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陕西乡贤事略》述略

来源 :当代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乡贤事略》作为一部有价值且屡被引用的地方文献,其撰稿者均为当时陕西文教界有识之士,但其中数人生平概况已鲜为人知,同时,是书存在初稿和定稿的区别,也并没有所谓的石印本、刻本。文章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梳理、论证,同时分析、探讨了初稿到定稿取舍定夺背后的原因。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越来越多学校试图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实现校本课程德育。而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方面存在的误读致使其德育价值未能有效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德育误区源于开发人员对“知识”的静态化与普遍化理解、对“知识”价值的先验判定。扎根学生生活世界,实现道德知识的实践转化;立足具体的问题情境,关注道德知识的情境辩护;转变课程实施思路,凸显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校本课程德育价值重塑的可能思路。  关 键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由多个阶段构成,其中幼儿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他指出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普遍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都是由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
期刊
摘 要 校本德育目标具有基础性和差异性特征,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性德育目标上制定和确立的。基础性德育目标往往是抽象的,需要细化成具体的目标。校本德育目标由学校德育目标的校本化、生本化和层次性所决定,有具体化、可操作、差异性等特点。学科教师为达成德育目标,需要将共同的校本德育目标融入学科课程目标,转换角色,这是落实“以德为先”教育理念,实现“课程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  关 键 词 校本德育目标;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