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它所关注的是孩子综合素养的提高。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已成为目前中小学语文教育者日益关注的焦点。这里,笔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激兴趣,促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学习的语文知识。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方法,强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方法有很多种,这里笔者谈谈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选择有关的书报、有关章节或有效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静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袁成瑞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有的作品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创条件,保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和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给学生,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读书活动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4.帮助选择读物
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四、抓先进,比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就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教师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更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激兴趣,促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学习的语文知识。实践证明,只有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教方法,强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阅读方法有很多种,这里笔者谈谈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选择有关的书报、有关章节或有效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静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袁成瑞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有的作品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快速地观其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创条件,保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组织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课间和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2.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给学生,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开展读书活动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或班级应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4.帮助选择读物
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
四、抓先进,比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就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教师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更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才。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