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感官参与下的高三生物复习课例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几位教师给复习课贴上了“枯燥”标签,复习课的单调枯燥已然成为教师共识。“回顾知识点 习题训练”是复习课的常态模式,久而久之,复习课越来越索然寡味。如何上一节“不一样的复习课”?多感官参与下的高三复习课就是给学生创设“动耳、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调动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动觉及触觉等通道获取信息,提高复习效果的一种复习方式。
  1 视听导入:动眼动耳
  为了创设情境和吸引注意,笔者通过筛选和剪接,合成了一则配有音乐和解说的视频,视频包括膝跳反射、女子平衡木比赛、NBA球星投篮以及猩猩“过”小桥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走进“神经调节”复习。
  2 知识复习:动口动手
  如何进行知识点复习是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问题。教师把知识重复一遍,往往学生不爱听;跳过知识点直接进入习题训练,学生常常不能顺利解题。笔者采用“关键词发散联想”(动脑动口)和“构建概念图”(动手动脑)的方式进行知识复习,起到良好效果,深受学生欢迎。
  2.1 关键词发散
  在“神经调节”复习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脑”和“神经”分别作为关键词进行发散联想,每人发散出5~10句话,每句话都带有关键词“脑”或“神经”。学生按座位顺序说出自己发散的知识点,一般要求第一个学生讲出5句,第二个学生讲出3句,第三个学生讲1句,其余学生依次补充,直至将本节知识点几乎全部覆盖。
  例如,关于“脑”的发散训练,学生说出如下知识点:
  人脑主要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
  人体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有人类特有的言语区(S、V、H、W区);
  体温调节(血糖平衡、水盐平衡)中枢在下丘脑;
  小脑能协调躯体平衡;
  脑干有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呼吸、心血管中枢)……
  关键词的发散阶段不要求学生按一定逻辑关系排列知识结构,只求能回忆出相关知识点即可。此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快速思维,调动兴趣,通过发散思维学生会获得成就感。
  2.2 构建概念图
  学生发散的知识点往往是零散的,不构成知识体系,可通过构建概念图(网络图)将知识点按一定层次关系构成知识体系。概念图可由学生自主构建,也可由教师构建出主体框架,学生进行补充、完善。
  在“神经调节”复习时,教师预先将相关概念或知识信息写在若干卡片,上课时将概念图的主要框架展示在黑板上,由学生补充、完善概念图。三组学生在黑板上根据教师提供的框架和知识卡片,以拼图方式构建模型。其余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概念图。多数学生最终能构建成如图1所示概念图。
  学生要构建出完善的概念图,就必须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这就求学生在概念水平上思考问题,是一种高级思维。因此,让学生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动手过程,更是进行高级思维的过程。
  3 盲区清扫:动口动耳
  教师可通过学生对知识点的发散和对概念图的构建状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由此知晓学生存在的盲区。在“神经调节”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发现给学生提供的“钠-钾泵”、“氯离子内流”、“离子通道开放”、“被动运输”等卡片信息,学生没有利用,由此可知,学生对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机理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盲区。
  对于上述盲区,教师采用了“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三种方式,顺利解决了学生的所有疑问。首先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当问题汇总后,教师让能解决其中某个问题的学生举手示意,然后分别由这些学生来解答问题。所有学生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来讲解。当所有学生都无问题提问时,教师根据自身的经验,可向学生提问一些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本节复习中,师生共同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1) 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有什么特点?
  细胞膜外Na 多于膜内,细胞内K 多于膜外。
  (2) 静息电位与兴奋电位是如何形成的?
  静息时外正内负:主要由于膜上K 通道开放,K 外流(被动运输)所致。
  兴奋时外负内正:主要由于膜上Na 通道开放,Na 内流(被动运输)所致。
  (3) Na 、K 的分布如何复位?
