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本文阐述了笔者担任语文教师时,同学校教干开展以“语文主题学习”为依托的“一主两翼”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评价
“语文主题学习”犹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我市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也为广大语文教师吹开了一扇多姿多彩的语文新课改大门。实施“课堂教学简约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新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速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三年前,我在一线担任语文教师时,先行接触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当时学校只有低年级的学生,怎样充分利用主题学习丛书,进行课内大量阅读呢?我和学校教干及教研组的同事经过反复思考研究,决定开展以“语文主题学习”为依托的“一主两翼”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探索与研究。
一、确定阅读内容,让学生有书可读
我和实验团队的教师确定阅读内容,包括读的内容和诵的内容,即“一主两翼”语文主题阅读内容。“一主”指的是以语文课本为主体,“两翼”中的“一翼”指的是“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另“一翼”指的是我们精选的经典诵读读本。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传统经典《三字经》(上学期)、《弟子规》(下学期)、《古诗文诵读》和《日有所诵》。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古诗文诵读》、《新经典儿歌》和《日有所诵》(含晨读对韵32篇)。为了让学生能够“吃饱吃好”,满足学生的阅读“胃口”,各班教师还自主选择绘本、寓言故事、中外童话故事、成语典故等进行班级阅读。
二、保证诵读时间,让阅读有序推进
为了让确定的阅读内容有效进行,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采取“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的做法,以保证阅读的有序推进。
1.定计划。学校制定总的阅读计划,同年级的教师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分工制定每学期阅读计划。每周给学生印发阅读计划。一年级将诵读计划细化到每日,二年级将诵读计划细化到每周。做到日有所诵,周有所学,阶段有展示,期末有总结,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读书有计划,时间有保障,诵读成习惯。
2.定内容。阅读内容反映在“阅读记录卡”上,学生每周五带回家向家长汇报一周阅读的收获,或背诵、或朗读、或表演、或邀请家长亲子共读,并自主进行记录,下周一上交教师,教师对家长、学生的自主评定进行汇总以掌握全班阅读积累情况,并及时向全班进行反馈,以激励后续阅读。
3.定时间。一是语文课内的同步阅读。二是学校规定每日晨诵时间。各班都要进行集体诵读,由政务处巡视检查,记录诵读效果,纳入综合考评。三是每周专门拿出一节传统文化课、一节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
就这样让晨诵、阅读循序渐进,日不间断,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一点一点地叩开阅读的大门,走进群书,走进经典,直至让学生自由漫步书海欣赏曼妙风景,享受阅读的无限快乐。
三、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加多元
崔峦老师讲过,新课改要特别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在主题阅读过程中尝试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出了2:2:2:4的评价体系,尝试进行学校的“快乐考试”方案:第一,“趣味识字大闯关”;第二,“轻松阅读连连看”,旨在考查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我秀我能行”,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写字比赛、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第四,教体局统一的试卷测试。
这种评价体系是多元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转为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方法由一张试卷转向全方位的多种评价,力争多层次、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不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效果,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爱上阅读。
四、创设阅读氛围,让学校文化更有内涵
将诵读与其他课程相融合。如将品德与生活课堂引入经典诵读;音乐课堂引入儿歌诵读;体育课堂引入国学经典;语文、音乐、体育等各科教师共同编排了“弟子规操”“古诗韵律操”“四季童谣”,每天的大课间边诵边跳。学生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融经典诵读、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于一体,一举多得。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带动了学校教学环境的全面优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
我们以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统领教学教研活动,让诵读成为学校靓丽风景,既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又结合学校特色尝试创新。两年下来,低年级学生人均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前列。在阅读过程中,改变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家长,他们在分享阅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中喜悦着学生的喜悦,分享着彼此的收获,体验着阅读带来的满足和快乐。当然,成长的还有这所崭新的学校,“享受阅读、快乐成长”成为学校的特色,让其在北城新区迅速崛起。
