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少 年 要在蒲叶上,誊我的诗 才能读懂叶尖的空旷 要守在我各个关节的骨缝里 提醒我,往更美好处生长 生命中要有几件不可复制的东西 像躺在河滩上,不可复制的光滑石头 我用鲜花描绘你夏日的面孔 描绘你身后万千河流的去向 我将善待自己的脾气,像善待 一条河流、淹没在江涛声中的船橹 一定要去有你的人间看一看 我爱着的山川、河流,雨雪晴日 我爱着的那个不改脾气的你镜像学 乌桕叶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 年
要在蒲叶上,誊我的诗
才能读懂叶尖的空旷
要守在我各个关节的骨缝里
提醒我,往更美好处生长
生命中要有几件不可复制的东西
像躺在河滩上,不可复制的光滑石头
我用鲜花描绘你夏日的面孔
描绘你身后万千河流的去向
我将善待自己的脾气,像善待
一条河流、淹没在江涛声中的船橹
一定要去有你的人间看一看
我爱着的山川、河流,雨雪晴日
我爱着的那个不改脾气的你
镜像学
乌桕叶在湖中的倒影精通水性
历经河风的打磨、被鱼群豢养
白鹭默立水面,这唯一
悬挂于湖面之上的平衡之点
对两岸的重构,仍不够具体
就算再模糊的景致,也该把
离岸的鸬鹚、坟地,十月谷堆
纳入自己的成像范围之内
一个人一旦距离村庄远一些
就要时刻警觉乡土的稀缺性
有时湖心白翁独钓,头顶栽种霜雪
无需挪动任何唇调、异域的乡音
此生未免不够具体、排列无序
也未免不在原先规划的镜像中
女 书
二姐切开河,把无用的书信塞了进去
于是砻江上,一叶叶丧失归宿的帆
开始朝着深水区试探、漫溯
豚鱼在江面还原出被水浸渍的笔画
哦,它把书信往江边推。推向堤岸
推向,江边饮水的马匹和鞍上的垛子
哦,马儿啊!可否帮我
把这封潮湿的信,驮给群山尽处的祖父
让祖父,把二姐临水迁徙的姓氏
归还给家谱。还有还有
她十八岁被剪掉的及腰长发
头发离开少女的身体,便命似苦弦
她短发,站在山冈。输送矢车菊绽开
她把写好的信带去江边,所到之处
不乏神秘而隆起的弓鱼之术
她捡起石头打出回旋的水漂
翻小浪、起大浪,江水打湿裙角
她寄出的信件,浮沉的白色鳞片
被网拦下、被堤坝拦下,被月光捣碎
那一刻失去的,她将用毕生偿还
晚 祷
第七天,山下的油菜花浅了下去
一个人从遥远的谷草垛上醒来
把金黄消耗掉,把日子消耗掉
他会站在远处,熟练地与我交涉情绪
但绝不会朝我狂奔而来
给我拥抱。把我,从风霜里擦去
他熟稔了一朵野花的枯萎之词
一些生动的案例,喜事或丧事
正在人间长久居住、轮流发生
第七天,我已备好所有的晚祷词
不多的秋黄、几瓶浊酒
十六岁的我,还第一次在你的火葬地
点了一根烟抽
七 月
给七月,镀上光芒的嘴唇
于是言语就有了另一种暗示
河流的一端连接着有温度的脐带
另一端水荇参差,鸟鸣蘸着露水
我的母亲,就在这块干涸的谷地
分担着愈合瓜秧的苦役
这片土地种过洪流也种过粮食
只有在种粮食的时候,她才會哼山歌
所以她唱过山歌也是一种暗示:
“暖春播种,寒冬粮藏”
“身安则心悦,长寿则惠家”
曲调翻开柳叶桨,托起
涛声涵养的森林和江风
而他的儿子,在河流另一端的我
在岁月洪流中,一遍遍默念出歌谣
——“哦,这是我在这片土地种出的文字”
简介
毛拾贰,彝族,本名毛克底,生于1998年,四川凉山人,现就读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诗歌见于《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延河》等刊,曾获第四届“求是杯”国际诗歌创作与翻译大赛创作类二等奖。
其他文献
今天,我们已经深度进入了互联网和自媒体传播的时代,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写作,几乎无法遮断与电子媒体的联系。网络新媒体肆意横行抢占了时代的文化高地,宣泄着强有力的话语霸权,对大众进行着价值观的误导。年轻人的写作被席卷进互联网的乱象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媒体时代的写作发言权,让诗歌写作失去了“难度”,也造成了诗歌写作上的某种混乱、浮躁、粗鄙的状况。 “艺术作品之所以有价值,仅仅由于它随未来的反响而颤动。
古马诗歌精致的秘密来源于一种高贵品质里的责任意识,是一种自发的对自然景物、传统美学、古典诗词婉转余韵的天然保存——我是说古马对景物静态与动感的纯度提炼,美学视界展现出来的全程往返的维度,以及吸取唐宋诗词、民俗谣曲遗产中光与镭的巧妙贯穿,现实生活里的扑腾窥伺。在他的诗中对山川、大漠、河流、神庙图腾般的虔敬与当代人情感流程里欠缺的接缝承揽,说到底无论诗的格局、情绪的充沛、情感的黎明在词语流动和回眸时,
释题:后消费时代 想好本文题目后,先上网“百度”了一下“后消费时代”,解释为:“后消费时代的消费特征表现为顾客对多方位、多层次体验的需求,这种多方位、多层次的消费体验给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过,本文的“后消费”命题本意,是想说在空前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消费热之后,我们似乎又进入了一个空前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消费热,包括而且特别是对诗歌的消费——且而且,近乎于狂欢式的“高消费”!
