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市单招高考本科录取一直偏低,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成绩直接影响到他们单招高考成绩.个人认为学生数学成绩之所以落后的原因有很多,笔者经过多年的单招班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树立威信,既要威严又要可亲
我在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第一周的每一节课都要经过十二分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感觉数学并非难于登天,只要想学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学好数学.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老师水平很高,对老师产生崇拜心理,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当然规矩不能少,对学生一些做题的规范性方面一开始就规定好,答不到要求的重做,不能心慈手软.对学生的作业做到面批,及时纠正错误,但老师的态度要可亲,做错题并不是犯罪了,错一次纠正一次,这样学生错多了,觉得不好意思,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般从三方面着手: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认为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们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但并不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3.在课后巩固中培养“小练习”专家
要让学生学习好数学,首先就要消除他们在数学上的心理障碍,多让学生做点“白开水题”,即一清二白、简简单单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拿起手中的笔,去获得哪怕是很小的成就感.所谓的“小练习”,有两层含义,一是难度小,二是量小.培养每名学生都可以成为“小练习”专家,真正享受到了数学的动手与思考的乐趣.
三、在新课程下应如何应对
1.了解初中教材
要求学生能顺利地衔接上初高中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构建清晰的初高中知识体系,在授课前能针对新课的初中知识背景,给学生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回忆起初中的相关知识,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无缝接轨”.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立足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加强课外辅导
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学困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近几年的单招高考数学题来看,现在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但基本内容仍然是我们的课本内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1.在引入新概念时,把相关的旧概念联系起来,确立信任学生的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把某种情境用数学方法加以表征.在形成概念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新概念.在辨识概念时,鼓励学生质疑.从学生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2.在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方法时,离不开对命题的证明,应当改变传统的分为“展示定理、推证定理、应用定理”简单三步的模式,而结合实际情况,在证明命题前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的疑惑情境.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便能清楚什么是数学证明,什么不是,并且知道数学证明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3.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注意渗透解题策略,因为策略往往是不容易为学生掌握的.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喜悦之心,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不断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
总之,努力做到上述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就一定能在单招数学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树立威信,既要威严又要可亲
我在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第一周的每一节课都要经过十二分的精心设计,让学生感觉数学并非难于登天,只要想学每个人都可以重新学好数学.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这个老师水平很高,对老师产生崇拜心理,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当然规矩不能少,对学生一些做题的规范性方面一开始就规定好,答不到要求的重做,不能心慈手软.对学生的作业做到面批,及时纠正错误,但老师的态度要可亲,做错题并不是犯罪了,错一次纠正一次,这样学生错多了,觉得不好意思,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这就需要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自觉阅读、提出问题、释疑归纳的能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一般从三方面着手:
1.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认为学生在预习中应做好以下几点,促使他们去看书,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1)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2)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3)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4)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们写在“数学摘抄本”上,但并不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显得至关重要,而应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控制以及解答疑问的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发掘出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基础分流,弹性管理.
3.在课后巩固中培养“小练习”专家
要让学生学习好数学,首先就要消除他们在数学上的心理障碍,多让学生做点“白开水题”,即一清二白、简简单单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拿起手中的笔,去获得哪怕是很小的成就感.所谓的“小练习”,有两层含义,一是难度小,二是量小.培养每名学生都可以成为“小练习”专家,真正享受到了数学的动手与思考的乐趣.
三、在新课程下应如何应对
1.了解初中教材
要求学生能顺利地衔接上初高中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必须构建清晰的初高中知识体系,在授课前能针对新课的初中知识背景,给学生归纳、概括,帮助学生回忆起初中的相关知识,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无缝接轨”.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立足课标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在教学中,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3.加强课外辅导
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学困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四、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近几年的单招高考数学题来看,现在考试题目越来越灵活,但基本内容仍然是我们的课本内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1.在引入新概念时,把相关的旧概念联系起来,确立信任学生的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把某种情境用数学方法加以表征.在形成概念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新概念.在辨识概念时,鼓励学生质疑.从学生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2.在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方法时,离不开对命题的证明,应当改变传统的分为“展示定理、推证定理、应用定理”简单三步的模式,而结合实际情况,在证明命题前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的疑惑情境.经过一段训练后,学生便能清楚什么是数学证明,什么不是,并且知道数学证明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3.在解题教学时,改变传统的解题训练多而杂的做法.加强目的性,注意渗透解题策略,因为策略往往是不容易为学生掌握的.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喜悦之心,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不断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
总之,努力做到上述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就一定能在单招数学高考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