  学生经常有这种疑问:由于Na 内流,会使膜内Na 越来越多吗?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膜上有一种“钠-钾泵”的结构,能在神经纤维兴奋后,将Na 泵出、K 泵入(主动运输),使Na 、K 的分布复位,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4) 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关于“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不仅学生不清楚,很多教师也感到疑惑。教材对该内容未有提及,但是当学生质疑时,教师必须做出回答。递质的作用机理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以后,主要使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开放。究竟使哪种离子通道开放呢?这与递质的性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兴奋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的Na 通道开放,Na 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变为外负内正),引发兴奋;而抑制性递质会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膜内负电位升高,膜外正电位变大,突触后膜受到抑制。
  在盲区清扫环节,学生动脑思考、动口提问或讲解、动耳倾听,将盲区一扫而净,学习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4 知识应用:动手动口
  对近5年全国各地生物高考卷中有关“神经调节”的试题进行了分类、归纳,发现高频考点主要出现在“反射弧、传导方向、指针偏转和电位变化曲线”四个方面,于是,选择了这四类题型供学生训练。学生若能顺利解决,则说明其学习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边做边讲、轮流讲解的方式进行,当学生做完一道(或一类)题时,教师只需选择第一位讲解人,当这位学生讲解完,由这位学生“选择”第二位讲解人,依此类推,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或讲解机会,将“点名选择权”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均得到锻炼。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负责解决,发挥点拨、指导的作用。
  多感官参与下的高三生物复习课,通过多重刺激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复习效果,同时满足了不同类型学习者(如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这种复习方式突出了学生主体性,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活力,为改进当前高三复习课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赵瑞芬.多感官参与下的生物学教学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1,(8).
  [2] 赵瑞芬,多感官参与下的生物课堂教学——“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1,(2).
其他文献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61一02  摘要 人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人体自身的生理现象是探索生命科学机理的最佳实例,生命科学中许多微观、抽象的组织结构与学科特有的思想可以用人体作为模型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可以作为部分演示实验的直接教具。人体表达出的各种肢体语言蕴藏着无声的教育信息。叙述了如何把人体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教学分析和设计思路  1.1 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的一节内容。“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主要包括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和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三方面的内容。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方面,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果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并从中挖掘探究主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更重要的是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扩大了探究的范围,真正现了探究的实质。同时,也可以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为教学实践服务。以下所述关于“四种浸种方式对三种作物种子萌发生根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是笔者开展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做的一项尝试。  种子繁殖是植
近日,安徽阜阳发生肠道病毒EV71感染事件,疫情发展及防控情况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截止2008年5月2日中午,因肠道病毒感染事件病例增至3736例,其中死亡22例。受“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人们关注EV71的危害是否与SARS病毒相提并论?这种病毒究竟是何“怪物”?下面简单介绍肠道病毒EV71的相关知识。
虽然高中生物教材中没有明确涉及呼吸商的内容,但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与模拟试卷中,以呼吸商为背景的试题一直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实现对“呼吸商”能力点的突破,要结合以下三方面内容。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自上個世纪以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明,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许多现代生物技术为人类提高生产力、战胜疾病、改造自然、认识自我创造了巨大的动力。世博会作为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科技文明的盛会,必然地成为了各国展示其生命科学科技成就的舞台。下面谈谈世博会上的生命科学元素。
摘 要 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人教版生物教科书必修1和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中“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章的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发现美国教材知识涉及面比较宽,对知识的设计凸显了自主学习的理念;而中国教材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注重模型的建构。两国教材各有所长,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如何提高学生生命观念素养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中美生物教材 物质跨膜运输 生命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
“微课引领——问题驱动”是一种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以微课为载体,搭建“范例支架”,让学生自主构建科学探究的知识框架;以问题为基点,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问题支架”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达成生物课堂的高效教学。现以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一节为例,浅谈“微课引领——问题驱动”高效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
1 教材分析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初步学会显微镜使用技能后,迫切想要观察细胞的结构,而观察细胞的前提是做好临时装片,所以制作临时装片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掌握了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后,对其他材料的临时装片的制作就有的放矢,有利于教师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探究式教学。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学会制作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4—0023—03  PowerPoint是制作生物学课件最常用的工具,该软件简单易学,用PowerPoint制作的生物学课件随处可见。为了更有效地使用PowerPoint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使用PowerPoint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技巧,现总结如下。    1 制作滚动文本    在PowerPoint课件中设计生物学主观习题时,既有图又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