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坛是演讲、讨论的场所。说到讲坛,受众立刻就会想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讲坛就是一些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在一个可由受众参与的场所,运用受众喜爱的语言讲授最新、最专业的知识,从而使受众受到这些知识与观点的熏陶,提升受众对新事物、新观念、新思想的认识。
“燕赵讲坛”的形式与“百家讲坛”相同,只是规模和受众范围相对小一些,它是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共同主办的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面对的是生活在河北燕赵大地上的受众。自2004年5月活动开展以来,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讲坛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历史、文化、教育、卫生、心理、励志、艺术、科普等方面。“燕赵讲坛”在河北艺术中心设有主讲坛,在全市设有30多个加盟点。讲坛每星期六上午9:00开始,市民可以现场领票,自由入场。经过多年的努力,“燕赵讲坛”已经深深地融入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市民欢迎,成为省会独特的文化品牌。
2014年6月7日,燕赵讲坛举办第506期活动,邀请蔡海波教授为广大市民开讲:《从〈亮剑〉到〈闯关东〉——优秀电视剧主题歌鉴赏》。蔡海波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电视导演。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传媒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30年来倾心研究音乐创作理论,率先提出儿童音乐电视歌曲的理论,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创作、导演的百余件音乐作品在全国获奖,培养与推荐出一批优秀少年儿童歌手,被人们称为“中国儿童音乐教父”。曾荣获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快乐阳光·十佳作曲家、河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保定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市级拔尖人才、河北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蔡教授从电视剧这一家喻户晓的电视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入题,以《亮剑》、《便衣警察》、《闯关东》等优秀电视剧为例,细致讲解了电视剧主题歌的分类与功能特征,从片头和片尾主题歌的分类、歌词表达的意境、引入流行元素等方面带领大家欣赏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视剧主题歌。蔡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解析深入浅出,语言幽默风趣,从鉴赏的角度,把受众一步步引导进音乐的殿堂。讲坛吸引了大批的文艺爱好者前来:有专门请教蔡教授音乐写作的,有专门和蔡教授探讨音乐文化的,当然更多的,还是专门来听讲坛的市民。其中,老年人居多,也不乏年轻人。他们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不难看出,他们经常来这里听讲坛,与学者一起探讨每一期的文化话题,借以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
在人群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位中年女子,她的笔记本有16开大,很厚,前面的笔记清晰,结构分明;用黑色字迹记录内容,用红色笔记记录重点,甚至还有蓝色字发表自己的感想。可以看出,每次听课,她认真笔记,回家后再次整理笔记,划分重点,并且写出自己的感想。恰巧,在这位中年女子身后,坐着一位身怀有孕的妈妈,从头至尾听讲认真,时不时做做笔记,在讲坛感人之处,又动情地流下眼泪。更有众多的受众,用手机拍摄讲坛中的知识点,并积极参与互动、畅所欲言。以上这些,表现出人们对讲坛的热望,对知识的渴求,对活动的激情。
“燕赵讲坛”,无疑是河北受众对知识、文化不懈追求的有益途径,讲坛形式是近些年来传播知识、文化的新形式、新方法。蔡教授此次的讲坛授课,也带来运用讲坛形式传播音乐知识、文化的新启示:
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专业信息
由于受众群不同,专家在讲坛中所用的语言不同于课堂上的教学用语。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专业的知识,带领受众占领信息高地,拓展自身的文化认知,提升艺术素质。例如,这次讲坛上,蔡教授以百姓看电视剧引入,围绕老年人喜闻乐道的电视剧,从剧情入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随后,欣赏这些电视剧的主题歌曲,引出音乐理论知识,言浅意深,直击受众心灵。讲坛的大多时间还用在互动上,互动运用开放的形式、启发性的语言,使在场的受众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授,音像合一的鉴赏,带有理论高度的总结、升华,达到了传播音乐专业信息的目的。
二、以连续不断的高潮点调节受众情绪
