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必修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日后追求更加精深、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反思自身在教学方法上有哪些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对策
小学阶段是教学中重要的知识启蒙阶段,尤其是学生的品性、知识涵养和价值观的养成都将在小学阶段中形成初步的积淀和定型,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并大力发展小学阶段教育。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仍然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方法与时代要求脱节,导致学生学习表现不容乐观,急需数学教师创新和发展出更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课外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這样,教师才能很快发现教学中疏漏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也能及时察觉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思想落后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形成“成绩至上”的教学偏见,认为学生只要成绩提高了,其他方面能力自然也会相对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主导下,教师将关注重心放在了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和考试分数上,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放在讲解习题上,使得课堂内容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显得枯燥、无趣。长久下去,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爱玩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容易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学生在课上面对教师的提问时会不自觉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态,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拉大师生间距离。
(二)教学手段单一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缺乏新意,使得课堂教学整体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板书和口头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着课堂的教学进度和流程,而且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教师讲解不足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学生必须要有自我思考的过程才能全面理解知识。而在教师主导型的课堂环境中,只有教师一个人讲话,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针对教学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将以往的应试教育思想转变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学习接受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引导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靠布置更多的作业,让学生强行记住知识点。比如,教师在上《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先通过举生活实例的方法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以旅游举例,假设旅游团有5辆公交车,每辆车上都坐满了10个人,请学生思考5辆车总共有多少人。在学生口算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机抽问学生:“你是怎么计算的?”以此来引发学生对“几个十要在后面加一个0,几个百要在后面加两个0,几个千要在后面加三个0”的乘法规律的认知。然后教师再举难度较高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提问学生若A班总共有25个人,每人可分得2瓶水,则一共需要多少瓶水。教师以此可教学生如何计算复杂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的相乘结果。以此类推,教师再教学生面对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如何计算结果。教师先帮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的计算规律,再布置几道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避免教师浪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批改作业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应学会从其他角度思考来解决教学问题,采取开放、民主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共处关系。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教师应善于利用周边的一切条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教师需要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后,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有选择地在课上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上《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生活中三角形形状的事物,如埃及金字塔、三角大厦、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等,拉近概念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感,有利于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感。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结构特点,引出有关三角形边、角、顶点的概念介绍。教师再进一步请学生观察三角形边、角、顶点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三者数量相等的规律。接着教师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根据三角形中最大角的不同来划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边长关系的不同可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三条边边长都相等)和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教师可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纸上画出对应的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不同三角形。同时教师提问学生是否能画出一个边长分别为3、1、2的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计算及画图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教学内容为主,教学方法为辅,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实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三、结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也不可能事先就想到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是教师必须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及时纠正教学错误,不可拘泥于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创造出更有活力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14-16.
[2]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对策
小学阶段是教学中重要的知识启蒙阶段,尤其是学生的品性、知识涵养和价值观的养成都将在小学阶段中形成初步的积淀和定型,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并大力发展小学阶段教育。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仍然有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方法与时代要求脱节,导致学生学习表现不容乐观,急需数学教师创新和发展出更多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上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课外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与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只有這样,教师才能很快发现教学中疏漏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也能及时察觉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思想落后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形成“成绩至上”的教学偏见,认为学生只要成绩提高了,其他方面能力自然也会相对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主导下,教师将关注重心放在了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和考试分数上,将课堂大部分时间放在讲解习题上,使得课堂内容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显得枯燥、无趣。长久下去,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爱玩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容易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倦的心理。学生在课上面对教师的提问时会不自觉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态,对教师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拉大师生间距离。
(二)教学手段单一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旺盛,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缺乏新意,使得课堂教学整体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在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板书和口头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着课堂的教学进度和流程,而且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光靠教师讲解不足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学生必须要有自我思考的过程才能全面理解知识。而在教师主导型的课堂环境中,只有教师一个人讲话,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针对教学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教育思想,将以往的应试教育思想转变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学习接受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充分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引导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靠布置更多的作业,让学生强行记住知识点。比如,教师在上《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先通过举生活实例的方法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以旅游举例,假设旅游团有5辆公交车,每辆车上都坐满了10个人,请学生思考5辆车总共有多少人。在学生口算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机抽问学生:“你是怎么计算的?”以此来引发学生对“几个十要在后面加一个0,几个百要在后面加两个0,几个千要在后面加三个0”的乘法规律的认知。然后教师再举难度较高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例子,提问学生若A班总共有25个人,每人可分得2瓶水,则一共需要多少瓶水。教师以此可教学生如何计算复杂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的相乘结果。以此类推,教师再教学生面对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如何计算结果。教师先帮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的计算规律,再布置几道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避免教师浪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批改作业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应学会从其他角度思考来解决教学问题,采取开放、民主的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共处关系。
(二)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教师应善于利用周边的一切条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问题。教师需要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后,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有选择地在课上采取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上《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生活中三角形形状的事物,如埃及金字塔、三角大厦、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等,拉近概念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感,有利于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好感。然后教师再请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结构特点,引出有关三角形边、角、顶点的概念介绍。教师再进一步请学生观察三角形边、角、顶点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三者数量相等的规律。接着教师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根据三角形中最大角的不同来划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边长关系的不同可将三角形分为等边三角形(三条边边长都相等)和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教师可让学生用直尺和量角器在纸上画出对应的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不同三角形。同时教师提问学生是否能画出一个边长分别为3、1、2的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来帮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计算及画图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教学内容为主,教学方法为辅,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帮助学生实质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三、结语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会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也不可能事先就想到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是教师必须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及时纠正教学错误,不可拘泥于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创造出更有活力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龙,邓芙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14-16.
[2]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