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漆器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日用品,比如碗、茶盘、案几、矮凳等,随处可见,不再是有距离感的艺术品,而是进入人们日常生活,让追求品质生活的人能享受到契合内心的东西。
当接到采访陈如山的任务时,只知道他是玩大漆的,于是想当然地脱口而出,他的漆画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得到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他是一个爱“漆”之人,但他做的极简大漆,却并非时下流行的漆画,而是在中国沉寂已久的漆器。这在漆画大行其道的当下,的确显得特立独行,一时间令这次见面生出了些许未知的期待。
与大漆的不了情
1997年,即将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漆画专业毕业的陈如山打算和同学合办一场漆画展,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画展的预算大概需要2000元,对于十多年前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在一切准备停当之时,原本和陈如山合作的同学却因大漆过敏而不得不退出画展,临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候补,陈如山无法独自承担整个画展的作品量,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最终,他转而选择了大漆壁画作为自己的毕业大作,尽管时间仓促,但陈如山还是从高手如云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当年毕业作品的最高奖。
大学毕业后,陈如山进了广告公司。那时候正值广告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繁忙的设计工作让陈如山逐渐淡忘了没办成漆画展的遗憾,但对大漆的情结却始终在心头。
2003年,陈如山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并有幸结识了几位同样热爱大漆的朋友,大家每天的话题几乎都离不开大漆。中国有长达七千年的漆器史,历史上漆器一直是流通于上流贵族社会的特殊商品。汉代以后因瓷器兴起,漆器逐渐脱离日常,由实用性转向艺术化。2001年,一款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在香港佳士得以1214.5万港元成交,创下中国漆器拍卖最高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漆器的价值,开始重新为世界所认识。
“大漆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每一个接触过大漆的人,都会欲罢不能。”陈如山回忆说。同一年,陈如山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陈如山告诉记者,有想法过后是冷静的思考,而不是不顾一切的盲目,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继续做自己擅长的广告给了他重拾大漆很大的信心。陈如山开始兼顾两头,一边做广告创意,一边摸索如何做漆。
“当时的漆画圈很火,而做漆器则要困难得多,制作周期长、材料操控难、环境成本高,人手和资金的压力都很大,几乎没有人去做漆器。所以朋友们听说我要回归大漆,都建议我去做漆画,我的确也心动过,但终究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陈如山说,“老艺人的漆器,活很好,但设计感偏弱。我是做设计出身,我想做的漆器,不仅要保持住传统的手工艺水准,同时在设计上应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这样我们的传统才有机会被传承下来,大漆的美也才能为更多现代人所认识。”
运用“大器至极,则简”的极简美学设计理念,以天然大漆为主要创作材质,采用传统漆艺技法,设计并生产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趣及生活方式的大漆用品。以漆艺之美,令日常生活,更具质感。2008年,陈如山创立了福建第一个大漆品牌——“极简”。
用漆打造品质生活
“我对大漆的理解一直坚持比较原始的看法,其实大漆就是来自大自然的一种素材,我们一直探索的,是以传统工艺技法来进行现代的表达,结合传统与现代,兼具审美及实用。不论名家还是新秀,品牌被认可才是最有价值的,就如同大家一说到厦门,就想到鼓浪屿,一提到岩茶,就想到武夷山大红袍一样。”陈如山表示,“极简的‘简’最能表达漆在我心里的存在感,不单单是色彩和设计的简约,更是创作态度的纯粹。”
福州与漆有很深的渊源。享誉海内外的传统工艺脱胎漆器就出自福州,在历史上,福州脱胎漆器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也被列为珍贵的国家礼品赠送外宾,来自欧美、日本的订单纷至沓来,但是由于传统技艺不受重视、没有品牌保护,大批量流水线复制,导致福州脱胎漆器如今的落寞。