运用讲坛的形式来传播音乐,要把握好讲解节奏。一般在15分钟以内,就要有一次节奏的高潮点。高潮点出现的位置,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后期的传播作用就显暗淡;过晚,会使受众失去兴趣,觉得乏味,更对音乐传播无益。讲坛的高潮点,是将音乐传达给受众、感染受众的精彩之处;更是抓住受众内心,传播音乐知识,实现音乐传播目的所在。因此,在用讲坛传播音乐的时候,要把握好节奏,有紧有松,有高有低,有张有弛;讲授者抑扬顿挫,接受者赏心悦目。
例如,在此次讲坛中,蔡教授将整个讲坛的高潮点设置在了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上面。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受众都很熟悉,但较少人知道它最初是电视剧《老年家的战争》的主题歌。蔡教授讲解了电视剧的内容,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在剧中的情境。随后,讲述其二次到四次的传播方式,层层深入、层层渲染“孝道”的深层含义。笔者注意到,当前两次的欣赏,即作为主题曲和电影《私人定制》插曲中的歌曲的欣赏时,受众没有太多的感触,但已开始思考“家庭”、“一辈子”等较深层的音乐内容。第三次欣赏春晚上的王铮亮的演唱时,已经有些老年人落泪。音乐带他们能进入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当最后一次欣赏由网络爱好者将其音乐配上自己的感情,制作成一部动漫,评述母女之间的一生。《对不起,妈妈》,听众再也无法遮盖这份亲情的触动:年轻人也随着着画面,联想着与母亲间的点点滴滴,纷纷落泪。也许他们想对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家人说上一声“对不起”吧。互动的场景,无声的眼泪,揭示出讲坛的意义,音乐的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不可小觑;随着蔡教授温馨的话语,有点有面的语言节奏,再一次将讲坛推向高潮。受众自发的,连续不断的掌声已经证明,此次讲座成功了,用讲坛传播音乐知识的目的达到了。
三、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使之产生共鸣
大众型讲坛是以抓住受众内心为基础,传授和传播知识点的。因此,在面对普通受众而非专业学生时,应以抓住受众内心为切入点,激发受众的兴趣,再引入专业知识,达到启发受众、教育受众,并与受众产生共鸣,从而实现音乐传播的目的。
例如,在本次讲坛中,蔡教授通过讲解电视剧音乐的分类、功能特点、创作特征。面对普通受众群体,语言、内容、形式都贴切他们的生活,以抓住他们内心为出发点。从电视剧的内容、情节来引入歌曲,并选最新、最近、最火的电视剧主题歌为研究对象,使普通受众听歌知内容,聊电视剧欣赏音乐。音乐知识的传播与音乐的欣赏紧密结合,音乐的展开与受众的情绪层层递进。抓住了受众的内心,与受众产生了共鸣,达到了传播音乐的目的。
为满足受众对知识的渴求,对新文化、新思想的兴趣,对当今前沿思潮的探究的热望,需要有人来传播和宣讲知识、答疑解惑。讲坛就是最好的途径。通过讲坛的形式来传播音乐及音乐知识,受众不但可以接受而且十分喜爱,并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燕赵讲坛能够坚持10年,举办500多期来看,用“燕赵讲坛”这种形式传播知识与文化是成功的,是被受众认可,而且口耳相传,集腋成裘。
讲坛,是授课者传播知识的圣地,是受众汲取知识的圣坛,更是传播音乐知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好形式。
“燕赵讲坛”的形式与“百家讲坛”相同,只是规模和受众范围相对小一些,它是由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北移动石家庄分公司共同主办的一项公益性文化活动,面对的是生活在河北燕赵大地上的受众。自2004年5月活动开展以来,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讲坛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历史、文化、教育、卫生、心理、励志、艺术、科普等方面。“燕赵讲坛”在河北艺术中心设有主讲坛,在全市设有30多个加盟点。讲坛每星期六上午9:00开始,市民可以现场领票,自由入场。经过多年的努力,“燕赵讲坛”已经深深地融入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深受市民欢迎,成为省会独特的文化品牌。
2014年6月7日,燕赵讲坛举办第506期活动,邀请蔡海波教授为广大市民开讲:《从〈亮剑〉到〈闯关东〉——优秀电视剧主题歌鉴赏》。蔡海波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电视导演。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传媒音乐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30年来倾心研究音乐创作理论,率先提出儿童音乐电视歌曲的理论,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创作、导演的百余件音乐作品在全国获奖,培养与推荐出一批优秀少年儿童歌手,被人们称为“中国儿童音乐教父”。曾荣获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快乐阳光·十佳作曲家、河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保定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市级拔尖人才、河北大学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蔡教授从电视剧这一家喻户晓的电视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入题,以《亮剑》、《便衣警察》、《闯关东》等优秀电视剧为例,细致讲解了电视剧主题歌的分类与功能特征,从片头和片尾主题歌的分类、歌词表达的意境、引入流行元素等方面带领大家欣赏了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电视剧主题歌。蔡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解析深入浅出,语言幽默风趣,从鉴赏的角度,把受众一步步引导进音乐的殿堂。讲坛吸引了大批的文艺爱好者前来:有专门请教蔡教授音乐写作的,有专门和蔡教授探讨音乐文化的,当然更多的,还是专门来听讲坛的市民。其中,老年人居多,也不乏年轻人。他们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不难看出,他们经常来这里听讲坛,与学者一起探讨每一期的文化话题,借以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
