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每三年一轮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芬兰表现异常出色,而且,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平稳和顺利推进并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那么,芬兰教育是怎么确保每一位公民,都能从学前幼儿教育一路到高等教育,享有相同机会均等的高品质教育?
一、芬兰教育系统
芬兰教育系统如图1所示。芬兰教育是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组成。各种教育相互关联、从低到高,层次清楚,提升途径多样化、灵活。如横向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之间、学术性大学与应用型大学之间,如纵向高中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都存在着提升“立交桥”。这就保证了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就业岗位等自由地选择学历提升。
芬兰政府的教育政策向每一位芬兰公民提供公平教育通道。因为在芬兰,教育对所有公民来说是一项基本权利,在芬兰的每人都享有免费教育的权利,也是政府法律上确保对每位芬兰的教育投入。
二、芬兰教育系统特色
(一)高中职业教育
在高中阶段,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每位学生都可从53项高中职业资格证书中选择一些职业资格进行学习,并获得技能与职业资格。
(二)继续职业教育
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后,或者在职业学校结束之后,经过一定的工作经历,进行继续职业教育。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是通往高校和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条途径。因此,芬兰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学生不断学习的“立交桥”,不是教育的“断头路”与“死胡同”。
三、芬兰职业教育的成效
从90年代到2013年,芬兰职业教育采取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幼儿教育作为起点,从全面撒网、增加吸引力、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增加就业适应能力。
全面撒网:消除不匹配因素;与工作岗位结合;实训学习;灵活性增加。
增加吸引力:增加可能性;提供灵活、个性化发展途径;通向大学教育。
教育培训:教学培训;实训指导;实践阶段;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改革后的职业教育系统,起到如下效果:芬兰学生中的半数为职业教育学生;取得职业教育资格者可进入理工大学或高校学习;从质量低下到灵活可变;职业教育科目的教师应有相应学历、工作经历以及教学研究经验;先前在培训中、岗位上或其他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可计入职业资格培训中;基于能力的资格教育为成人提供灵活的途径以获得和提升能力;从不匹配到匹配;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规划、实现及评估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获取职业资格须有至少半年(20学分)的岗位实训学习。
四、芬兰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
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教育的公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社会等级界限,弥合因各种外在因素导致的社会分化。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教育的投入应放在首位;芬兰的教育资金投入是我国教育的一倍以上,同时芬兰强调教育资源(师资、资金、图书馆等教学资源)的平均分配与均衡,在整个教育经费的分配上,保证基础教育的公平又应占首位。
(二)教育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长期战略,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我们不能只搞精英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自身的发展,培养个性化、多样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有用之才。
(三)要把学生和老师从考核、评比、示范等活动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形形色色的评比考核,是教育管理行政化的集中体现,在分数和名次的追逐中,学校成了名利场,教育根本的目的已经模糊。要相信每一位教师,像芬兰人一样,让教师在宽松、愉快的时间与空间中产生创造力与创新力,可借鉴芬兰的做法,废除所有具有排名性质或竞争性学习评价方式,给予学校和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四)基础教育阶段不应强调精英教育,而应重视普及化教育,缩小教育的落差
芬兰的教育专家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观察到,凸显优秀学生,推动精英教育,并不会对整体教育带来最好的结果;相反,鼓励资质优异的学生来帮助落后的学生,反而有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反观中国,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进入了竞技场。班级分重点、学校分重点,幼儿园也分优劣。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被贴上标签,分类处理。很多孩子,他们的潜能还没展示出来就被社会和师长放弃了,很多孩子由于没有受到重视和激励而自暴自弃。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芬兰职高毕业的学生可以进入技术学院继续深造,大学毕业生也可以申请到技术学院就读,以掌握实践技能。在职人员同样可以申请入学,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更新自己的技能。针对我国劳动力需求现状,与其搞低层次的高等教育,不如推动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的高端化,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只有这样,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才能从制造大国挺进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
成功的芬兰教育是芬兰政府长期高度注重教育的结果,让每一位芬兰人不落伍是芬兰人的行动准则。只有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充足的教育投入,优质的师资,良好的教学环境、学习氛围与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国学生。
那么,芬兰教育是怎么确保每一位公民,都能从学前幼儿教育一路到高等教育,享有相同机会均等的高品质教育?