陈如山告诉记者,他也曾经考虑过是否要模仿早期的脱胎漆器,打造“极简”奢侈艺术品路线,但这样可能会让“极简”和漆画一样,被市场炒作,那就失去了极简的品牌初衷。“日日为常即为传统。让漆器重归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一杯一盏、一案一几,还原传统在现代生活的位置。漆器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也可以是日用品,不再是有距离感的艺术品,而是可以进入日常起居,让追求品质生活的人能享受到契合内心的东西。”陈如山说。
在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富有设计感和实用性的家居品牌长期以来备受市场青睐。“在今年厦门茶博会上,遇见一位对大漆情有独钟的法国人。当时他相中一个钵,但那是用于展示的非卖品,这个法国人很不甘心,连续三天在展位徘徊不肯走,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他把漆器推荐给和他一样喜欢的法国朋友,为‘极简’品牌走向海外开启了一扇窗。”
不收藏艺术品,只收藏更具质感的品质生活,让大漆之美,成为一种日常表达。这就是极简的大漆之道。
极简 极精 极细
无论是大长桌还是茶杯托,任何一件漆器的制作都得经历数十道工序,选木料、调漆、上灰、上漆、清灰、阴干……每一步驟都有可能影响到漆器的品相,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因此,陈如山对待“极简”是精益求精,从最初的产品创意设计就开始精雕细琢。陈如山告诉记者,打造上等漆器的第一步是选木料,请一位资深的木工根据木头的纹路一层一层取下模子,由于木头潮湿,极易变形,必须阴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再优胜劣汰;之后最关键的是,反复地上灰和上漆,要上20遍漆,每一遍得阴干三天才能再进行下一次,尤其要小心容易裂漆的拐角和边缝。显然,做品牌漆器是一项耗精力费时间的繁冗工程,无法像生产线复制那样信手拈来,但这恰恰是漆器的精髓所在。
“有朋友无法理解我的较真,都说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再‘矫情’下去快把利润磨没了。纯天然大漆非常珍贵,通常一公斤售价大约500元,优质的甚至高达上千元,虽然偷工减料可以缩减成本,但得到的只是眼前,失去的却是长久。”陈如山说,日本的漆器之所以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纯正,正是因为日本对手工品的讲究和重视,他们认为纯手工必须做到极精、极细,其中蕴藏着技工们的心血,是粗糙的仿制品永远不可相提并论的。
陈如山对“极简”极致精细的态度经常让师傅们发怵,但这样的苛刻呈现在作品中时,我却读到了大漆独有的亲和与包容。他的苛刻里,透着某种忍耐,某种静待。唯有把大漆视为最珍贵的漆材料进行创作与审美追求的人,才能秉持如此的一种虔诚吧。
当接到采访陈如山的任务时,只知道他是玩大漆的,于是想当然地脱口而出,他的漆画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得到的回答却出乎意料,他是一个爱“漆”之人,但他做的极简大漆,却并非时下流行的漆画,而是在中国沉寂已久的漆器。这在漆画大行其道的当下,的确显得特立独行,一时间令这次见面生出了些许未知的期待。
与大漆的不了情
1997年,即将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漆画专业毕业的陈如山打算和同学合办一场漆画展,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画展的预算大概需要2000元,对于十多年前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就在一切准备停当之时,原本和陈如山合作的同学却因大漆过敏而不得不退出画展,临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候补,陈如山无法独自承担整个画展的作品量,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最终,他转而选择了大漆壁画作为自己的毕业大作,尽管时间仓促,但陈如山还是从高手如云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当年毕业作品的最高奖。
大学毕业后,陈如山进了广告公司。那时候正值广告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繁忙的设计工作让陈如山逐渐淡忘了没办成漆画展的遗憾,但对大漆的情结却始终在心头。
2003年,陈如山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并有幸结识了几位同样热爱大漆的朋友,大家每天的话题几乎都离不开大漆。中国有长达七千年的漆器史,历史上漆器一直是流通于上流贵族社会的特殊商品。汉代以后因瓷器兴起,漆器逐渐脱离日常,由实用性转向艺术化。2001年,一款明永乐剔红牡丹花卉大圆盒在香港佳士得以1214.5万港元成交,创下中国漆器拍卖最高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漆器的价值,开始重新为世界所认识。
