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深入, 教学活动单靠模仿、记忆等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几何学习中的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的形象化教学手段。一般来说,凡是课堂上需要用学具展示的内容,都是比较重要的,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而又必须掌握的。这时,学生动手做一做,会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心理学家也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一位教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都很清楚地说明了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怎样去学的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动作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几何学具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这是探究性学习的根本。学生人人参与,调动所有感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学生充分自由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下面就以一个教学实例,来展示学生利用几何学具在自己动手中学到知识的过程。
教学案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一、问题导入
请从线段条中任意选择三条线段,看看是否都能够组成三角形?
(1)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二、动手操作
创设实验的活动情境,合作探究、揭示规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运用线段条组成三角形,各自组合后,共同讨论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用大学具(几何学具放大5倍后的模具)进行展示。
学生用大学具面对全部学生,展示能够组成三角形的线段模具,并根据线段条讲解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1: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所以我们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用大学具面对全部学生,展示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线段模具,并根据线段条讲解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2: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大。所以我们得出:只要有一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发现:
学生3: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另外一种情况。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等于这两条边的和。所以我们得出:只要有一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三、全部同学经过动手实践后,很容易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死记住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此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组合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感觉到了三角形三边长度的特征,同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很快使学生学会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更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共同总结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不但理解了知识,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就是操作的巨大作用。 可见,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动脑探究、去思考、去感悟,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独特的感受,在学习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我想这就是新课改标准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方式的不同吧。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我想告诉同行们,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利用现有几何学具还是自制的学具,都能很好的帮助教学。我们应该懂得:在游戏或活动操作中形成和积累的经验,不少是隐性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应让学生经历整个动的过程,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中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数学不是听懂的,也不是教会的,而是领悟的”,我们要成为“点火者”,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近年来随着自主学习课堂的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显得日渐重要,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初中数学的任务不但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可持续发展,所以,学习方法比分数更重要,多少高分升入高中的学生因为不会学习而落伍,没有了老师的滔滔不绝与反复演练,就变得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课堂,教师的任务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是教育的真谛。
下面就以一个教学实例,来展示学生利用几何学具在自己动手中学到知识的过程。
教学案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一、问题导入
请从线段条中任意选择三条线段,看看是否都能够组成三角形?
(1)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2)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二、动手操作
创设实验的活动情境,合作探究、揭示规律,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运用线段条组成三角形,各自组合后,共同讨论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用大学具(几何学具放大5倍后的模具)进行展示。
学生用大学具面对全部学生,展示能够组成三角形的线段模具,并根据线段条讲解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1: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所以我们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用大学具面对全部学生,展示不能够组成三角形的线段模具,并根据线段条讲解能够组成三角形的三边,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相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2: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大。所以我们得出:只要有一组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发现:
学生3: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另外一种情况。大家请看我手中的三条线段不能够组成三角形,我们把第一条边与第二条边相接,发现第三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再把第一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二条边比这两条边的和小,我们最后把第二条边与第三条边相接,发现第一条边等于这两条边的和。所以我们得出:只要有一组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就不能组成三角形。
三、全部同学经过动手实践后,很容易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死记住三角形的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此例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组合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感觉到了三角形三边长度的特征,同时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很快使学生学会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更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共同总结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不但理解了知识,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这就是操作的巨大作用。 可见,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动脑探究、去思考、去感悟,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独特的感受,在学习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我想这就是新课改标准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方式的不同吧。
通过以上教学实例,我想告诉同行们,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利用现有几何学具还是自制的学具,都能很好的帮助教学。我们应该懂得:在游戏或活动操作中形成和积累的经验,不少是隐性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应让学生经历整个动的过程,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中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惊险和喜悦。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
“数学不是听懂的,也不是教会的,而是领悟的”,我们要成为“点火者”,因为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近年来随着自主学习课堂的深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实践显得日渐重要, 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动手过程中,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初中数学的任务不但要教会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可持续发展,所以,学习方法比分数更重要,多少高分升入高中的学生因为不会学习而落伍,没有了老师的滔滔不绝与反复演练,就变得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应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课堂,教师的任务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是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