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渗透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以发展学生思维为培养目标的学科,在数学知识的形成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虽然小学生尚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更有深度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教育家布鲁纳也曾指出:教学某个领域的知识,并非都是带着学生去铭记已有的结果,而是要教他如何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其核心就是要进行有深度地思考。只有进行有深度地思考,人的大脑才能更为活跃,相应的学习活动也才能触及知识的本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也便才会形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能够实现学习素材与主体之间的共鸣,从而能够看到学生主动质疑、自主探究、改进并最终解决数学问题,迸发数学思维。下面就以《认识年、月、日》一课为例,试谈自己的观点。
  一、利用已有的经验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于常识性的“年、月、日”这一节数学知识,学生们在课前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虽然学生对于这些经验还很零乱、比较粗浅,但是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绝不是一个空白。教师要能够紧紧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展相关数学探究活动,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联系自己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什么季节有哪些变化等。随着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逐渐帮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经验中还存在着哪些错误,哪些认识还需要完善,由此可以实现对“年、月、日”知识的本质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能够借助于日常生活、学习活动所处的时刻,或经历的时段进行辨析性理解。由此,让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理解的飞跃,达到认识高度。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是学生能够进行有效认识知识的起点,更是经历知识形成的必经阶段。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思维进入更深处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能够对已获得的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教师可以在课尾对学生进行提问“对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你还要什么疑问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让学生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进行思维的发散延伸,有的孩子便会从大小范围上来质疑“有更大的时间单位吗?”教师就可以延伸相关“世纪”的概念。也有的孩子会问“为什么有的月份天数少、有的天数多呢?”一问接着一问,学生的思维便被激活起来。新的问题不断地生成,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课前预设的这些问题内容,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从而实现学生疑问的解决。这样把课前预设与课内生成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其思维也便有深度地参与了进来。
  三、抓住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的展开思维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中心,有了问题,学生的学习才有目标;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才能进行。而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往往由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生成的问题很多,往往包含着除一节课的核心问题而外的许多问题。这就要我们数学教师能够引发学生抓住问题的核心进行思维发展,这样,才能解决一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对于《年、月、日》这一节课,重点是“一个月有多少天?”这个问题是很具体的,也是勾连“月”与“年”之间关系的中心。围绕着“一个月有多少天?”这个问题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然生长。在新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一年的挂历图,让学生先观察每个月有多少天,再看这些月合起来就是多长时间,而后再引领让学生将月按日再进行划分为大月与小月……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独立地观察、交流、归纳梳理,从而建构好知识网络。而后,再让学生能够思考如何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能够生成新的问题“一年有多少天”。教师继续让大家观察更多年份的日历,让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出“平年与闰年”的知识学习。这样,有核心问题生发出更多的有效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向深度迈进,探究活动也便层层展开,一节课也便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一丝丝涟漪,学生的深度思维自然发生。
  四、在课堂追问中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发展
  真正的学习不是仅仅靠已有问题的探究解决,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生成学习问题,进行解决问题;教师不断追问,引发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更深处行进。在《年、月、日》的一课教学中,课始老师可以让学生能够圈出当天的日子,由日逐渐引发学生能够向月与年的知识学习,直奔研究的主题;接着组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观察、思考与交流,引发学生对于这节节知识的建构。当然,在学习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追问,外显学生的思考与体悟。比如:“你为什么这样想?”“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要补充的吗?”……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自然也能让学生进行自觉地反思,反思自己在知识中的遗漏与疏忽,进而能够让学生不断深入知识的本质。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大胆创新……,很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停留于表面,要能够循序漸进地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这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才会有深度,学生的思维也才能够得到有深度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认真把握学习素材,深入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思维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在追问的条件下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更有深度,让学习效果达到成功的彼岸。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不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充分发挥好信息化技术手段,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能够更有兴趣,有效地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邓小平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要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特别强调在这四条里边,理想和纪律更重要,因为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是完成任务的基础,是
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而计算机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已开展多年,但是其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相关解决对策。  在当前的社会中,信息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学习中,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
<正> 创造,是一种行为的表现,该行为表现的结果富有新奇与价值。创造是人的全部体力和智力都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一种活动。人们一谈起创造才能总认为是发明家、科学家才应
设D1,D2是无平方因子正整数,证明了:当D2≠1,2,5(mod8)时,方程组x^2-D1y^2=s^2和x^2-D2y^2=-t^2无本原整数解(z,y,s,t).
“互联网 ”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和整理。这种教学方式也能利于教师制定更加严密的教学方案,搭建师生共同交流和合作的新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笔者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对“互联网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应用和教学效果做相关分析。  “互联网 ”是一种新颖的互联网运用平台。为了配合这种教学平台的施教理念,教师
何常香等人通过对双圈图进行收缩、夺邻、嫁接等运算,找出了.双圈图中邻接半径前三大的图,并给出了它们的邻接谱半径.亓静在本文中考虑了点数n≥12的双圈图,推广了上述结论,找出了
柳州市交通学校长期以来重视学生的创业、择业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教学,经常在学生中开展“创业策划”的制作和评比活动。在日前结束的由柳州市教育局举
无锡市东北塘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国际象棋特色幼儿园,自2002年开始尝试在园内开展国际象棋特色教育研究,十多年来,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国际象棋教育特色。2015年5月,我园申报的“十二五”省教育科学立项课题《“童趣棋乐”园本特色课程的优化研究》成功立项,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关键词“童趣棋乐”,注重寓棋于“趣”,通过有趣的国际象棋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棋“乐”无穷。  一、环境萌“趣”,棋“乐”也融
在小学课程设置中,小学科学应该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小学科学能够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以及探究能力,其中以观察和实验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小学生的科学认识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观察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是其中的重要教学方式。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观察和实验。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