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的盛宴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发布,教育国际化第一次以官方文件正式提出。从此一股教育国际化的热潮在全国兴起,对外交流与合作成为教育事业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师生交流普遍开展,中小学里的国际班如雨后春笋,新一轮的出国留学呈井喷式爆发,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40万人,而且呈低龄化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所有发达国家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中国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开放,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的体现,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观念收获,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融入国际教育体系的必然走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教育国际化来推动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和创新,广东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2014年第一届学术年会于2014年11月13日至15日在佛山市禅城区佛山外国语学校举行。会议得到了教育部课程研究中心、中央教科院、广东教育学会、佛山市禅城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北京、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香港等地校长的热情呼应,也得到了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一共有来自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学会会员、学校校长、教研员、教师共300多位嘉宾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创国际化学校 育国际型人才”,由广东教育学会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由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佛山市禅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承办,英国剑桥贝尔学院、新学林教育、佛山市外国语学校、佛山市实验学校、佛山科技学院附属学校协办。会议还为第一批教育国际化28所实验学校举行授牌仪式,这些学校将在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国际教育实验,这将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与教育国际化接轨的学校,高起点、高专业的办学将领航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
  年会邀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知名专家和教育部领导作教育国际化学术报告;理清教育国际的意义与方向;开展中小学国际化各个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既有来自国外的教师授课,也有来自国内的教师同在一个讲台上,展现教育国际化课堂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年会还组织发达国家中小学教材和儿童读物展,让参会各位嘉宾通过教材读物展了解国际教育课程内容与发展趋势。此次年会的特点是:规模大,来自国内外嘉宾共有300人左右;起点高,参会的不少学者与嘉宾都是在国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内具有改革创意的教育学者与校长;读物多,本次年会参展的教育国际化中小学教材和读物近千种;形式多样,国内外优秀的教师为参会嘉宾展示了各学科教育国际化观摩课,为参会者提供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什么是教育国际化?对这个基本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还远没有形成共识,社会大众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简单的、孤立的、片面的认识还比较普遍。因此,年会还特别举行了教育国际化实验圆桌论坛,让参会者畅所欲言,通过认识、理解、体验、思考国际化教育的内涵。教育国际化是一项国家战略,《纲要》明确要求,“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广东教育学会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晓明先生在会上致辞时说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性的教育变革和发展潮流。其本质是人类教育活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合作、交流、借鉴与融合。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一系列可描述、可塑造、可测评、可实现的素养和能力。这些素养和能力植入中国土壤,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世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结晶,是中西文化高度融合、相辅相成的成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经过短期培训达成,而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培养塑造过程。国际化素养应该贯彻于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学校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最终融入学校的整体文化建构。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莫景祺作了主题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状、挑战与策略》的学术报告,他指出中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势头强劲,形态多样,但其总体水平有待提高,并面临着一些挑战。政府部门应积极应对,抓紧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加强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引导和管理。同时,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基础教育国际化内涵、指标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验和培训,深化人们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促进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次年会还研究部署专委会相关工作。