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且实惠的生物课程资源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car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61一02
  摘要 人体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人体自身的生理现象是探索生命科学机理的最佳实例,生命科学中许多微观、抽象的组织结构与学科特有的思想可以用人体作为模型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体可以作为部分演示实验的直接教具。人体表达出的各种肢体语言蕴藏着无声的教育信息。叙述了如何把人体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人体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课程改革提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有力支持,再美好的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然而,在一定时期内,我国城乡学校之间各种课程资源的共享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怎样合理开发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来缩短这一差距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尤其是对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学而言显得更为迫切。下面以人体作为有效的生物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人体是介绍生命科学的最佳实例
  
  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物体,包含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高中教材主要学习生物学的生理知识。对于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来说,生理机制都会有许多共性,所以在介绍相关理论时,教师可以直接用人体作为实例,让人体蕴藏的直接课程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介绍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机制时,让学生思考与人体直接相关的问题:①肥胖的人是否是因为吃了过多的肥肉而发胖?老和尚只吃素不吃荤,为何也能发胖?中年人肥胖后,又为何会出现“虎背熊腰肚皮厚”的现象?②医生为何常常以体温作为诊断疾病的指标之一?发高烧患者为何会出现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神志不清的症状?③营养不良或者肝硬化患者为何会出现浮肿的现象?这与正常人受外伤时局部的发炎红肿又有何区别?在介绍微生物时,教师要求学生思考:①臭豆腐长了很多霉菌,怎么还是人类的一道美餐呢?难道发霉的食物都能吃?②注射疫苗为何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感冒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吗?为什么?③青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为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注射青霉素时为何要做皮试?……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进一步探讨生物学生理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用人体作为例子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正真体验到自己的身体与生物学科的直接联系,感受学有所用的乐趣,间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人体是比喻微观结构的便捷材料
  
  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示意图或比喻等直观的教学方法来理解微观的结构与抽象的概念。由于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在更短时间内理解与接受更多的知识,所以比喻的材料就会有五花八门,具备一定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有一套“自用”版本的比喻材料,并且这些材料会随着总结的深入而不断地完善。若教师能用人体某一具体的结构作为比喻或比方来理解某一知识,让比喻离学生更近,可以避免因比喻范围过大、过于散乱而导致遗忘率过高的现象。如①学习染色体组时可以用人的一只手中的五个手指代表一组染色体组,因为五个手指大小、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完整的一只手就可以代表具备这种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教学难点,可以用人体来做这样的比方:由于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还是一家人(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所以才叫姐妹染色单体,开心的俩姐妹有一天一同出去约会(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在约会的过程中双方互送(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了一些礼物,或许他们还不知道由于男女双方家庭的特殊因素,未来(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后期)是要注定分(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手的,多么可怜的一对情人啊!不幸的感情让他们分手后的双方不得不重新寻找(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新的知己,希望幸福地度过下半辈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生活。转眼之间,他们生育的2个姐妹也已经长大并已经嫁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了,重新组建了2个新的家庭(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精细胞)。可是嫁人之后,这对姐妹再也不相互认亲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多么无情的姐妹呀!有了这样的比喻做铺垫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重复利用比喻的资源,一旦提到喻体,学生就自然联想到本体。反过来,学生一旦看到喻体(人体的结构与约会)就更容易联想到本体,达到共同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降低学生的遗忘率。
  
  3 人体是理解学科思想的简便模型
  
  在新课程理念中,提到了很多生物学思想,因为生物学学科思想已经对其他学科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将进一步影响人类文明,因此课堂教学中除了注重知识的更新与教法外,不可忽视生物学思想在课堂内的渗透。高中生物学课程里常常提到一般系统论、生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人类中心和种间平等、竞争进化与合作进化、可持续发展教育等5种常见的学科思想。对学生而言,由于没有更多生物理论知识作为铺垫,所以很难直接理解学科思想的内涵,如果教师用人体作为模型来协助认识,就会显得更为容易渗透。如:用人体的组成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一人体”这一主线作为背景来理解一般系统论的整体性;用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去分析一般系统论的层次性;用“生活中离不开群体”的意识教育来认识生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群体行为而非个体行为的思想,若把这种群体意识延伸到生态系统层次,那么各种生物即使是人类认为最低等或最丑恶的,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都有它应有的贡献和价值,让学生逐渐感悟到种间平等的思想,认识原有人类中心观念的片面思想,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用“高考竞争”的实例来说明生态位的竞争排斥原理,明白竞争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向新的领域和空间发展也是一种竞争;通过对学生的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和环境观等观念的教育,来理解生物圈也有自己的环境最大承受量,所以若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对自然界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各种不良行为。
  
