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偏远乡村,美育成为教育短板,存在师资紧缺、理念落后、不受重视等问题。美育难道只能是属于城市学生的“消遣”吗?当然不是。对乡村孩子来说,美育是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美育也是一座桥,带他们通往更广阔的天地。
祁连山脚下的酒泉是飞天的故乡、丝路的重镇,但也因其地域广袤、山川阻隔,给乡村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老师,她自掏腰包开展贫困乡村美育工作,为偏远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教授舞蹈,用爱点燃了乡村孩子们的梦想和激情。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看到了远方的世界,开始期待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
美育不是搞“花架子”
金淑梅出生在甘肃金塔县的一个小山村。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她10岁上学,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酒泉师范学校后,因教学需要,27岁才开始学习舞蹈。出身农村的金淑梅明白,比起见多识广的城市学生,处在闭塞环境中的乡村学生更需要美育的浸润。她将目光投向大山深处的乡村孩子,2013年,金淑梅积极地承担下“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为一名乡村美育工作志愿者,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
如果说国家发出的美育倡议掀起了大浪潮,那传到一些偏远地区就变成了小涟漪。金淑梅在对乡村美育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校对国家美育政策理解不到位,只在硬件设施和设备上搞“花架子”,缺少“精神和文化上的激励和启发”。她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深埋在黄土下的“种子”发芽?学唱歌,学跳舞,学画画……拥有娴熟的艺术技能、华丽的艺术教室和高端的艺术设备不是美育的初衷,通过艺术和美学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美育的真谛。思虑再三,她决定把舞蹈课程开到偏远乡村的学校去。
甘肃省玉门市的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是少数民族东乡族的聚居地,也是酒泉最偏远的两个乡。200多公里的沙土路令金淑梅昏头涨脑,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想下车喘口气,外面却是风沙扑面;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地家长观念落后,对上学非常排斥,认为学习“无用”。
因为贫穷,村民很早就外出打工,一些留守儿童缺乏管教,經常逃学、打架甚至偷窃,有的考试成绩只有个位数,成了老师眼中的“待优生”。上个厕所的工夫,金淑梅和随行老师放在包里的饮料和食物就被“扫荡一空”;出去追讨、教导,结果被孩子们用石头“攻击”。回想起初到小金湾的经历,金淑梅感叹道“真是无药可救了”。
“问题学生”改变了
跳几支舞就能改变这里的风气,金淑梅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舞蹈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舞蹈的背后是教育,是爱。”
在小金湾民族学校和独山子民族学校,她独辟蹊径,向校长点名要每个班级里最调皮、最不爱学习的学生。小龙是班级里的“恶霸”,遇到什么事都要“用拳头说话”,金淑梅去挑选学生的时候,因为同学说了一句“他是孤儿”,小龙再次对同学大打出手。为了维持秩序,金淑梅急中生智,问道:“你们想不想和金老师去更远的地方?我们去北京跳舞怎么样?”一时间,冲突休止了,吵闹停下了,学生们齐刷刷地看向她,小龙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也忽然亮了。
很快,65个像小龙一样“劣迹斑斑”的学生来到了她的教室。第一节课上得并不顺利,学生们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人听从金淑梅的安排做动作,她索性就给孩子们讲起了外面的世界,并承诺排练好舞蹈就带他们去外面演出。“你跳得真好!像个小燕子”“你比上节课又进步了一大截”“只要咱们跳得好,就可以去北京表演”……金淑梅“以舞育志”,包容着学生的缺点。“捣蛋鬼”们也开始认真起来,每一个跳跃旋转,他们都昂着头、露出笑脸。
舞蹈带着乡村孩子越过了绵绵的高山,蹚过了荒芜的平原。2015年,金淑梅带领这些乡村孩子们登上了央视大舞台,表演了一支民族风的《尕尕乐》,从前那些逃学、打架的学生成了荧屏中自信有礼、淳朴可爱的“小舞蹈家”。在金淑梅看来,这些“问题学生”往往比别人更需要关爱,也更渴望改变。舞蹈让这些孩子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习达到“1+1>2”的效果。2019年,小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玉门市重点高中。他感动地说:“以前的我糊里糊涂,每天都在混日子;如今的我真的改变很大,拥有了远大的理想,而且也在向着我的理想,一步一步靠近。”