“大漆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每一个接触过大漆的人,都会欲罢不能。”陈如山回忆说。同一年,陈如山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陈如山告诉记者,有想法过后是冷静的思考,而不是不顾一切的盲目,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继续做自己擅长的广告给了他重拾大漆很大的信心。陈如山开始兼顾两头,一边做广告创意,一边摸索如何做漆。
“当时的漆画圈很火,而做漆器则要困难得多,制作周期长、材料操控难、环境成本高,人手和资金的压力都很大,几乎没有人去做漆器。所以朋友们听说我要回归大漆,都建议我去做漆画,我的确也心动过,但终究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陈如山说,“老艺人的漆器,活很好,但设计感偏弱。我是做设计出身,我想做的漆器,不仅要保持住传统的手工艺水准,同时在设计上应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这样我们的传统才有机会被传承下来,大漆的美也才能为更多现代人所认识。”
运用“大器至极,则简”的极简美学设计理念,以天然大漆为主要创作材质,采用传统漆艺技法,设计并生产更符合现代审美意趣及生活方式的大漆用品。以漆艺之美,令日常生活,更具质感。2008年,陈如山创立了福建第一个大漆品牌——“极简”。
用漆打造品质生活
“我对大漆的理解一直坚持比较原始的看法,其实大漆就是来自大自然的一种素材,我们一直探索的,是以传统工艺技法来进行现代的表达,结合传统与现代,兼具审美及实用。不论名家还是新秀,品牌被认可才是最有价值的,就如同大家一说到厦门,就想到鼓浪屿,一提到岩茶,就想到武夷山大红袍一样。”陈如山表示,“极简的‘简’最能表达漆在我心里的存在感,不单单是色彩和设计的简约,更是创作态度的纯粹。”
福州与漆有很深的渊源。享誉海内外的传统工艺脱胎漆器就出自福州,在历史上,福州脱胎漆器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也被列为珍贵的国家礼品赠送外宾,来自欧美、日本的订单纷至沓来,但是由于传统技艺不受重视、没有品牌保护,大批量流水线复制,导致福州脱胎漆器如今的落寞。
陈如山告诉记者,他也曾经考虑过是否要模仿早期的脱胎漆器,打造“极简”奢侈艺术品路线,但这样可能会让“极简”和漆画一样,被市场炒作,那就失去了极简的品牌初衷。“日日为常即为传统。让漆器重归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一杯一盏、一案一几,还原传统在现代生活的位置。漆器不仅可以作为装饰品,也可以是日用品,不再是有距离感的艺术品,而是可以进入日常起居,让追求品质生活的人能享受到契合内心的东西。”陈如山说。
在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富有设计感和实用性的家居品牌长期以来备受市场青睐。“在今年厦门茶博会上,遇见一位对大漆情有独钟的法国人。当时他相中一个钵,但那是用于展示的非卖品,这个法国人很不甘心,连续三天在展位徘徊不肯走,就这样我们成了朋友。他把漆器推荐给和他一样喜欢的法国朋友,为‘极简’品牌走向海外开启了一扇窗。”
不收藏艺术品,只收藏更具质感的品质生活,让大漆之美,成为一种日常表达。这就是极简的大漆之道。
极简 极精 极细
无论是大长桌还是茶杯托,任何一件漆器的制作都得经历数十道工序,选木料、调漆、上灰、上漆、清灰、阴干……每一步驟都有可能影响到漆器的品相,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因此,陈如山对待“极简”是精益求精,从最初的产品创意设计就开始精雕细琢。陈如山告诉记者,打造上等漆器的第一步是选木料,请一位资深的木工根据木头的纹路一层一层取下模子,由于木头潮湿,极易变形,必须阴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再优胜劣汰;之后最关键的是,反复地上灰和上漆,要上20遍漆,每一遍得阴干三天才能再进行下一次,尤其要小心容易裂漆的拐角和边缝。显然,做品牌漆器是一项耗精力费时间的繁冗工程,无法像生产线复制那样信手拈来,但这恰恰是漆器的精髓所在。
“有朋友无法理解我的较真,都说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了,再‘矫情’下去快把利润磨没了。纯天然大漆非常珍贵,通常一公斤售价大约500元,优质的甚至高达上千元,虽然偷工减料可以缩减成本,但得到的只是眼前,失去的却是长久。”陈如山说,日本的漆器之所以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纯正,正是因为日本对手工品的讲究和重视,他们认为纯手工必须做到极精、极细,其中蕴藏着技工们的心血,是粗糙的仿制品永远不可相提并论的。
陈如山对“极简”极致精细的态度经常让师傅们发怵,但这样的苛刻呈现在作品中时,我却读到了大漆独有的亲和与包容。他的苛刻里,透着某种忍耐,某种静待。唯有把大漆视为最珍贵的漆材料进行创作与审美追求的人,才能秉持如此的一种虔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