在人群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位中年女子,她的笔记本有16开大,很厚,前面的笔记清晰,结构分明;用黑色字迹记录内容,用红色笔记记录重点,甚至还有蓝色字发表自己的感想。可以看出,每次听课,她认真笔记,回家后再次整理笔记,划分重点,并且写出自己的感想。恰巧,在这位中年女子身后,坐着一位身怀有孕的妈妈,从头至尾听讲认真,时不时做做笔记,在讲坛感人之处,又动情地流下眼泪。更有众多的受众,用手机拍摄讲坛中的知识点,并积极参与互动、畅所欲言。以上这些,表现出人们对讲坛的热望,对知识的渴求,对活动的激情。
“燕赵讲坛”,无疑是河北受众对知识、文化不懈追求的有益途径,讲坛形式是近些年来传播知识、文化的新形式、新方法。蔡教授此次的讲坛授课,也带来运用讲坛形式传播音乐知识、文化的新启示:
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专业信息
由于受众群不同,专家在讲坛中所用的语言不同于课堂上的教学用语。旨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专业的知识,带领受众占领信息高地,拓展自身的文化认知,提升艺术素质。例如,这次讲坛上,蔡教授以百姓看电视剧引入,围绕老年人喜闻乐道的电视剧,从剧情入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随后,欣赏这些电视剧的主题歌曲,引出音乐理论知识,言浅意深,直击受众心灵。讲坛的大多时间还用在互动上,互动运用开放的形式、启发性的语言,使在场的受众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授,音像合一的鉴赏,带有理论高度的总结、升华,达到了传播音乐专业信息的目的。
二、以连续不断的高潮点调节受众情绪
运用讲坛的形式来传播音乐,要把握好讲解节奏。一般在15分钟以内,就要有一次节奏的高潮点。高潮点出现的位置,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后期的传播作用就显暗淡;过晚,会使受众失去兴趣,觉得乏味,更对音乐传播无益。讲坛的高潮点,是将音乐传达给受众、感染受众的精彩之处;更是抓住受众内心,传播音乐知识,实现音乐传播目的所在。因此,在用讲坛传播音乐的时候,要把握好节奏,有紧有松,有高有低,有张有弛;讲授者抑扬顿挫,接受者赏心悦目。
例如,在此次讲坛中,蔡教授将整个讲坛的高潮点设置在了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上面。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受众都很熟悉,但较少人知道它最初是电视剧《老年家的战争》的主题歌。蔡教授讲解了电视剧的内容,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在剧中的情境。随后,讲述其二次到四次的传播方式,层层深入、层层渲染“孝道”的深层含义。笔者注意到,当前两次的欣赏,即作为主题曲和电影《私人定制》插曲中的歌曲的欣赏时,受众没有太多的感触,但已开始思考“家庭”、“一辈子”等较深层的音乐内容。第三次欣赏春晚上的王铮亮的演唱时,已经有些老年人落泪。音乐带他们能进入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当最后一次欣赏由网络爱好者将其音乐配上自己的感情,制作成一部动漫,评述母女之间的一生。《对不起,妈妈》,听众再也无法遮盖这份亲情的触动:年轻人也随着着画面,联想着与母亲间的点点滴滴,纷纷落泪。也许他们想对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家人说上一声“对不起”吧。互动的场景,无声的眼泪,揭示出讲坛的意义,音乐的传播对受众的影响不可小觑;随着蔡教授温馨的话语,有点有面的语言节奏,再一次将讲坛推向高潮。受众自发的,连续不断的掌声已经证明,此次讲座成功了,用讲坛传播音乐知识的目的达到了。
三、以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使之产生共鸣
大众型讲坛是以抓住受众内心为基础,传授和传播知识点的。因此,在面对普通受众而非专业学生时,应以抓住受众内心为切入点,激发受众的兴趣,再引入专业知识,达到启发受众、教育受众,并与受众产生共鸣,从而实现音乐传播的目的。
例如,在本次讲坛中,蔡教授通过讲解电视剧音乐的分类、功能特点、创作特征。面对普通受众群体,语言、内容、形式都贴切他们的生活,以抓住他们内心为出发点。从电视剧的内容、情节来引入歌曲,并选最新、最近、最火的电视剧主题歌为研究对象,使普通受众听歌知内容,聊电视剧欣赏音乐。音乐知识的传播与音乐的欣赏紧密结合,音乐的展开与受众的情绪层层递进。抓住了受众的内心,与受众产生了共鸣,达到了传播音乐的目的。
为满足受众对知识的渴求,对新文化、新思想的兴趣,对当今前沿思潮的探究的热望,需要有人来传播和宣讲知识、答疑解惑。讲坛就是最好的途径。通过讲坛的形式来传播音乐及音乐知识,受众不但可以接受而且十分喜爱,并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燕赵讲坛能够坚持10年,举办500多期来看,用“燕赵讲坛”这种形式传播知识与文化是成功的,是被受众认可,而且口耳相传,集腋成裘。
讲坛,是授课者传播知识的圣地,是受众汲取知识的圣坛,更是传播音乐知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