2002年6月中旬,我应邀参加《诗歌月刊》在安徽省阜阳市举办的“首届中国青年诗会”。当我跨进四川广元至安徽阜阳的1434次普快列车的3号卧车后,并未按牌号去找我的上铺,而是随便捡了一个空着的下铺躺下。列车启动后不久,一位列车员来了。他问我的铺位在什么地方,我说我不知道。他看了我的牌号后,用手指了一下我应该去的地方。我跟在他的身后走到6号铺位,居然左手拈着“3车6号上铺”的小铁牌、右手拍着他的肩问“
散文诗,这个曾被余光中讥为“非驴非马”的文学体裁,虽然至今仍存在着身份归属的尴尬,尚未被主流文学分类完全接受。但其生命力却如大自然中的一种植物,以自己的生态与千树万花一起在文学的大花园里葱茏繁茂成长。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现代诗的奠基者萩原溯太郎,他从最初的否定到了晚年转向肯定散文诗,并断言“现代是散文诗的时代”。 在中国大陆,进入21世纪以来,散文诗的各种年度选本已达10多种,而各种其他选集
南 鸥:本刊栏目主持人。 牛 汉(1923-2013):原名史成汉,笔名谷风。蒙古族,山西定襄人。1943年考入西北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1946年因参加民主学生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二年。1949年后历任人民大学研究部学术秘书,东北空军直属政治部党委委员兼文教办公室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委员,《中国文学》执行副主编,《新文学史料》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五四文学编辑室主任,编审。1955年因胡
林徽因是后期新月诗派一位作品有自己特点的诗人,她的诗歌有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美,写作技法上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并存,在意象、押韵、分行、断句、修辞上有刻意经营的新月派主张的意境美、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她诗歌的这些优长已有多人论述。 林徽因现存诗歌六十三首,一些诗选和论述者把她的多数诗都解读为在和徐志摩应答,让她的诗贴着爱情诗的标签,和徐志摩的诗进行搭配解读传播。客观说,林徽因出生名门嫁
作为当代汉语诗歌中最能激发理论想象和批评热情的作品之一,多多的诗有着许多可资勘测、解析和评价的诗学景观,比如个性化的风格语系、显而易见的音乐结构、超现实主义的表意策略、被动式的启悟美学、苦吟式的词语炼金术、回溯式“赋魅”的感觉方式、北方意象群和深度意象等等。所有这些诗学景观,在多多四十年诗歌写作的纵深呈现中,获得了历史叙述和个人语法构建的双重契机,使我们能够很轻易地在当代汉语诗歌的整体历史叙事和多
中国以经济为导向的社会发展模式带来了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却助长了人们欲望的极端膨胀;疯狂的利益追求耗尽了现代人的生命,精神世界由是遭到了无情的放逐。于是中国出现了赫伯特·马尔库塞所谓的“单向度的人”,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对人们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思想的成功控制,从而使我们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象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精神世界。曹东的诗歌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展开的,然而他却固执地去坚守和建构自
转角散文诗的审美视点与她观照世界的方式有紧密联系,诗集整体呈现出一段令人屏息凝神的奇幻之旅,文本中恢宏而诡异的场面总能跃然纸上,有种上天下地都难觅的大无畏。一本散文诗集能为不同人群讲出百般味道,令读者体悟到诗人独特的禀赋与才气。转角渴望通过诗词话语重返象征的世界,渴望通过涅槃重构自我理想的世界。畅读转角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象征不只是一种概念和范畴,还是主体消解真实与想象的转换行为;象征不只是一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