一、芬兰教育系统
芬兰教育系统如图1所示。芬兰教育是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组成。各种教育相互关联、从低到高,层次清楚,提升途径多样化、灵活。如横向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之间、学术性大学与应用型大学之间,如纵向高中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都存在着提升“立交桥”。这就保证了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就业岗位等自由地选择学历提升。
芬兰政府的教育政策向每一位芬兰公民提供公平教育通道。因为在芬兰,教育对所有公民来说是一项基本权利,在芬兰的每人都享有免费教育的权利,也是政府法律上确保对每位芬兰的教育投入。
二、芬兰教育系统特色
(一)高中职业教育
在高中阶段,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每位学生都可从53项高中职业资格证书中选择一些职业资格进行学习,并获得技能与职业资格。
(二)继续职业教育
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后,或者在职业学校结束之后,经过一定的工作经历,进行继续职业教育。学生在职业学校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是通往高校和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条途径。因此,芬兰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学生不断学习的“立交桥”,不是教育的“断头路”与“死胡同”。
三、芬兰职业教育的成效
从90年代到2013年,芬兰职业教育采取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从幼儿教育作为起点,从全面撒网、增加吸引力、教育培训等几个方面,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增加就业适应能力。
全面撒网:消除不匹配因素;与工作岗位结合;实训学习;灵活性增加。
增加吸引力:增加可能性;提供灵活、个性化发展途径;通向大学教育。
教育培训:教学培训;实训指导;实践阶段;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改革后的职业教育系统,起到如下效果:芬兰学生中的半数为职业教育学生;取得职业教育资格者可进入理工大学或高校学习;从质量低下到灵活可变;职业教育科目的教师应有相应学历、工作经历以及教学研究经验;先前在培训中、岗位上或其他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可计入职业资格培训中;基于能力的资格教育为成人提供灵活的途径以获得和提升能力;从不匹配到匹配;职业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规划、实现及评估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获取职业资格须有至少半年(20学分)的岗位实训学习。
四、芬兰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构建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
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教育的公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社会等级界限,弥合因各种外在因素导致的社会分化。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教育的投入应放在首位;芬兰的教育资金投入是我国教育的一倍以上,同时芬兰强调教育资源(师资、资金、图书馆等教学资源)的平均分配与均衡,在整个教育经费的分配上,保证基础教育的公平又应占首位。
(二)教育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长期战略,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我们不能只搞精英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自身的发展,培养个性化、多样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有用之才。
(三)要把学生和老师从考核、评比、示范等活动的重压下解放出来
形形色色的评比考核,是教育管理行政化的集中体现,在分数和名次的追逐中,学校成了名利场,教育根本的目的已经模糊。要相信每一位教师,像芬兰人一样,让教师在宽松、愉快的时间与空间中产生创造力与创新力,可借鉴芬兰的做法,废除所有具有排名性质或竞争性学习评价方式,给予学校和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四)基础教育阶段不应强调精英教育,而应重视普及化教育,缩小教育的落差
芬兰的教育专家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观察到,凸显优秀学生,推动精英教育,并不会对整体教育带来最好的结果;相反,鼓励资质优异的学生来帮助落后的学生,反而有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反观中国,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进入了竞技场。班级分重点、学校分重点,幼儿园也分优劣。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被贴上标签,分类处理。很多孩子,他们的潜能还没展示出来就被社会和师长放弃了,很多孩子由于没有受到重视和激励而自暴自弃。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芬兰职高毕业的学生可以进入技术学院继续深造,大学毕业生也可以申请到技术学院就读,以掌握实践技能。在职人员同样可以申请入学,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更新自己的技能。针对我国劳动力需求现状,与其搞低层次的高等教育,不如推动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中国制造”的高端化,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只有这样,中国在本世纪中叶,才能从制造大国挺进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
成功的芬兰教育是芬兰政府长期高度注重教育的结果,让每一位芬兰人不落伍是芬兰人的行动准则。只有建立良好的教育机制,充足的教育投入,优质的师资,良好的教学环境、学习氛围与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