“语文主题学习”在低年级的探索实践让我坚信: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种育人门径;不仅有助于师生的成长,更能助推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能开拓人的视野,更能为人的一生奠基。让我们共同牵手语文主题学习,共迎语文教改的春天!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评价
“语文主题学习”犹如一阵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我市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也为广大语文教师吹开了一扇多姿多彩的语文新课改大门。实施“课堂教学简约化,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新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速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三年前,我在一线担任语文教师时,先行接触到“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当时学校只有低年级的学生,怎样充分利用主题学习丛书,进行课内大量阅读呢?我和学校教干及教研组的同事经过反复思考研究,决定开展以“语文主题学习”为依托的“一主两翼”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的探索与研究。
一、确定阅读内容,让学生有书可读
我和实验团队的教师确定阅读内容,包括读的内容和诵的内容,即“一主两翼”语文主题阅读内容。“一主”指的是以语文课本为主体,“两翼”中的“一翼”指的是“语文主题阅读丛书”,另“一翼”指的是我们精选的经典诵读读本。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传统经典《三字经》(上学期)、《弟子规》(下学期)、《古诗文诵读》和《日有所诵》。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古诗文诵读》、《新经典儿歌》和《日有所诵》(含晨读对韵32篇)。为了让学生能够“吃饱吃好”,满足学生的阅读“胃口”,各班教师还自主选择绘本、寓言故事、中外童话故事、成语典故等进行班级阅读。
二、保证诵读时间,让阅读有序推进
为了让确定的阅读内容有效进行,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采取“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的做法,以保证阅读的有序推进。
1.定计划。学校制定总的阅读计划,同年级的教师经过集体讨论研究,分工制定每学期阅读计划。每周给学生印发阅读计划。一年级将诵读计划细化到每日,二年级将诵读计划细化到每周。做到日有所诵,周有所学,阶段有展示,期末有总结,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读书有计划,时间有保障,诵读成习惯。
2.定内容。阅读内容反映在“阅读记录卡”上,学生每周五带回家向家长汇报一周阅读的收获,或背诵、或朗读、或表演、或邀请家长亲子共读,并自主进行记录,下周一上交教师,教师对家长、学生的自主评定进行汇总以掌握全班阅读积累情况,并及时向全班进行反馈,以激励后续阅读。
3.定时间。一是语文课内的同步阅读。二是学校规定每日晨诵时间。各班都要进行集体诵读,由政务处巡视检查,记录诵读效果,纳入综合考评。三是每周专门拿出一节传统文化课、一节阅读课进行阅读指导。
就这样让晨诵、阅读循序渐进,日不间断,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一点一点地叩开阅读的大门,走进群书,走进经典,直至让学生自由漫步书海欣赏曼妙风景,享受阅读的无限快乐。
三、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更加多元
崔峦老师讲过,新课改要特别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在主题阅读过程中尝试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出了2:2:2:4的评价体系,尝试进行学校的“快乐考试”方案:第一,“趣味识字大闯关”;第二,“轻松阅读连连看”,旨在考查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三,“我秀我能行”,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写字比赛、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第四,教体局统一的试卷测试。
这种评价体系是多元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评价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教师评价转为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方法由一张试卷转向全方位的多种评价,力争多层次、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不以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阅读效果,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爱上阅读。
四、创设阅读氛围,让学校文化更有内涵
将诵读与其他课程相融合。如将品德与生活课堂引入经典诵读;音乐课堂引入儿歌诵读;体育课堂引入国学经典;语文、音乐、体育等各科教师共同编排了“弟子规操”“古诗韵律操”“四季童谣”,每天的大课间边诵边跳。学生每天口诵之,体操之,心想之,行践之,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融经典诵读、道德教育、锻炼身体于一体,一举多得。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带动了学校教学环境的全面优化,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
我们以语文主题阅读实验统领教学教研活动,让诵读成为学校靓丽风景,既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又结合学校特色尝试创新。两年下来,低年级学生人均阅读量在200万字以上,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位居全区前列。在阅读过程中,改变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家长,他们在分享阅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中喜悦着学生的喜悦,分享着彼此的收获,体验着阅读带来的满足和快乐。当然,成长的还有这所崭新的学校,“享受阅读、快乐成长”成为学校的特色,让其在北城新区迅速崛起。
“语文主题学习”在低年级的探索实践让我坚信: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种育人门径;不仅有助于师生的成长,更能助推一所学校的发展;不仅能开拓人的视野,更能为人的一生奠基。让我们共同牵手语文主题学习,共迎语文教改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