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质量的提高,都需要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如何与时俱进地落实好小学教育管理,对发展教育事业、迈向现代化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已进入崭新的阶段,基础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因此,怎样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规范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管理者应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改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三、要勤动眼观察、立足于学生持续发展
小学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基础教育中最使人关注和重视的部分。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幸福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种人生的力量,孩子们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从这种习惯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动眼观察,适时开展相应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们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坐姿不正确,适时开展书写习惯的培养和坐姿的矫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书写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当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就要构思六年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如模范班的评选,按年级段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评选,这样既调动了全校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对低年级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予以了肯定。解决了高年级学生自觉性强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的相互矛盾,实现了机会平等的公平,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以人为本,和谐管理
目前我们都在施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所以,我们的学校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概念。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和传统的技术为本,资本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我们相信,人本管理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开发的一种追求,关注人的价值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教职工的行为体性,认为员工只做他们想做的事,有兴趣,能把事情做好,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人的行为主体权利,强调个性独立。每个成员都可以创建一个个人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完整的理解,努力完善自我。
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是人,所以要以人为本。小学是发展人类的特殊社会组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目的。根据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注重教師和学生的需要,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极大得刺激整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加强教学环境的改善。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上下功夫,非常注重细节管理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总是做到"换位思考",实践表明,该管理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选择,使用要采用辩证法,我们亦可以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本质和关键是人的管理。为实现管理的效果,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及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这种方法,在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热情,运用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学校的工作非常有效和有序运行。
五、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
近年来,由于许多家庭过于注重经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交流与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这就需要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并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因为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特殊时期,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该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心理指导与教学能够让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与学习,进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与学习。
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去进行管理。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将日常的管理活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不断发现、研究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
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改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三、要勤动眼观察、立足于学生持续发展
小学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基础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基础教育中最使人关注和重视的部分。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幸福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是一种人生的力量,孩子们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从这种习惯中获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我们要勤动眼观察,适时开展相应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我们发现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坐姿不正确,适时开展书写习惯的培养和坐姿的矫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和书写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当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就要构思六年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如模范班的评选,按年级段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评选,这样既调动了全校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又对低年级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予以了肯定。解决了高年级学生自觉性强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差的相互矛盾,实现了机会平等的公平,这样就有助于孩子们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四、以人为本,和谐管理
目前我们都在施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所以,我们的学校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概念。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和传统的技术为本,资本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我们相信,人本管理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开发的一种追求,关注人的价值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教职工的行为体性,认为员工只做他们想做的事,有兴趣,能把事情做好,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人的行为主体权利,强调个性独立。每个成员都可以创建一个个人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完整的理解,努力完善自我。
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管理的对象是小学生,是人,所以要以人为本。小学是发展人类的特殊社会组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的目的。根据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注重教師和学生的需要,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极大得刺激整个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除了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也加强教学环境的改善。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在学校管理的细节上下功夫,非常注重细节管理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总是做到"换位思考",实践表明,该管理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的选择,使用要采用辩证法,我们亦可以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本质和关键是人的管理。为实现管理的效果,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师及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这种方法,在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热情,运用规则和标准,以确保学校的工作非常有效和有序运行。
五、注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和谐校园
近年来,由于许多家庭过于注重经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交流与心理健康的教育,从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这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因此,这就需要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并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小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因为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特殊时期,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该时期的心理发展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心理指导与教学能够让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与学习,进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生活与学习。
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去进行管理。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将日常的管理活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不断发现、研究问题,探寻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