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当前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锻炼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已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家庭因素对于学生在运动项目与运动场所的选择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调查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接受正规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这个时期的健身活动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进人社会以后的终身健身。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 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会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今后高校体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迪,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寻求某些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管理部门进行高校体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淮海工学院7所高校的20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16人,女生984人,一年级新生1289人,三年级老生711人。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方法。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82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2份(其中男生1010份,女生862份),总有效回收率为93.6%,并对所获数据行了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与分析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3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本人选择从体育兴趣、体育锻炼功能认识和周锻炼次数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反映大学生们的体育态度。
表1学生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表1)
增强
体质 防病
治病 陶冶
情操 丰富课余生活 锻炼
意志 增强
交往 改善
形体 其它
男 91.1 58.2 55.6 57.3 56.6 38.4 50.8 14.5
女 82.6 60.3 49.8 56.8 61.7 33.0 52.9 10.1
总 87.1 59.2 52.9 57.1 59.0 35.9 51.8 12.4
2.1.1 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
(1)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兴趣在体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促使自己自觉地学习和掌握该项活动的知识技能,从而养成习惯。在“您对体育的兴趣”一项调查中显示66.1%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或喜欢体育运动;30.1%的同学对参加体育运动持一般态度,仅有2.4%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以及1.5%的同学对体育运动有厌恶情绪。从情感这一因素看,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态度是积极的,从调查结果看男生较女生更为积极。(2)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占87.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59.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有防病治病的效果。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对体育的本质功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男生比女生更注重体质的增强,他们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能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说明体育的娱乐功能已深入人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能加强人际交往、改变形体,体现了体育的交际功能已被大学生们所接受。总之,大学生们对体育的价值开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有待进一步的加深。 (3)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从表2可以看出,每周能做炼3次以上的学生仅占34.5%,其中男生为39.8%,女生为28.2%。每周锻炼1一2次的占59.7%;未参加锻炼者为5.9%,此比例虽然不大,但是江苏省大学生的基数很大,这部分同学也就较多。高校体育应努力改变这一部分同学的锻炼现状。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不容乐观。就每周锻炼次数而言,女生较男生。但他们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从以上3方面综合看来,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缺乏经常性,易受到锻炼氛围、运动设施、学习负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表2 江苏省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统计(%)
次数 男 女 总
0 2.6 9.7 5.9
1-2 57.6 62.1 59.7
3以上 39.8 28.2 34.5
2.1.2 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
据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形成的程序与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同步的,态度形成与转换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是在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下产生,并受家庭及社会体育氛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和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表3显示,有81.1%的大学生把体育的兴趣作为影响个人体育意识形成的首要选择,这充分说明在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奠定终生体育观念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大学阶段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对体育兴趣。
表3 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调查(%)
体育兴趣 体育教育 媒体影响 同学影响 家庭影响 其它因素
百分比 81.1 53.2 59.3 48.5 26.8 14.5
2.2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与分析
2.2.1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自我认知与形成
一般来说,通过公共体育课的各种锻炼,让大学生增强体质是不难做到的,但要使他们真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尤其是走上社会后也能经常性的参加体育锻炼,这就成为了难题。所谓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的一种有一定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从学校体育讲,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相应巩固的、具有相当大稳定性的体育锻炼行为方式。本文调查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看法更多地是依据自我的兴趣和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为判定标准,认为有一定体育爱好且能定期参加体育运动便是具有了体育锻炼习惯了。从调查结果看:55.7%的学生认为自己已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阶段主要是中小学阶段,说明“习惯的行为来自兴趣的培养与积累”.揭示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较“有效”地培养了大多数同学的体育兴趣。同时我们欣喜的发现大学阶段对女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2.2 影响巩固与发展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时期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到大学阶段便遗弃的比率很高。所以对该问题的深人调查,对保持或强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十分必要.调查表明(见表4).
表4 巩固与发展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调查(%)
体育意识 锻炼方法 锻炼氛围 设施条件 学习负担 体育特长 运动伙伴
男 15.5 12.4 26.3 36.8 14.7 6.9 20.4
女 14.7 13.1 21.9 40.1 18.2 5.5 19.6
总 15.2 12.7 24.3 38.4 16.3 6.3 20.0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运动设施、锻炼氛围、学习负担、体育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影响因素中,运动设施条件排在了第一位。因此,为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同时也为了满足广大学生课余锻炼的需要,改善运动设施条件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运动氛围的要求也很高;从学校管理层面讲,运动氛围营造的好与差是学校体育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研究表明:(1)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体育兴趣较浓,体育爱好广泛,对体育的锻炼价值认识较全面,但体育行为意向值得我们更多关注。(2)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因为大学阶段是学生终生体育的关键时期。(3)大学生不能很好地保持中小学时期已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基础,良好的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态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学生体育态度越积极,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也就越高。
3.2 对策与建议
针对研究中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或加强高校体育工作:(1)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当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2)学校应配套相应数量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3)学校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下足功夫,为学生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4)对学生应加强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改变过去的那种固定的、缺乏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以“终生体育”为主线的,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加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培养其“终生体育”意识。 (5)加大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这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使其养成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俊平.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J]. 科 教 论 坛,2005.
[2] 姜晓珍,特木其勒图. 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3]郑李茹,林少娜.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J].湖北体育科技,2001.
