校音,再由一个人来敲,其余同学听敲出的声音和吹出的声音是否一致,最后调整到一致,并把水的容量记录下来。
合作分享学习既不是为了追求某种形式,也不是为了还学生自由,而是要求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核心,努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果。制作杯琴注重通过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乐于探究讨论分享。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发现中调整,在调整中再进行操作,最后制作出一个简易的杯琴。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百家争鸣”——不受陈规所约束,敢于提出自己新的见解,达到“百花齐放”。
合作分享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合作学习置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并把“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作为目标之一,合作分享学习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接受并用于教学实践。
注: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独二代”儿童阳光情怀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HA120247)》,也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独二代”儿童课堂合作分享学习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a/2013/0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