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树冠体积的油茶树高与产量估测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cha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长沙县明月村油茶林基地为研究区,探讨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提取树冠体积进行油茶树高和产量估测的可行性.[方法]基于无人机正射影像和密集匹配点云,提取波段反射率、植被指数、纹理因子、高度特征等遥感变量和冠幅等冠层参数,同时利用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自然邻近点法和过滤三角网法分别获取油茶树冠体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K最邻近模型估测油茶树高和产量,并以地面三维激光点云获取的树冠体积、样地实测树高和产量作为实测值分别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过滤三角网是获取油茶树冠体积最有效的方法,其平均相对误差(31.54%)优于反距离权重法(36.73%)、克里金法(37.04%)和自然邻近点法(38.54%).将树冠体积作为特征变量参与建模后,树高和产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K最邻近模型的精度均有所提升(树高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3.77%、0.78%、0.64%,产量相对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小了1.32%、0.34%、0.16%).对比3种估测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的决定系数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和K最邻近(树高决定系数分别为0.78、0.51和0.19,产量决定系数分别为0.61、0.48和0.24).研究发现,分别使用估测树高和实测树高参与产量建模的精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结合树冠体积和树高参与建模可有效提高油茶产量估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范围内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开展油茶树高和产量调查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实木定制家具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柔性生产能满足市场的个性需求,标准化设计是实现柔性生产的前提,也是实现自动化、工业化、智能化生产的关键.以M企业的93款实木定制柜门设计生产现状入手,在分析现有问题(产品体系复杂导致零件难以互换、设计和生产信息传递存在壁垒)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标准化的设计平台.平台步骤包括健全柜门产品信息数据(5项资料的输入构成完善的前段数据来源)、搭建软件设计和拆单环境(制定数据库和柜门的拆分准则满足参数化设计需求)、加强柜门数据的处理速度与资料输出完整度(软件内部尺寸结构约束和图表制作与输
零件排样,是指在一定规格的原料板材上,按照一定规则排布若干个不同尺寸规格的零件,在满足订单配套和切割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优化目标.本研究以定制家具的零件排样问题为对象,根据定制家具零件排样生产的实际情况,将零件排样问题与蚁群算法(ACA)结合,以最优化原材料利用率为目标构建批次订单排样的数学模型,搜索得到批次零件的排样方案,实现定制家具订单的批次排样问题优化.本研究基于定制家具零件的生产特点,给出结合矩形零件排样问题研究的蚁群算法中节点、启发式信息、信息素的定义并对路径的构建和信息素的更新规则进行说明
为探寻深度学习模型在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估算中的适用性,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选取了深度神经网络(DNN)、时间卷积神经网络(TC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3种深度学习模型,极限学习机模型(ELM)、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RNN)和随机森林模型(RF)3种传统机器学习模型,Hargreaves-Samani模型(HS)、Droogres-Allen模型(DA)、Priestley-Tayor模型(PT)、Marrink模
针对我国竹垫人工组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深度卷积网络的竹垫智能装配方法,通过智能识别、定位、摆放和组装实现卡扣式竹垫的装配生产模式.YOLOv3深度卷积网络的改进包括:首先通过在原YOLOv3的特征提取网络Darknet-53中加入DenseNet密集型连接网络结构,提高特征提取能力;再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减少网络预测尺度,提升检测精度;最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YOLOv3中的初始锚点框参数进行优化,以加快识别速度.笔者还设计了试验机进行装配生产试验.该试验机使用CC
为了研究水肥药一体化对宁南山区土壤养分及芹菜产量品质的影响,在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关庄村进行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T1(不施药)、生物药剂T2(木醋液)、生物药剂T3(阿维菌素)3个处理,副区为不同制剂液态肥(A1常规施肥、A2功能性全元液体肥+70%CK、A3功能性微生物制剂+70%CK).结果表明,水肥药一体化条件下,施药与施肥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是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极显著(p0.05),但与对照T1A1组合相比,T3A2组合处理下芹菜
[目的]探明热带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其主要调控因素,分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理化性质对土壤呼吸速率时间动态的影响,为精确评估热带森林恢复对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LI-6400-09便携式土壤呼吸测定仪对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演替前期的白背桐(Mallotus paniculatus)群落与演替后期的高檐蒲桃(Syzygium oblatum)群落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合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容重、pH及碳氮库各组分含量变
[目的]探讨不同碳补贴机制下最优轮伐期及碳汇成本的变动规律,为提高碳汇供给和降低碳汇成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地调研福建洋口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经营和营林实践,推导不同碳补贴情境下杉木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模型,分析立地条件、碳价格、贴现率对最优轮伐期和碳汇成本的影响.[结果]理想情境下,贴现率由2%上涨至7%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的碳汇成本分别下降了31.42%、32.03%和33.15%,最优轮伐期均缩短4 a.碳价格由20元/t增加至350元/t时,优、中和劣等立地碳汇成本上涨了19.24、19.43和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双重功能,调控森林中碳输入方式对于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的主要来源,不同碳(C)输入方式(如地上凋落物、地下植物根系等)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N)循环的影响一直是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笔者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不同C输入方式对土壤活性N库、土壤N矿化、硝化过程及氧化亚氮(N2 O)排放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了森林土壤活性N库及N转化过程对不同C输入变化的响应,发现:①地上C排除可以降低土壤有效态氮(主要包括NH+4-N和NO-3-N)的含量,但地下
[目的]揭示洪泽湖水位夏低冬高的独特水文特点对河湖交汇区杨树人工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简称碳通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涡度相关及土壤水热监测系统,对洪泽湖湿地河湖交汇区典型杨树人工林碳通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连续3 a(2016—2018年)的观测,分析月尺度上碳通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①洪泽湖河湖交汇区杨树人工林的NEE值具有明显“V”形变化曲线,白天表现为碳吸收,夜间表现为碳释放,日均碳汇时间为10 h;②研究期间各旬NEE值在2018年的2月上旬最高(7.117 g/m2),最
[目的]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是一种兼有很高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濒危植物.本研究旨在揭示云南、广西蒜头果的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明确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蒜头果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数字标本植物馆、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等方式获取了蒜头果样本136个.选取常见的20个主要环境因子作为参数,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构建了蒜头果潜在适生区预测模型,模拟蒜头果在云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潜在适生区.[结果]笔者构建的Max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