说起孩子们的改变,金淑梅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舞蹈带他们走向了更大的世界,他们现在变得自信了,也学会用爱包容别人了。”乡村美育不光要让学生接受艺术教育,更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金淑梅的舞蹈课堂,两分用来讲授舞蹈技巧,剩下的八分都在为大家描绘外面美好、精彩的世界,“真正的美育是带给孩子对世界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塑造美的精神、善的心灵。”
点燃希望的“火种”
在过去,“人穷志短”是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两个地区的真实写照,偷盗、抢劫频频发生,许多村民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吃饱穿暖……起初,金淑梅的舞蹈教育在鲜有娱乐活动的东乡族家长看来是“有伤风化”的,但她没有气馁,把每个孩子当成一个“火种”,自己则不断地点燃“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让小金湾和独山子有“精气神儿”,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环境。
用“美”教化人心、改变人性,是金淑梅坚持的教育理念。随着美育工作不断推进,小金湾和独山子的文化环境也在悄然改变。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们眉飞色舞地描绘着大千世界,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期待和规划:“妈妈,我以后要考上大学,还要带你去北京看升旗”“我想像金老师一样跳舞教更多的学生”“有了文化就有了人生,就能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最让金淑梅记忆深刻的民风变化,是一位志愿者的手机丢失之后,她接到了家长的电话:“金老师,孩子看到老师的手机一时冲动就拿走玩了,回家后非常后悔,说自己白白受了老师的关照和教导,现在我们就在学校门口,今天不把手机还上我们心里都不踏实。”家长和孩子会主动归还财物,“以舞扶志”的目标初见成效了。
舞蹈改变了孩子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家长的思想观念。小金湾民族学校的义务教育巩固率3年间从90%提高到了97%,家长们越来越欢迎金淑梅到村里上课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需要百倍付出、精心打造。看到小金湾和独山子的改变,金淑梅发自内心地高兴。为了把优秀的成果推广到更多像小金湾和独山子这样的偏僻地区,她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的乡村舞蹈教学模式,挖掘民族艺术底蕴,还义务培训了几百名植根本土、服务本土的乡村教师,把小金湾和独山子的经验推广普及,传递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她希望老师们能够扎根基层,用爱哺育学生,培养学生们对“美”的向往,燃起乡村人民对生活的希望。
在金淑梅的坚持下,志愿者团队逐渐壮大,如今,已经有600名教师志愿者加入她的美育队伍。在舞蹈中,她收获了爱,也让乡村的孩子们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注: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祁连山脚下的酒泉是飞天的故乡、丝路的重镇,但也因其地域广袤、山川阻隔,给乡村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位老师,她自掏腰包开展贫困乡村美育工作,为偏远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教授舞蹈,用爱点燃了乡村孩子们的梦想和激情。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看到了远方的世界,开始期待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
美育不是搞“花架子”
金淑梅出生在甘肃金塔县的一个小山村。因为生活条件艰苦,她10岁上学,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酒泉师范学校后,因教学需要,27岁才开始学习舞蹈。出身农村的金淑梅明白,比起见多识广的城市学生,处在闭塞环境中的乡村学生更需要美育的浸润。她将目光投向大山深处的乡村孩子,2013年,金淑梅积极地承担下“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成为一名乡村美育工作志愿者,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
如果说国家发出的美育倡议掀起了大浪潮,那传到一些偏远地区就变成了小涟漪。金淑梅在对乡村美育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学校对国家美育政策理解不到位,只在硬件设施和设备上搞“花架子”,缺少“精神和文化上的激励和启发”。她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深埋在黄土下的“种子”发芽?学唱歌,学跳舞,学画画……拥有娴熟的艺术技能、华丽的艺术教室和高端的艺术设备不是美育的初衷,通过艺术和美学启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才是美育的真谛。思虑再三,她决定把舞蹈课程开到偏远乡村的学校去。