广东教育学会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的使命,就是团结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局长们、校长们,共同开展教育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教育改革和创新寻求一条新的路径。教育国际化既不是全盘西化,生搬硬套外国的教育体系,也不是否定本土的教育成果,舍弃现有的基础另起炉灶。既不能被动依赖外国机构和团队来越俎代庖,也不能主要凭借中介机构的市场手段来推进,而是要依靠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努力,把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经验和中国教育的成功经验、传统智慧结合起来,从本学校实际出发,坚持吸收与改革并举,创新与发展并行,突破学校改革瓶颈,为实现创造性发展提供思想资源和国际借鉴。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小屁孩日记》是一套广受读者欢迎的校园幽默小说,小说原著在美国当地受到学校教师和图书馆管理员的一致推荐,成为孩子们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入门书,在全球销量达到2亿册。该系列小说自2008年被引进中国以来,迄今已出版了英汉双语读本20册。  好的双语读本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个人修养。选择适合学生的双语读物,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能使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真正统一起来。如何激发学生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专业素养突出、勇于创新的基础教育领军人才队伍,是适应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广东省教育厅通过整体规划,战略布局,推进实施了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等重大举措,着力打造、升级“强师工程”,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基础教育高端人才的“孵化基地”  6月15日上午,省教育厅
“南粤名师大讲堂”是由广东省教育厅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办,旨在以最好的教师为农村教育提供服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广东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和骨干教师成为未来的教育家的一项活动。本人以“工作室主持人”的身份,受聘为“南粤名师大讲堂·走进罗定”活动的学科点评专家和授课教师。  2010年12月24日下午,轮到我讲课了。讲的是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用的是我原创的“散合式语文教学法”。对象是罗定中
前些日子读到一句话:教育的问题,说到底是教师的问题。觉得很有道理,联想到我们教师之间,近来存在一种不太好的风气:许多教师总是轻视那些虚心去听课或请教问题的教师,并在背后批评该教师专业水平不高,韩愈指出的耻于相师的现象在我们教师中间开始重演;有些教师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不足,即使上课时出了错也不肯承认,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死守成见,不敢放下架子,勇于面对自己。   这些现象让我想起曾读过的一篇文章,
1. 为学生成才提供机会  在职业教育援疆的工作进程中,广东雷厉风行,不遗余力。首先是帮助援建职业学校。2013年,投资1.7亿元帮助援建伽师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并且从设备到专业帮扶无私地帮助建校,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技能的摇篮。其次是从师资建设上着力,选派骨干教师和高素质管理人员,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升喀什地区的职业教育软实力。第三是对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不但在当地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学
教育发展的速度可以提速,但是教育发展过程却来不得半点虚华和浮躁,教育发展要遵循内在的规律,在提高教育效益和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怀集把内涵发展作为实现县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与路径选择。  1.全力打造优秀师资。  的确,硬件建设让怀集各个学校的教学楼更漂亮了、教学设施更先进了、校园环境更优美了。随之焕然一新的是师资队伍的面貌,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教育创强后劲,怀集通过各种途径与举措
天河区地处广州城区东部,北依白云山,南濒珠江水,是广州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天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义务教育纳入新型城市化范畴,纳入重点民生工程。近年来,均衡优质的义务教育成为智慧天河的内涵,成为幸福天河的要素。  前瞻之一:免试入学,赢得均衡发展先机  “就近入学”是天河区对义务教育均衡的最佳诠释,它为“幸福天河”增加了新的内涵,为这里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平台。天河区
教师评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不仅关系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秉持怎样的评价目的,直接关系到评价方式的选择,也最终决定着评价的实际效果。  一、问题的产生  (一)交代背景  A学校是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公办学校。新任校长上任后,由于对学校了解不深入,为了确保管理的延续性和队伍的稳定性,第一年的很多工作都是延续以前的做
小公民沣沣到叭叭汽车学堂学习如何开滑板车。  刚考了个C证的小司机沣沣严格遵守着交通规则,以正常的车速不急不忙地向前滑去。  他看到红灯,准备要刹车,突然,红灯旁边悄悄地飘来一个“绿灯”,原来是不远处有  一个小朋友拿着绿色信号灯若有所思地站在那里,沣沣看到了,说:“绿色走!”  当沣沣正准备向前开时,“交警”小宏急匆匆地挥动着手上“红色”信灯号,大喊:“停!停!停车!”  小司机沣沣感到有些疑惑
教师专业成长一般经历两个转化,一个是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化。另一个是从“成熟期”向“成名期”转化。第一个转化可以依托教师自身积累逐渐形成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第二个转化则需要通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从实践来看,第二个转化对于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应该说,很多学校长期以来思考更多的是老师的第一个成长转化期,过于依赖教师的经验积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