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论”、“人文论”等教学观念普遍存在,在不同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语文教学目的、形式、内容大相径庭。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发现,语用教学观是反应了语文本质的语文教学观,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表现出突出的教学优势。本文围绕语用展开体验式教学,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的实践调查发现,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较少。虽然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偏差”。实践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为注重“读、写”锻炼,对“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并不够,在教学中也未有明显的体现。这种偏重“读、写”而忽视“听、说”的教学模式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在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学术研究界提出了“泛语文”和“唯语文”的概念,唯语文是孤立的学语文,不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与社会生活联系;泛语文则是对语文教学的无限泛化,使语文教学过程失去了语言文字的本体。泛语文和唯语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一种现象是“伪语文”,即语文教学环节中充斥着与语文教学关联很小甚至无关联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多媒体滥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母语语用教学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客体对象是母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决定了语文教学并非单纯的语言和文字,并不是简单的“工具”教学,而是和很多东西纠缠在一起的,比如文学、道德、文化、精神以及其他学科。语文新课程改革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还以本来面貌,应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言运用,那么教学的客体则是母语。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那么语文教的就是汉语,学生学的同样也应是汉语,这种观念符合语用教学观。在当前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大量提倡感悟和体验的同时,语文教学不应忽视必要的语言运用训练,否则将违背语文教学的本真规律。
第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新课程改革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而这里的掌握并非记忆,而是运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本质是语用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进行言语技能训练,强化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既包括字词读写,更应包括语言运用,还应包含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的纠错能力。当前语文教育领域普遍认为,语用学的崛起为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研究者们认为,在语用学观念下,语文教学突出强调将语言运用于具体语境及其在具体语用中的功能,这使语文教学进入到“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这些观点都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的理念。
第三,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从语用学的观点来看,语文和语文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实质实在教学上,而非语文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在“应试教育”观念和“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而使教学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不正确的教学模式下,有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与考试要求学生区分比喻句,把课文的讲解设置成中考模拟试题的标准样式,这显然是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更愿意从探索中去活跃思维,然后得到畅快感和满足感。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语文观。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语用教學观的建议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母语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科学的设定在提高学生母语运用能力上。李海林曾指出,多元化目的论是多次语文教学目的讨论的妥协产物,语文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母语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教学目的的不明确,造成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顾此失彼,尤其害怕作文。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是最能综合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式。因此在语用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建立起语用学的教学体系,树立语用学目标,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看,语文教学又特别注重层次和发展时期,将语用能力分为准确表达、得体表达和艺术表达三个层面。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小学生的发展时期,比如将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侧重发展语用能力,需要规范小学生的文字使用问题。
第二,选择教学内容,能够培养语用能力的作品及课程。语用教学观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要选择能够培养小学生语用能力的作品和课程,语文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本着语用能力培养的原则确定。在小学语文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体现语言运用,增强语言思辨功能训练,增加问题对比性信息。所选教学素材应为“语言能力发展”为主线,以语言能力点为单元主题。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兼顾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覆盖,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第三,采用合理教学方式,围绕语用开展体验式教学。在大量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面前,林林总总的教学方法有几十种之多,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围绕语言运用本身进行。言语运用强调体验性,语用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而生活的体验性又给了学生语言更深的体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从语用体验的视角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语用体验,让他们在体验活动中增强语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在课后引导学生用“百字日记”、“300字作文”等方式进行语言运用练习,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听、说”练习。比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让他们在黑板上写出读后的所有问题,结果问题高达30多个,有用词的疑惑,有句子疑惑、有情感态度疑惑等。在师生共同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发现学生对该文的理解更为深刻,课后写出的读后感也更有深度,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247220)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的实践调查发现,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较少。虽然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却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偏差”。实践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为注重“读、写”锻炼,对“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视并不够,在教学中也未有明显的体现。这种偏重“读、写”而忽视“听、说”的教学模式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在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学术研究界提出了“泛语文”和“唯语文”的概念,唯语文是孤立的学语文,不与其他学科结合,不与社会生活联系;泛语文则是对语文教学的无限泛化,使语文教学过程失去了语言文字的本体。泛语文和唯语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一种现象是“伪语文”,即语文教学环节中充斥着与语文教学关联很小甚至无关联的教学内容,或者是多媒体滥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母语语用教学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客体对象是母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决定了语文教学并非单纯的语言和文字,并不是简单的“工具”教学,而是和很多东西纠缠在一起的,比如文学、道德、文化、精神以及其他学科。语文新课程改革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还以本来面貌,应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语言运用,那么教学的客体则是母语。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那么语文教的就是汉语,学生学的同样也应是汉语,这种观念符合语用教学观。在当前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大量提倡感悟和体验的同时,语文教学不应忽视必要的语言运用训练,否则将违背语文教学的本真规律。
第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新课程改革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而这里的掌握并非记忆,而是运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本质是语用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针对性进行言语技能训练,强化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既包括字词读写,更应包括语言运用,还应包含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际的纠错能力。当前语文教育领域普遍认为,语用学的崛起为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研究者们认为,在语用学观念下,语文教学突出强调将语言运用于具体语境及其在具体语用中的功能,这使语文教学进入到“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这些观点都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的理念。
第三,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从语用学的观点来看,语文和语文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实质实在教学上,而非语文学科,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在“应试教育”观念和“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而使教学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在不正确的教学模式下,有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与考试要求学生区分比喻句,把课文的讲解设置成中考模拟试题的标准样式,这显然是教师急功近利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中,学生更愿意从探索中去活跃思维,然后得到畅快感和满足感。因此语文教学就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语文观。
三、小学语文教学应用语用教學观的建议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母语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科学的设定在提高学生母语运用能力上。李海林曾指出,多元化目的论是多次语文教学目的讨论的妥协产物,语文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母语综合运用能力。由于教学目的的不明确,造成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顾此失彼,尤其害怕作文。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对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是最能综合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式。因此在语用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建立起语用学的教学体系,树立语用学目标,提高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从语用学的视角来看,语文教学又特别注重层次和发展时期,将语用能力分为准确表达、得体表达和艺术表达三个层面。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小学生的发展时期,比如将识字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的重要教学内容,侧重发展语用能力,需要规范小学生的文字使用问题。
第二,选择教学内容,能够培养语用能力的作品及课程。语用教学观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要选择能够培养小学生语用能力的作品和课程,语文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本着语用能力培养的原则确定。在小学语文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要体现语言运用,增强语言思辨功能训练,增加问题对比性信息。所选教学素材应为“语言能力发展”为主线,以语言能力点为单元主题。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兼顾语文能力训练和语文知识覆盖,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第三,采用合理教学方式,围绕语用开展体验式教学。在大量的语文教学研究成果面前,林林总总的教学方法有几十种之多,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应围绕语言运用本身进行。言语运用强调体验性,语用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而生活的体验性又给了学生语言更深的体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从语用体验的视角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语用体验,让他们在体验活动中增强语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在课后引导学生用“百字日记”、“300字作文”等方式进行语言运用练习,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听、说”练习。比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让他们在黑板上写出读后的所有问题,结果问题高达30多个,有用词的疑惑,有句子疑惑、有情感态度疑惑等。在师生共同解决完这些问题之后,发现学生对该文的理解更为深刻,课后写出的读后感也更有深度,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24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