甘肃省玉门市的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是少数民族东乡族的聚居地,也是酒泉最偏远的两个乡。200多公里的沙土路令金淑梅昏头涨脑,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想下车喘口气,外面却是风沙扑面;更让人揪心的是,当地家长观念落后,对上学非常排斥,认为学习“无用”。
因为贫穷,村民很早就外出打工,一些留守儿童缺乏管教,經常逃学、打架甚至偷窃,有的考试成绩只有个位数,成了老师眼中的“待优生”。上个厕所的工夫,金淑梅和随行老师放在包里的饮料和食物就被“扫荡一空”;出去追讨、教导,结果被孩子们用石头“攻击”。回想起初到小金湾的经历,金淑梅感叹道“真是无药可救了”。
“问题学生”改变了
跳几支舞就能改变这里的风气,金淑梅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舞蹈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舞蹈的背后是教育,是爱。”
在小金湾民族学校和独山子民族学校,她独辟蹊径,向校长点名要每个班级里最调皮、最不爱学习的学生。小龙是班级里的“恶霸”,遇到什么事都要“用拳头说话”,金淑梅去挑选学生的时候,因为同学说了一句“他是孤儿”,小龙再次对同学大打出手。为了维持秩序,金淑梅急中生智,问道:“你们想不想和金老师去更远的地方?我们去北京跳舞怎么样?”一时间,冲突休止了,吵闹停下了,学生们齐刷刷地看向她,小龙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睛也忽然亮了。
很快,65个像小龙一样“劣迹斑斑”的学生来到了她的教室。第一节课上得并不顺利,学生们各说各的、各干各的,没有人听从金淑梅的安排做动作,她索性就给孩子们讲起了外面的世界,并承诺排练好舞蹈就带他们去外面演出。“你跳得真好!像个小燕子”“你比上节课又进步了一大截”“只要咱们跳得好,就可以去北京表演”……金淑梅“以舞育志”,包容着学生的缺点。“捣蛋鬼”们也开始认真起来,每一个跳跃旋转,他们都昂着头、露出笑脸。
舞蹈带着乡村孩子越过了绵绵的高山,蹚过了荒芜的平原。2015年,金淑梅带领这些乡村孩子们登上了央视大舞台,表演了一支民族风的《尕尕乐》,从前那些逃学、打架的学生成了荧屏中自信有礼、淳朴可爱的“小舞蹈家”。在金淑梅看来,这些“问题学生”往往比别人更需要关爱,也更渴望改变。舞蹈让这些孩子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习达到“1+1>2”的效果。2019年,小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玉门市重点高中。他感动地说:“以前的我糊里糊涂,每天都在混日子;如今的我真的改变很大,拥有了远大的理想,而且也在向着我的理想,一步一步靠近。”
说起孩子们的改变,金淑梅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和骄傲:“舞蹈带他们走向了更大的世界,他们现在变得自信了,也学会用爱包容别人了。”乡村美育不光要让学生接受艺术教育,更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金淑梅的舞蹈课堂,两分用来讲授舞蹈技巧,剩下的八分都在为大家描绘外面美好、精彩的世界,“真正的美育是带给孩子对世界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塑造美的精神、善的心灵。”
点燃希望的“火种”
在过去,“人穷志短”是小金湾乡和独山子乡两个地区的真实写照,偷盗、抢劫频频发生,许多村民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吃饱穿暖……起初,金淑梅的舞蹈教育在鲜有娱乐活动的东乡族家长看来是“有伤风化”的,但她没有气馁,把每个孩子当成一个“火种”,自己则不断地点燃“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让小金湾和独山子有“精气神儿”,才能改变贫穷落后的环境。
用“美”教化人心、改变人性,是金淑梅坚持的教育理念。随着美育工作不断推进,小金湾和独山子的文化环境也在悄然改变。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们眉飞色舞地描绘着大千世界,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期待和规划:“妈妈,我以后要考上大学,还要带你去北京看升旗”“我想像金老师一样跳舞教更多的学生”“有了文化就有了人生,就能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最让金淑梅记忆深刻的民风变化,是一位志愿者的手机丢失之后,她接到了家长的电话:“金老师,孩子看到老师的手机一时冲动就拿走玩了,回家后非常后悔,说自己白白受了老师的关照和教导,现在我们就在学校门口,今天不把手机还上我们心里都不踏实。”家长和孩子会主动归还财物,“以舞扶志”的目标初见成效了。
舞蹈改变了孩子的精神面貌,也改变了家长的思想观念。小金湾民族学校的义务教育巩固率3年间从90%提高到了97%,家长们越来越欢迎金淑梅到村里上课了。一份责任,一份担当,需要百倍付出、精心打造。看到小金湾和独山子的改变,金淑梅发自内心地高兴。为了把优秀的成果推广到更多像小金湾和独山子这样的偏僻地区,她探索形成了可复制的乡村舞蹈教学模式,挖掘民族艺术底蕴,还义务培训了几百名植根本土、服务本土的乡村教师,把小金湾和独山子的经验推广普及,传递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她希望老师们能够扎根基层,用爱哺育学生,培养学生们对“美”的向往,燃起乡村人民对生活的希望。
在金淑梅的坚持下,志愿者团队逐渐壮大,如今,已经有600名教师志愿者加入她的美育队伍。在舞蹈中,她收获了爱,也让乡村的孩子们看到了人生的更多可能。
(注: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