  4 人体是模拟演示实验的实惠教具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各种条件反射类以及生活中学生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各种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教学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笔者用下课后学生去食堂就餐的这一过程做演示,可以很好地说明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下课铃没响之前部分学生已经饿了(此时内分泌系统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体液调节),但又不能随意离开教室(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下课铃响(神经调节——条件反射),离开教室(运动器官——人在行走),到食堂就餐(提高血糖),最后总结出:动物行为就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同作用下形成的。看似一个简单的演示则可以说明很复杂的理论内容,简单的几个演示动作让学生易于内化抽象的理论阐述。还有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现场演示吃腌制过的酸萝卜,让学生感悟条件反射与吞咽反射的真实存在。在学习中枢神经系统时,涉及到运动区域,演示酒醉后人体四肢很难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让学生思考:酒醉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语言结巴的现象?甚至说了什么内容等到酒醒后也无法回顾的原因。其实还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堂里亲自演示,让课堂内容回味无穷。在各种实际的生活例子中,虽然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时用语言来描述各种生物现象,但其效果不如直接在课堂中再现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更为理想。用人体演示实验的方式运用到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幽默感。
  
  5 人体的肢体状态是无声的教育信息
  
  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课程资源,师生的眼神、面部的表情、声音的高低、手势以及各种各样的坐姿与站姿都为课堂教学提供无形的信号,这些信号为师生的教学提供有利的反馈,让教师在课堂上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态要自然、和蔼、亲切、激情以外,关键是要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因为学生的眼神会告诉你对自己正在讲解的题型的理解程度,学生的面部表隋会告诉你对这一堂课的满意程度,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的高低与整齐度会告诉你对某一知识理解的深度,学生在课桌上的姿态提醒老师要关注学生为何听课状态如此疲倦。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是值得利用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为课堂教学服务。
  人体还蕴藏着更丰富、更实惠的生物课程资源,还有许许多多可以直接使用的显性或隐性的课程资源,期待着一线教师去挖掘、去开发,并合理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为缩小城乡之间由于其他条件性资源的不足而导致的教学差距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提高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而服务。
其他文献
1 案例  笔者旁听“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公开课。教师引导学生在合理区间内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2,4-D溶液,选择适合枝条浸泡在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学生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枝条生根情况。通过实验操作,学生理解不同浓度2,4-D对枝条生根的影响,体验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使用时存在的双重性作用。教学过程教师遵循教学设计,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① 不知道哪种枝条适合扦插;② 不清楚如何设计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认为质疑是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起点。笔者尝试采用“教师设疑——学生探疑——学生解疑——学生质疑——师生释疑”的教学。  下面就这种课堂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一介绍。  1 教师设疑——教师设置课堂问题  “设疑”是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和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以期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环节是教师在备课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学习
摘 要 以选修实验课题“植物的组织培养”为例,充分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注重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实验教学的实用性、主体性、整合性和示范性。  关键词 校本课程资源 实验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指生物学课程实施可利用的所有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也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决定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
1教材分析  课题“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是新教材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章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和老教材比较有较大的变动,删去了鸭翅的观察,增加了“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观察活动。本节教学重难点是,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学要求比老教材高。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本节课标内容是: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对本节内容的活动建议是:观察某种脊椎动物的肌肉、
摘要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在高中生物中是一个教学难点,特别是其中对同位素示踪法的应用、观察到的现象、实验中的误差,学生很难理解到位。采用物理模型构建法与假说演绎法结合,实现对此难点的突破。  关键词物理模型构建 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  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需要掌握的两个重点内容。尤其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涉及到同位素标记法的运用,是学生理解的难
摘要 叙述如何使职中学生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抱有掌握一技之长的心理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尽最大可能地发掘其潜能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保证,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了当前形势的需要。  关键词 职高生物 服务农村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中等职业中学的设立不仅是为高校培养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当地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教材,通过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信服这一结果,因为艾弗里的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怎样才能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单独地去观察DNA和蛋白质的作用,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1 动画演示,变抽象为直观    首先出示大肠杆菌
摘要 随着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性教育又被纳入到高中生物教材中,然而生物新教材的编写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生物教材性健康教育内容的编排并且与国外性健康教育进行比较,旨在帮助学生确立健康的性观念,提出改善意见,为我国合理有效的开展性教育及解决现存问题提供对策。  关键词 性教育 性道德教育 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落叶灌木,高达3 m;当年小枝浅黄褐色,四角状,被由黄褐色簇状毛组成的绒毛,二年生小枝灰褐色或灰黑色,稍具棱角或否,散生圆形皮孔,老枝圆筒形,近水平状开展。冬芽有1对披针状三角形鳞片。叶纸质,宽卵形、圆状倒卵形或倒卵形,稀近圆形,长4~10 cm,顶端圆或急狭而微凸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很少微心形,边缘有不整齐三角状锯齿,叶柄长1~2 cm米,被薄绒毛;无托叶。聚伞花序伞形式,球形,直径4~8 c
摘 要 通过实践发现教材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实验存在的一些问题,参考国标的方法进行改进,以紫外分光光度计为检测仪器,建立了标准曲线,研究了络合物加入时间、显色时间、显色液的稳定性及活性炭脱色效果。  关键词 泡菜 亚硝酸盐 分光光度计  中图分类号 Q-33 文献标志码 B  1 引言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被置于课程改革的基础地位,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