[4]王培菊.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
[5]罗达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与健康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锻炼习惯 调查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接受正规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这个时期的健身活动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进人社会以后的终身健身。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 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会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今后高校体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迪,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寻求某些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管理部门进行高校体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淮海工学院7所高校的20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16人,女生984人,一年级新生1289人,三年级老生711人。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访问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方法。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882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2份(其中男生1010份,女生862份),总有效回收率为93.6%,并对所获数据行了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与分析
态度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3个因素构成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结构。它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个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受到自己态度的调节。本人选择从体育兴趣、体育锻炼功能认识和周锻炼次数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反映大学生们的体育态度。
表1学生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表1)
增强
体质 防病
治病 陶冶
情操 丰富课余生活 锻炼
意志 增强
交往 改善
形体 其它
男 91.1 58.2 55.6 57.3 56.6 38.4 50.8 14.5
女 82.6 60.3 49.8 56.8 61.7 33.0 52.9 10.1
总 87.1 59.2 52.9 57.1 59.0 35.9 51.8 12.4
2.1.1 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
(1)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兴趣在体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在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时,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促使自己自觉地学习和掌握该项活动的知识技能,从而养成习惯。在“您对体育的兴趣”一项调查中显示66.1%的学生表示很喜欢或喜欢体育运动;30.1%的同学对参加体育运动持一般态度,仅有2.4%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以及1.5%的同学对体育运动有厌恶情绪。从情感这一因素看,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态度是积极的,从调查结果看男生较女生更为积极。(2)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功能的认识.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占87.1%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59.2%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有防病治病的效果。这表明大部分同学对体育的本质功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男生比女生更注重体质的增强,他们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体育能陶冶情操、丰富课余生活,说明体育的娱乐功能已深入人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能加强人际交往、改变形体,体现了体育的交际功能已被大学生们所接受。总之,大学生们对体育的价值开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有待进一步的加深。 (3)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次数。从表2可以看出,每周能做炼3次以上的学生仅占34.5%,其中男生为39.8%,女生为28.2%。每周锻炼1一2次的占59.7%;未参加锻炼者为5.9%,此比例虽然不大,但是江苏省大学生的基数很大,这部分同学也就较多。高校体育应努力改变这一部分同学的锻炼现状。从这里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不容乐观。就每周锻炼次数而言,女生较男生。但他们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从以上3方面综合看来,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缺乏经常性,易受到锻炼氛围、运动设施、学习负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表2 江苏省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统计(%)
次数 男 女 总
0 2.6 9.7 5.9
1-2 57.6 62.1 59.7
3以上 39.8 28.2 34.5
2.1.2 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
据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态度形成的程序与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同步的,态度形成与转换的过程也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是在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下产生,并受家庭及社会体育氛围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他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和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表3显示,有81.1%的大学生把体育的兴趣作为影响个人体育意识形成的首要选择,这充分说明在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奠定终生体育观念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大学阶段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对体育兴趣。
表3 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调查(%)
体育兴趣 体育教育 媒体影响 同学影响 家庭影响 其它因素
百分比 81.1 53.2 59.3 48.5 26.8 14.5
2.2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查与分析
2.2.1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自我认知与形成
一般来说,通过公共体育课的各种锻炼,让大学生增强体质是不难做到的,但要使他们真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尤其是走上社会后也能经常性的参加体育锻炼,这就成为了难题。所谓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的一种有一定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从学校体育讲,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就是使学生形成一种相应巩固的、具有相当大稳定性的体育锻炼行为方式。本文调查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习惯的看法更多地是依据自我的兴趣和对体育的价值认识为判定标准,认为有一定体育爱好且能定期参加体育运动便是具有了体育锻炼习惯了。从调查结果看:55.7%的学生认为自己已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阶段主要是中小学阶段,说明“习惯的行为来自兴趣的培养与积累”.揭示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较“有效”地培养了大多数同学的体育兴趣。同时我们欣喜的发现大学阶段对女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2.2.2 影响巩固与发展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时期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到大学阶段便遗弃的比率很高。所以对该问题的深人调查,对保持或强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十分必要.调查表明(见表4).
表4 巩固与发展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调查(%)
体育意识 锻炼方法 锻炼氛围 设施条件 学习负担 体育特长 运动伙伴
男 15.5 12.4 26.3 36.8 14.7 6.9 20.4
女 14.7 13.1 21.9 40.1 18.2 5.5 19.6
总 15.2 12.7 24.3 38.4 16.3 6.3 20.0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有:运动设施、锻炼氛围、学习负担、体育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影响因素中,运动设施条件排在了第一位。因此,为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同时也为了满足广大学生课余锻炼的需要,改善运动设施条件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显示学生对于运动氛围的要求也很高;从学校管理层面讲,运动氛围营造的好与差是学校体育工作中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做好的本职工作。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研究表明:(1)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体育兴趣较浓,体育爱好广泛,对体育的锻炼价值认识较全面,但体育行为意向值得我们更多关注。(2)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因为大学阶段是学生终生体育的关键时期。(3)大学生不能很好地保持中小学时期已形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见。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基础,良好的动机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态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学生体育态度越积极,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也就越高。
3.2 对策与建议
针对研究中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或加强高校体育工作:(1)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当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2)学校应配套相应数量的体育教学场地、器材;(3)学校应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上下足功夫,为学生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4)对学生应加强体育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改变过去的那种固定的、缺乏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以“终生体育”为主线的,内容丰富的、灵活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加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培养其“终生体育”意识。 (5)加大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这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使其养成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俊平.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J]. 科 教 论 坛,2005.
[2] 姜晓珍,特木其勒图. 关于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
[3]郑李茹,林少娜.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J].湖北体育科技,2001.
[4]王培菊.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
[5]罗达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与健康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